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通過歷史、工藝、傳承等多角度、全方位地介紹了青田石雕文化。內容包括青田石的礦區(qū),青田石的品種分類和與他石的甄別,青田石雕的發(fā)展歷史,青田石雕幾大題材的傳承,以及青田石雕的收藏保養(yǎng)等,深入、詳細、全面地介紹了青田石和青田石雕,是收藏愛好者的有效的指南。
這套《中國少兒必讀金典》精挑細選了適合3~14歲中國少年兒童閱讀的各類圖書,集知識性、趣味性于一體,凝結了少兒類圖書*精華的部分,值得每個家長給自己的孩子購買、珍藏。本叢書選題綜合、知識全面、裝幀精致……具有深厚豐富的文學內涵、原汁原味的生動語言、多姿多彩的百科知識以及充滿童趣的精美插畫與配
石灣陶是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的收藏大項,明清至民國時期的作品達一千八百多件套,以陳設賞玩的器皿、陶塑人物、陶塑動物等藝術陶為主,造型多樣,題材豐富,當中有不少精良佳品及巧匠良工之作,反映了明清至民國石灣藝術陶器制作技藝水平和發(fā)展盛況,是研究明清至民國石灣藝術陶發(fā)展史的實物資料。本選題在整理、研究館藏石灣陶的基礎上,精選其
本書為“浦東文化叢書”第四輯中的一本。全書以15篇書學論文與60首論書詞所組成,匯集作者費時三年獲得的對于書法理論的研究成果。作者的書學研究縱貫三千四百年的書法史,或涉教育,或探史學,或建理論,又針對當下書法生態(tài),以開闊的視野,抒發(fā)獨特之見解,其中部分作品見諸報刊。另收有作者60首論書詞、詠書具、詠書法、詠書家之作,既
本書是一部對2018年中國翡翠雕刻界的工藝精進、藝術探索、創(chuàng)作觀念、玉雕評論、審美趨勢等進行全面的總結、梳理、記錄的文獻圖書,以年為單位,以作品為證,以期客觀完整地記錄中國翡翠雕刻作品在材料、工藝、歷史文化的傳承,以及內容、形式、觀念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形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翡翠領域專業(yè)性、前瞻性文獻圖書,記錄當代中國翡翠
壽山石斑斕溫潤,玲瓏可人。而雕刻工藝師經過藝術加工賦予壽山石“清水出芙蓉”的清麗和靈性,使人賞之如醉如癡。葉林心淬礪于鐵筆者三十余載,遠挹秦漢法乳,近承皖浙妙緒,博采三代吉金、封泥、磚瓦等文字,循規(guī)審度,不染時俗,章法深穩(wěn),用刀俊爽,筆趣盎然。其為人誠實謙恭,從余游有年,孜孜敏求,學而問之,并旁涉六書,悉心摹古,兼采今
中華民族有著濃厚悠久的尚玉、愛玉的文化傳統(tǒng),早在先秦時期,玉器不僅用于祭祀、外交和社交等方面,而且也成為一種十分重要的裝飾品。此外,玉也被廣泛地賦予了宗教、政治、道德等意義而成為一種文化符號。中國古諺語道:“有國必有玉,無玉不成國”,所以華夏古國的“國”字即是四壁成壘的玉石之“國”,玉的國度,玉的文化流衍千年。在葉林心
《羅丹藝術論》成書于羅丹晚年,是保羅?葛賽爾所記羅丹關于雕塑藝術和歷代大師的評述議論,集中反映羅丹藝術觀和美學思想,既是對歐洲雕塑史的科學總結,又是個人經驗的精練概括,其中貫穿著羅丹對前人的崇敬、對名作的卓見和創(chuàng)作的喜悅、深思的刻痕、點滴的自省。
此書對江南書法進行一次全面、深入的梳理、研究,立足江南地域文化特征,注重將江南書法的各種問題與相應歷史時期的政治、文化聯系起來考察和定位,特別是把江南書法放到當時江南的整個學術藝術氛圍背景當中去,在揭示書法本身發(fā)展歷史的同時,更注意去探討書法作為藝術形態(tài)與學術思潮之間的緊密結合及其影響關系。
本書為謝云生先生的魏碑體書法作品,文字內容為《金剛般若波羅蜜經》鳩摩羅什譯本,精抄,創(chuàng)作于丁酉年(2017)秋季。在取法《始平公造像記》、《霍陽碑》、《石門銘》等魏碑的基礎上,又能融匯漢隸、顏楷等的古拙、雄強之勢,為頗具時代精神的創(chuàng)新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