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2022年諾爾貝文學獎得主、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的一部自傳體小說。小說簡述了她從少女、⻘春姑娘、妻子,再到母親、家庭主婦和教師為一身的生活變化,以及一路走過的學習過程。在這個不斷被社會、家庭和傳統(tǒng)性別重塑的過程中,一個“做成點什么事”的志向從未被抹;雖然對兩性差異中的女性⻆色不甘,但
本書是2022年諾爾貝文學獎得主、法國女作家安妮·埃爾諾的一部訪談作品。在書中,埃爾諾坦誠地回答了紀錄片導演波爾特的提問,不僅談了自己的生活和生活的背景,以這個生活背景為起點的讀書、學習、思考和寫作,以及自己的生活和生活背景與自己的寫作視角、寫作目的之間的關(guān)系和相互影響;而且談了她怎樣以自己的寫作視角來審視自己和集體曾
本書是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出版的第一本自傳體小說。它帶讀者走進一位經(jīng)歷過地下墮胎的20歲大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她試圖通過反思過去來理解現(xiàn)在。主人公德尼斯·勒敘爾害怕墮胎而死,她因用了貧困父母辛苦賺來的本應用于她的教育的錢,來支付墮胎費用而感到內(nèi)疚,并對父母的粗俗和勢利的同學們的文雅感到不滿。埃爾諾沒有將故
本書是202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的一本日記體文學作品。該書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了作者1985年至1992年間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超市里的生活場景。在序言中,安妮·埃爾諾本人將她的日記描述為“城市集體生活的快照”。安妮·埃爾諾住在安納西后,于1975年搬到了巴黎郊區(qū)新建的新城塞爾吉,這讓她感到震驚,她想寫一本書。
1963年,23歲的安妮·埃爾諾發(fā)現(xiàn)自己懷孕了。羞恥感像瘟疫一樣襲來,她明白自己的懷孕將使她和她的家庭成為社會的失敗者,她知道自己不能留下這個孩子。四十年后,埃爾諾寫下這個故事,講述了她從未克服的創(chuàng)傷。在當時墮胎屬于犯罪的法國,她試圖自行解決,但徒勞無功。在恐懼和絕望中,她終于找到一名地下醫(yī)生,結(jié)果最后卻被送進了醫(yī)院的
書稿為“第一次遇見”系列之一種!暗谝淮斡鲆姟毕盗兄荚谟谥型馕拿鹘涣骰ヨb的背景下,打造一套融通中外文明、溝通中外文化的面向青少年和大眾讀者的普及讀物。梳理日常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中不可或缺的知識點,刷新讀者對重要知識點的認知,帶給讀者耳目一新的發(fā)現(xiàn)和驚奇。《第一次遇見莎士比亞》書稿分正文和附錄兩部分。正文前三章講述莎士比亞生
作為全國性的詩歌理論輯刊,《詩探索》2024年第3輯一如既往,從新詩理論建設與詩人詩作研究兩個系列展開。在詩歌理論研究系列中,設置了”新詩史研究”、”新詩理論著作述評”、”外國詩論譯叢”等欄目。在詩人詩作研究系列中,設立了”關(guān)于張棗”、”結(jié)識一位詩人”、”侯存豐詩歌創(chuàng)作研討會論文選輯”、”姿態(tài)與尺度”等欄目。在這些欄目
對于很多人而言,文學就是酷刑——無聊、難懂。其實,那只是因為讀者們還沒找到讀它的正確姿勢!書中遴選了一百五十多位作家的兩百多部作品,以年代為軸,輔以妙趣橫生的插圖,帶領讀者穿越文學世界的時空,暢讀經(jīng)典,興味盎然地了解名著和那些偉大的作家。那些著名的小說里都寫了些什么樣的故事?它們?yōu)槭裁茨敲粗匾?作者為什么那么“厲害”?/p>
本書為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的成果,對詩歌敘事語篇(指含有少量敘事、多量敘事或者純敘事等不同敘事尺度的詩歌語篇)整體層面上的高級概念整合展開系統(tǒng)研究,聚焦兩個主要問題:一是構(gòu)建新的概念整合模式,從一個新的角度說明詩歌敘事語篇整體層面上高級概念整合的特點,從而發(fā)展特納的高級概念語篇整合理論。二是探討詩歌敘事語篇的不同認知維度與
南京大學中國新文學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選的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本書稿是該研究中心劉俊教授的個人學術(shù)論文自選集,通過梳理世界華文文學與百年中國文學的關(guān)系,來探討中國新文學發(fā)生發(fā)展的軌跡和規(guī)律。在世界華文文學這一文學共同體中,按照目前文學生態(tài)的實際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祖國大陸文學、臺灣文學、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