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紀瀅的新疆采訪記,對日本作家的訪問,以及他對張季鸞、王蕓生、范長江、沈從文、子岡等人的回憶,都與眾不同。有獨特而珍貴的文學價值、文獻價值和歷史價值。
他的老師同學都是歷史風云人物,大牌學者,如胡適、蔡元培、傅斯年、羅家倫、趙元任、陳寅恪等。他對他們的回憶提供了第一手的直接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珍貴歷史價值。他所寫的其他談科學、談文字的文章,以及對時事的評論,都有獨到的見解。不僅具有歷史價值,也有可貴的人文價值。
程滄波學貫中西,他的文章既有英國氣味,又有舊學根底,文字有獨特風格。他認識同時代許多重要歷史人物,與他們有親密接觸,他的回憶十分難得。他的文集兼具文學價值、文獻價值和歷史價值。
蔣廷黻談知識分子、談教育,討論中國現(xiàn)代化進程,主張抵抗日本入侵的文章和他的蘇聯(lián)、歐洲之行隨筆,大都沒有在大陸結集出版過。這些文章即使在今天讀來,也會給我們很多啟發(fā),有重大的歷史價值、文獻價值,文筆也獨樹一幟,有文學價值。
《沙葬》1977年,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一批“知青”的命運由此而改變,并被投入到與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時代洪流之中。在這潮頭多變的三十年里,他們執(zhí)著地行走在自己選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著自己獨立的性格;在洶涌而來的滾滾紅塵中,也不曾失卻超越性的人文關懷。為著一個信念、一份眷戀,他們不懈地尋覓著。這里的每一《沙葬》所記
《現(xiàn)代中國的文學、教育與都市想像》內容包括現(xiàn)代中國的文學、半部學術史,一篇大文章、新教育與新文學、思想史視野中的文學、分裂的趣味與抵抗的立場、以及中篇:現(xiàn)代中國的大學教育、中國大學百年、大學之道、文學史視野中的“大學敘事”、當代中國人文學之“內外兼修”、現(xiàn)代中國都市研究、“五方雜處”說北京、城闕、街景與風情、長安的失落
中國之小說自來無史;有之,則先見于外國人所作之中國文學史中,而后中國人所作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書之什一,故于小說仍不詳。此稿雖專史,亦粗略也。然而有作者,三年前,偶當講述此史,自慮不善言談,聽者或多不慷,則疏其大要,寫印以賦同人;又慮鈔者之勞也,乃復縮為文言,省其舉例以成要略,至今用之。然而終付排印者,寫印已屢,
聶石樵編選的《中國現(xiàn)代學術經典(王汝弼卷)》主要收錄了王汝弼的《樂府散論》。這部《樂府散論》首先對漢魏晉南北朝樂府的產生、演變、發(fā)展作了系統(tǒng)的論述,并提出了一些與先賢不同的新見解。對此書的寫作目的:“是在想進一步探討一下樂府詩研究中存在的某些問題,不是作選注,因此所論篇目不限名篇。…&hell
本書收集了沈家本生前留世的著述,其中內容涉及政治、法律、歷史、文學、經學等各個領域,文稿字數(shù)近千萬字。
《秦宣自選集》收錄的文章并未按發(fā)表的年代順序編排,而是按專題編排。由于涉及的專題較多,加上受篇幅的限制,因而每個專題大約只有3__4篇文章。在整理這些文章過程中,除對個別文章作了一些必要的刪減和修改外,基本上保持了發(fā)表時的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