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與“獨”——康有為政治哲學研究》通過對康有為之“群—獨”觀念的考察,來把握康有為對個人、國家乃至天下秩序的深刻思考?涤袨橐浴叭骸殹庇^念來理解現代生存狀態(tài),在言說方式和具體內涵上都與傳統“群己之辯”有著明顯的差異、并體現出了鮮明的現代性特征:既包含了同時代人普遍認同的“合群”思想,也賦予了“獨”以現代個體觀念
章太炎編著的《太炎文錄續(xù)編(上下)(精)》分上下冊,全采用影印形式,囊括章太炎一生著述,真實而客觀地反映章太炎學術、政治思想的脈絡和演變,涵蓋經學、哲學、文學、語言學、文字音韻學、醫(yī)學、邏輯學等。本書是《民國首版學術經典》系列叢書其中的一種。
儒學的“返本開新”,即通過對儒家經典系統的新解釋和新闡發(fā),使之又具有應對新的社會歷史條件的可能。1840年以來,以鴉片戰(zhàn)爭為前導,中國被迫卷入了西方現代性的“鐵籠子”,作為中國文明核心的儒家思想,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嚴峻的挑戰(zhàn)。本書從當下情境出發(fā)探討儒學的“返本開新”,亦是“重回康有為”的一次嘗試和努力。面對現代性的挑戰(zhàn),
《文化中國與世界新論·保教立國:康有為的現代方略》是作者的論文結集,主要研究康有為中晚期的政治思想,力圖從“保教”與“立國”兩個維度來分析康有為有關現代民族國家政制建構的核心問題與一系列設想,即:中國如何從一個王朝變成現代民族國家;如何設計這個新國家的內部秩序與治理體系。全書從康有為有關孔教會的設想與實踐、戊戌變法前的
段正元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的一位民間大儒。他的思想是在明心見性之后從其天性中自然流出,能夠見人所不見、發(fā)人所未發(fā)。在中國文化經歷亙古巨變的時代,他以高超的智慧、深摯的仁愛和大無畏的勇氣,創(chuàng)辦道德學社,在各地講學傳道,在現代中國產生了獨特的社會影響和歷史作用,其學說思想涉及倫理(道德)學、宗教學、哲學、儒學、儒教、中國思想
本書收錄了近百年來有關嚴復學術研究的代表性論著,并評論了其研究價值,概述了近三十年嚴復研究論著和大事記,全面探討了嚴復生平、譯著工作、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及哲學思想,借此梳理了近百年嚴復研究的主要學術觀點,展現了主要學術成果,為嚴復研究建立了極其有價值的學術檔案。
章太炎是中國近現代史上一位傳奇人物。他既是辛亥革命的元老,又是一位承前啟后的國學大師。他的經歷,無論作為英雄豪杰,還是作為文學家學術家,都極其豐贍而有魅力。作者成功地勾勒出大師的形象輪廓,對他的意義也有精彩的論述。
本書選取了梁啟超具有代表性的41篇勵志作品,包括政論、隨感和演講。文章條理清晰,富有激情,對當時的社會產生了較大影響,也會激勵今天的讀者,從中汲取力量。\\t
現代性的本土回響:近代楊墨思潮研究
梁啟超撰寫的多種傳記,曾經數次結集行世。本書選取梁氏傳記中之中國人物部分,旨在表現其傳記風采。梁啟超的傳記既受傳統傳記(如《史記》)的影響,刻畫人物性格,復原歷史場景,采用全知視角敘事,也采用西人傳記之體,敘述人物一生行事,而加以論斷。梁氏的傳記均以關系到一代時局者為主人公。梁啟超一枝“常帶感情”、“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