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對《詩經》中的藥用動植物藥名及實用性進行考證旨在傳承中醫(yī)藥文化,對中醫(yī)藥名稱追本溯源。全書共錄《詩經》動植物藥物180余種,分草、木、菜、谷、果、禽、獸、魚、蟲九卷。每味藥物先取其在《詩經》中的原文條目,再以《爾雅》《毛詩傳》《神農本草經》等經典中該味藥物的稱謂進行釋名,而后說明其藥物來源與性味,最后梳理其在《名醫(yī)
你知道嗎?有些被我們誤以為是樹的植物,其實它們并不是樹;你知道法國戛納電影節(jié)棕櫚獎的設計,是參考了哪種植物的形態(tài)嗎?那些為人類做出巨大貢獻的、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工程師、化學家、數(shù)學家、藥劑師或醫(yī)生,又是從哪些普通的水果和蔬菜上得到的靈感和幫助的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在這本《有特異功能的植物》中。本書詳細地介紹了一些
《動植物是怎樣騙人的》一書主要介紹了動植物在獲得食物、避免被捕食、繁殖等方面存在的各種欺騙行為、偽裝術和障眼法,以及這些欺騙行為、偽裝術和障眼法是如何存在、如何運作以及歷史背景和重要意義,同時也闡釋了如何在此基礎之上去理解生物的進化和適應性。比如:何為騙術、騙術的博大精深;動植物模擬的其他物種或者周邊環(huán)境;動物各種偽裝
本書為基于“校企合作、OBE、創(chuàng)新引領和實踐引導”理念編寫的教材,獲批2021年河南省“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規(guī)劃教材建設項目。本教材結合“立德樹人”和“新農科”及“新工科”的育人目標,自然融入“課程思政”及二維碼掃碼拓展知識學技術的內容,使新時代的讀者“寓教于樂、啟迪創(chuàng)新”。本教材包括食用菌的分類地位、形態(tài)結構、生長繁
如何在保持作物高產的同時,有效減少資源投入和降低環(huán)境風險是當前全球糧食生產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zhàn)。AMF能與絕大多數(shù)陸生植物形成共生體,其根外菌絲極大地拓展了植物吸收土壤養(yǎng)分的范圍,本研究第一部分內容發(fā)現(xiàn)AMF可以吸收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且吸收傳遞15N能力因菌種而異,G.intraradices吸收傳遞15N的能力高于G.m
本書內容涵蓋了作者多年來對沉水植物生物膜系統(tǒng)研究成果的總結。全書共分為九章,闡釋了沉水植物附著生物膜中微生物尤其是細菌在水體-沉水植物-生物膜-沉積物系統(tǒng)中的分布和群落結構特征,從系統(tǒng)層面揭示了其在水體氮循環(huán)中的潛在功能及作用機制,對于沉水植物生態(tài)修復的應用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其中一些技術被首次應用在沉水植物生物膜領域內
玉渡山地處北京市延慶區(qū)西北部,植物種類豐富,是觀察植物、學習植物知識的理想地點。本書收錄了玉渡山常見和特色野生植物518種,以高清彩色照片展示為主,同時介紹植物名稱、科屬和簡要識別特征,可以按圖索驥,快速鑒定植物。全書內容以蕨類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排列,其中蕨類植物按PPGⅠ系統(tǒng)順序排列,裸子植物按多識裸子植物分類
本書除緒論(包括光合作用的重要地位、演化簡史和研究的里程碑)外,由分子機制(光合機構、光反應、同化力形成、碳反應)、環(huán)境影響(光、溫度、水、氣、礦質營養(yǎng))、調節(jié)控制(基因表達調節(jié)、捕光調節(jié)、電子傳遞調節(jié)、碳同化調節(jié)、能量耗散、信號轉導、節(jié)律變化和相互協(xié)調)、改善應用(光合作用效率、光合作用的改善)和人工光合等5篇共計2
本書是在作者課題組成員多年深入調查、辛苦拍攝的基礎上,經過認真鑒定、篩選、撰寫形成的關于遼寧草地較為全面、系統(tǒng)的植物原色圖譜,是課題組集體研究成果的展示。書中共收錄遼寧草地植物92科329屬571種,其中包含植物較多的科有:菊科(93種),禾本科(51種),豆科(44種),薔薇科(31種),唇形科(27種),蓼科和毛茛
植物很重要,它們吸收二氧化碳和產生氧氣,滋養(yǎng)其他生物,美化環(huán)境,讓我們身心愉悅。但植物可不僅僅是被動的提供者,它們也是有意識的行動者。作者探索了通常被視為靜態(tài)的植物充滿活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生活。事實上,植物是適應大師。它們“知道”自己是誰,有一種不需要眼睛和耳朵即可以產生的感覺,能夠區(qū)分敵友。它們雖然不能移動,但可以使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