本書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專業(yè)課教材,主要針對石油類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培養(yǎng)需求與現(xiàn)有教材內(nèi)容無法良好匹配的現(xiàn)狀而編寫。本書在章節(jié)布局上注意體現(xiàn)“專業(yè)基礎+行業(yè)特色”的特點,在保留經(jīng)典理論和應用內(nèi)容的同時,適度增加石油、石化設備基礎設計等內(nèi)容,希望讀者不僅能系統(tǒng)地學習和領會土木工程學科中常見的土力學、基礎工程等的基本原理和計算方法,而且能夠了解石油、 石化行業(yè)常見的儲罐和動力設備等基礎設施的設計要點和設計流程,同時也能夠?qū)W習到土木工程學科中常用的地基處理方法和處理原則。
本書共分11章,主要內(nèi)容有土的物理性質(zhì)及工程分類、土的應力計算與地基沉降計算、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土壓力與土坡穩(wěn)定、淺基礎、深基礎、樁基礎、地基處理、儲罐基礎、動力設備基礎等。各章均附有相應的思考題和習題,書中涉及的實例均為真實案例。本書部分章節(jié)可以作為課外學習內(nèi)容。
本書獲西安石油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
本書可作為本科院校尤其是石油石化類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土力學與地基基礎”是高等院校土木工程有關專業(yè)的一門重要課程。隨著國家經(jīng)濟建設的發(fā)展和超高層建筑與特殊設備的興建與投產(chǎn),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的現(xiàn)實意義已顯得尤為重要。在目前的土木工程專業(yè)高等教育改革中,原“土力學”與“基礎工程”兩門專業(yè)課程已經(jīng)被整合為“土力學與地基基礎”一門課程。為了適應新形勢下高等院校本科教學的要求,我們編寫了本教材。
本教材參考了有關高等院校編寫的同類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我們把重點放在理論緊密聯(lián)系實際上,努力做到語言通俗易懂,文字簡明扼要,例題典型明確,力求深入淺出,便于理解,便于自學。在每一章開始均設置有本章要點,并在各章節(jié)末尾配有思考題和習題,便于學生進行學習和自測。
從內(nèi)容和體系上來講,本教材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土力學,第二部分是基礎工程,第三部分是地基處理。本教材的編寫原則是:
(1) 講清基本原理、理論和方法,不拘泥于推導過程。突出基本概念、原理和計算公式的應用條件,減少公式推導,加強工程應用內(nèi)容,強調(diào)學生一線實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 力求體現(xiàn)國家和行業(yè)的最新規(guī)范與標準。
(3) 在每章前面列出章節(jié)要點,便于學生學習和掌握。
(4) 在編寫過程中根據(jù)石油院校土木工程專業(yè)特點和課改的需要,對內(nèi)容進行了適當刪減,增加了石油石化行業(yè)常見的結構和設備基礎設計,突出實用性和石油類高校土木工程專業(yè)的培養(yǎng)特色,做到夠用為度。
本教材獲西安石油大學校級教學改革項目立項資助。教材參編人員均為教學一線教師,承擔相關專業(yè)課程教學多年,經(jīng)驗豐富。本教材的主適人群定位為國內(nèi)高等院校土木工程學科相關專業(yè)的本科學生,同時在內(nèi)容的編排上突出應用,教材中涉及的實例均為真實案例,因此也可供廣大石油行業(yè)油建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考。教材中“游梁式抽油機基礎”、“動力設備基礎”、“儲罐基礎”等章節(jié)內(nèi)容和成果均來源于作者主持或參與的研究課題,在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學科的前沿應用。
本教材由西安石油大學的崔瑩擔任主編,西安石油大學的張煜敏、代建波和朱熹育擔任副主編,長安大學的趙均海教授擔任主審。崔瑩負責統(tǒng)稿、定稿工作。具體編寫分工如下:崔瑩編寫前言及第一、三、十一章,張煜敏編寫第七、八、九章,代建波編寫第六、十章,朱熹育編寫第二、四、五章。長江大學的計飛翔和成都理工大學的高涌濤參與了第三、十一章部分內(nèi)容的編寫。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梅源參與了第二、五章部分內(nèi)容的編寫。長安大學的王凌波參與了第八章部分內(nèi)容的編寫。
在本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引用和參考了一些教材、文獻及論著,在此特向作者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不足和疏漏在所難免,懇請讀者批評指正。
編 者
2016.5
1.1 概述 1
1.1.1 土與土力學 1
1.1.2 地基與基礎 2
1.2 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學科的發(fā)展概況 3
1.2.1 發(fā)展的脈絡 3
1.2.2 土力學與基礎工程的關系 5
1.3 本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 5
1.3.1 教材的編寫特點 5
1.3.2 課程的學習要求 6
思考題 6
第二章 土的物理性質(zhì)及工程分類 7
2.1 土的生成 7
2.1.1 殘積土 8
2.1.2 坡積土 8
2.1.3 洪積土 9
2.1.4 沖積土 9
2.1.5 湖泊沉積土 11
2.1.6 海洋沉積土 11
2.1.7 冰積土 11
2.1.8 風積土 11
2.2 土的組成 12
2.2.1 土中的固體顆粒 12
2.2.2 土中的水 15
2.2.3 土中的氣體 17
2.3 土的結構與構造 17
2.3.1 土的結構 17
2.3.2 土的構造 19
2.4 土的三相比例指標 20
2.4.1 土的試驗指標 20
2.4.2 土的換算指標 22
2.5 土的物理性質(zhì)指標 25
2.5.1 無黏性土的物理性質(zhì)指標 25
2.5.2 黏性土的物理性質(zhì)指標 26
2.6 土的壓實性 30
2.7 地基土的工程分類 32
2.7.1 按土的顆粒級配或塑性指數(shù)分類 32
2.7.2 按土的特殊性質(zhì)分類 34
2.7.3 細粒土按塑性圖分類 35
思考題及習題 36
第三章 土的應力計算與地基沉降計算 37
3.1 土的變形特性 37
3.2 有效應力原理 37
3.3 地基中的應力分布 38
3.3.1 均質(zhì)土中的自重應力 38
3.3.2 成層土中的自重應力 39
3.3.3 基礎底面附加壓力 40
3.3.4 地基中的附加應力 43
3.4 地基的最終沉降量 58
3.4.1 分層總和法 59
3.4.2 相鄰荷載對地基沉降的影響 65
3.4.3 應力歷史對地基沉降的影響 66
3.4.4 正常固結、超固結和欠固結的概念 66
3.4.5 正常固結土、超固結土與欠固結土的沉降計算 66
3.5 地基沉降與時間的關系 69
3.5.1 地基沉降與時間關系計算目的 69
3.5.2 地基沉降與時間關系的計算 69
3.5.3 地基沉降與時間經(jīng)驗估算法 70
3.5.4 地基瞬時沉降、主固結沉降與次固結沉降 72
思考題及習題 75
第四章 土的抗剪強度與地基承載力 77
4.1 概述 77
4.2 土的極限平衡條件 78
4.2.1 土體中任一點的應力狀態(tài) 78
4.2.2 莫爾-庫侖破壞理論 79
4.2.3 土的極限平衡條件 80
4.3 抗剪強度指標的測試方法 83
4.3.1 直接剪切試驗 83
4.3.2 三軸壓縮試驗 86
4.3.3 無側限抗壓強度試驗 88
4.3.4 十字板剪切試驗 89
4.4 影響抗剪強度指標的因素 91
4.4.1 抗剪強度的來源 91
4.4.2 影響抗剪強度指標的各種因素 91
4.5 地基的承載力 92
4.5.1 地基變形的三個階段 92
4.5.2 地基破壞的三種形式 93
4.5.3 地基承載力概念 94
4.6 地基的臨塑荷載和臨界荷載 94
4.6.1 地基的臨塑荷載 94
4.6.2 地基的臨界荷載 97
4.6.3 臨塑荷載及臨界荷載公式說明 97
4.7 地基的極限承載力 98
4.7.1 普朗德爾極限承載力理論 99
4.7.2 太沙基極限承載力理論 102
4.7.3 漢森極限承載力理論 104
思考題及習題 104
第五章 土壓力與土坡穩(wěn)定 107
5.1 概述 107
5.1.1 擋土墻的應用與分類 107
5.1.2 土壓力的分類 109
5.1.3 影響土壓力的因素 110
5.2 靜止土壓力的計算 110
5.2.1 產(chǎn)生條件 110
5.2.2 計算公式 110
5.2.3 靜止土壓力的應用 111
5.3 朗肯土壓力理論 112
5.3.1 無黏性土的土壓力 112
5.3.2 黏性土的土壓力 115
5.3.3 幾種常見情況下土壓力的計算 116
5.4 庫侖土壓力理論 122
5.4.1 無黏性土主動土壓力 122
5.4.2 無黏性土被動土壓力 127
5.5 擋土墻設計 128
5.5.1 擋土墻類型的選擇 128
5.5.2 擋土墻初定尺寸 129
5.5.3 擋土墻的穩(wěn)定性驗算 129
5.5.4 墻后回填土的選擇 131
5.5.5 墻后排水措施 131
5.6 土坡穩(wěn)定性分析 132
5.6.1 土坡穩(wěn)定的作用 132
5.6.2 影響土坡穩(wěn)定的因素 133
5.6.3 簡單土坡穩(wěn)定性分析計算 134
思考題及習題 137
第六章 淺基礎 139
6.1 概述 139
6.2 淺基礎的類型 142
6.2.1 擴展基礎 142
6.2.2 柱下條形基礎 144
6.2.3 筏板基礎 144
6.2.4 箱形基礎 145
6.3 基礎的埋置深度 145
6.3.1 與建筑物有關的條件 145
6.3.2 工程地質(zhì)和水文地質(zhì)條件 146
6.3.3 相鄰建筑物的基礎埋深 147
6.3.4 地基土凍脹和融陷的影響 147
6.4 地基承載力驗算 148
6.4.1 地基承載力設計值的確定 148
6.4.2 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修正 150
6.5 地基變形驗算 151
6.5.1 地基變形驗算的范圍 151
6.5.2 地基變形量計算 153
6.6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155
6.6.1 按地基持力層的承載力計算基底尺寸 155
6.6.2 軟弱下臥層承載力驗算 158
6.7 擴展基礎設計 160
6.7.1 無筋擴展基礎設計 160
6.7.2 鋼筋混凝土擴展基礎設計 161
6.8 柱下條形基礎設計 168
6.8.1 柱下條形基礎的構造要求 168
6.8.2 柱下條形基礎的內(nèi)力計算 169
6.8.3 柱下交叉條形基礎 174
6.9 筏形基礎與箱形基礎 178
6.9.1 筏形基礎的特點和構造要求 178
6.9.2 筏形基礎的內(nèi)力計算 179
6.9.3 箱形基礎的特點和構造要求 180
思考題及習題 181
第七章 深基礎 183
7.1 沉井基礎 183
7.1.1 概述 183
7.1.2 沉井的類型及一般構造 184
7.1.3 沉井的施工 188
7.2 地下連續(xù)墻 194
7.2.1 概述 194
7.2.2 地下連續(xù)墻的類型及適用范圍 195
7.2.3 地下連續(xù)墻的接頭構造 195
7.2.4 地下連續(xù)墻的施工 196
思考題 200
第八章 樁基礎 201
8.1 概述 201
8.1.1 樁基礎的形式及特點 201
8.1.2 樁基礎的適用范圍 202
8.2 樁及樁基礎的分類 204
8.2.1 按樁的承臺位置分類 204
8.2.2 按樁身材料分類 205
8.2.3 按樁的受力特性分類 206
8.2.4 按樁的施工方法分類 207
8.2.5 按樁的設置效應分類 210
8.3 樁的承載力計算 211
8.3.1 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 211
8.3.2 單樁豎向容許承載力 213
8.3.3 單樁水平承載力 222
8.3.4 按樁身材料強度確定單樁承載力 224
8.3.5 樁的負摩阻力 226
8.4 樁基礎的設計計算 229
8.4.1 樁基礎的設計原則和步驟 229
8.4.2 樁基礎類型的選擇 229
8.4.3 樁基礎規(guī)格的擬定 230
8.4.4 樁的根數(shù)及平面布置 231
8.4.5 樁基礎的設計實例 233
思考題及習題 235
第九章 地基處理 236
9.1 概述 236
9.1.1 地基處理的目的 236
9.1.2 地基處理的對象 237
9.1.3 地基處理的原則 238
9.1.4 地基處理規(guī)劃程序 239
9.1.5 地基處理的方法 239
9.1.6 復合地基 240
9.2 換填墊層法 242
9.2.1 換填墊層法及其適用范圍 242
9.2.2 墊層的主要作用 243
9.2.3 換填墊層的設計 243
9.3 振密、擠密法 246
9.3.1 強夯法 246
9.3.2 擠密砂石樁法 248
9.3.3 土樁、灰土樁、夯實水泥土樁法 250
9.4 排水固結法 252
9.4.1 排水固結法及其適用范圍 252
9.4.2 排水固結法的組成及功能 253
9.4.3 排水固結法的類型及應用條件 254
9.4.4 堆載預壓法 254
9.5 化學加固法 256
9.5.1 化學漿液的基本特性 256
9.5.2 水泥土攪拌法 257
9.5.3 高壓噴射注漿法 262
9.6 加筋法 265
9.6.1 加筋法及適用范圍 265
9.6.2 土工合成材料 265
9.6.3 加筋土擋墻 268
9.6.4 錨桿 269
思考題 271
第十章 儲罐基礎 272
10.1 概述 272
10.1.1 儲罐的用途和分類 273
10.1.2 儲罐的結構構造特征 276
10.2 儲罐基礎類型及適用范圍 277
10.2.1 儲罐基礎類型 277
10.2.2 儲罐基礎設計選型 280
10.3 儲罐基礎設計 281
10.3.1 儲罐基礎設計原則 281
10.3.2 儲罐環(huán)墻基礎設計與計算 282
10.3.3 裝配式環(huán)墻基礎 289
10.3.4 護坡式基礎 290
10.3.5 護圈式基礎 291
10.3.6 儲罐基礎材料及構造要求 291
10.4 儲罐地基承載力計算及變形驗算 294
10.4.1 儲罐地基承載力計算 294
10.4.2 導致儲罐地基變形和傾斜的主要因素 295
10.4.3 地基中的應力分析 296
10.4.4 地基變形計算 298
10.4.5 地基變形允許值 300
思考題及習題 302
第十一章 動力設備基礎 304
11.1 概述 304
11.1.1 設計要求 304
11.1.2 動力作用的類型 305
11.2 動力設備基礎的類型 306
11.2.1 基本結構類型 306
11.2.2 基礎的設計步驟 306
11.3 基礎的隔振與加固 307
11.3.1 基礎振動的傳播 307
11.3.2 隔振的措施 310
11.3.3 常用隔振器 314
11.4 動力設備基礎的不均勻沉降 314
11.4.1 飽和砂土的振動液化 315
11.4.2 地基容許承載力的降低 315
11.4.3 基礎和上部結構處理 315
11.5 常規(guī)游梁式抽油機基礎 316
11.5.1 抽油機基礎的結構類型 316
11.5.2 基礎的安裝 318
11.5.3 游梁式抽油機基礎設計實例 318
11.6 叢式井聯(lián)動主機基礎 324
11.6.1 基礎底面尺寸的確定 325
11.6.2 叢式井聯(lián)動主機基礎設計 326
11.7 叢式井井架基礎 334
11.7.1 叢式井井架基礎的設計要求 334
11.7.2 叢式井聯(lián)動采油機構井架
基礎設計 334
思考題及習題 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