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那吉》一書的姐妹篇。在2016年退休后,我走遍了家鄉(xiāng)的山山水水,觸摸家鄉(xiāng)的每一處風景,大人山、牛塘山、仙人塞海、清灣七星坑、那吉田野,到處留下自己的身影;走進每一條山村,且每到一處都寫下文字,抒發(fā)自己對鄉(xiāng)土、鄉(xiāng)愁的感受,還拍下許多照片,與朋友們分享玩味;村頭巷尾與村民交流暢談,了解民事鄉(xiāng)情,對養(yǎng)育自己的土地和勞
本輯刊以百越民族史研究的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為主題,分別討論了百越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百越考古新發(fā)現(xiàn)與新技術越地史論區(qū)域文明等不同議題。本書體現(xiàn)了百越民族史研究領域里學者們的新思考與新進展,供相關研究者參考使用。
本書以“西北民族”為研究重點,主要方向為西北民族史與民族關系史、西北民族與鄰國交流史、西北民族宗教文化研究、西北民族地區(qū)自然環(huán)境與社會發(fā)展研究等。從學科來講,西北民族研究不僅涉及歷史學中的民族史、中外關系史、歷史地理、歷史文獻學、科技史、文物考古等學科;而且也涉及民族學、社會學、地理學、法學、經(jīng)濟學等人文社會大學科,反
本書共有九章,涉及云南的藏族、彝族、納西族、白族等民族文化。最為珍貴之處是作者近10多年來的大量田野調查成果,以“他者”的眼光,觀照云南這片紅土高原的自然之景和人文之情。作者對藏族文化情有獨鐘,書中涉及宗教、神山、民居、門飾、色彩等等,凸顯香格里拉藏族獨特風貌;納西族文化研究主要突出其包容性特點,選擇納西族玉龍縣具有多
關于康巴的研究可以正式命名為康巴學,本書是關于康巴學的研究成果,屬于“康巴學史”或“康巴學發(fā)展史”。百年以來,在康巴學的學術演進史上,先后出現(xiàn)了四種范式的康巴學,它們分別是傳教士的康巴學、經(jīng)世者的康巴學、人類學的康巴學與歷史學的康巴學。傳教士的康巴學主要是外來傳教士培植起來的。20世紀初期,他們中的一些人在傳教的同時,
該書稿由四川省阿壩州阿壩縣囊秀寺將格西南喀次成(1929-2019)畢生創(chuàng)作的所有著作,及手寫本以及木刻本文獻,進行了收集和整理,共編有10卷。書稿收錄了格西南喀次成的《修行次第詮釋》《囊秀寺志》等近80部作品。內容涉及語言文字學、詩詞學、修辭學、哲學、佛學,以及歷史傳記、寺志等多個領域,該書稿通過不同的角度解析和闡述
廣州,自古以來就是嶺南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中心。其兩千多年的城市建設歷史可以從豐富的考古資料和文獻記載中得到實證。為了更好的呈現(xiàn)南越王宮和墓遺跡中所蘊含的歷史信息,通過南越國的遺址、遺物,以手繪的形式生動有趣地還原當時的文化、生活和生產(chǎn)方式,給讀者講述南越國時期的南越國王宮生活和對外交往等故事。 本書內容豐富,
本書以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和同期的羅馬世界為研究對象,主要從宏觀比較的角度探討中西民族融合方面的異同,以深化對中西歷史及文明發(fā)展特點的認識。具體而言,就是要分析為什么中華民族在危機中中得以融合發(fā)展,并不斷壯大,而在西方的羅馬世界里,為什么歷史和文明中斷了,羅馬人和蠻族也始終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民族。在具體的操作上,主要遵循以下
《曹紅新考》書名源自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給作者的詩:“文心酈學擅研求,俊彥今推古涿州。更有曹紅新考辨,偽儒陋士盡低頭!庇捎谧髡咴谡撌鲋锌偰苡歇毜、新穎的見解,所以取詩句中“曹紅新考”四字作為書名,良有以也。由于近些年來“紅學”熱度一直不減作者的一些別開生面的新作和觀點也引起更加廣泛的關注。如關于曹雪芹上世籍貫,作者根據(jù)
本書為李宏塔的傳記。李宏塔,河北樂亭人,黨員領導干部忠誠干凈擔當?shù)牡浞,系李葆華之子、李大釗之孫,曾任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安徽省政協(xié)副主席。本書通過檔案資料和對李宏塔的訪談,立體還原了李宏塔的成長過程、工作經(jīng)歷和家風建設,展現(xiàn)了一名優(yōu)秀黨員干部的風采。書中通過十余個章節(jié),敘述了他從畢業(yè)參軍、進入共青團和民政廳工作,在民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