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朝歷代的公主們,因為她們特殊的身份、人脈、資源,即便是在數(shù)千年前的男權(quán)社會,也仍不可避免地成為一股或大或小、或強或弱的社會力量、政治勢力盡管她們可能碌碌無為當然,更有一些公主,她們順勢而為,充分利用其特殊身份所帶來的優(yōu)勢,努力去追求去實現(xiàn)她們那林林總總的生活欲求人生理想。無可避免地,她們之一舉一動,她們之所作所為,自
老舍是惟一得到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的現(xiàn)代作家,他是一個能透視生命并勇于面對死亡的作家。巴金稱他是中國知識分子*好的典型,曹禺說他是中國當代的人杰,政府授過他人民藝術(shù)家稱號;朱光潛認為他的小說屈指可數(shù)……他曾執(zhí)教于倫敦大學,并在美國生活了將近四年,他也是一個被世界文壇長時間關(guān)注并不斷被神話的作家。對
很少有人用花來形容三毛。 她怎么會是花呢,不柔媚,不嬌艷,不傾城。 可是,我喜歡把三毛比喻為花,花的美在色,她的美在韻,同樣惑人,萬人叢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桃花明媚,桂子無聲,海棠幽怨。 菡萏*冷,山桐*清,柳絮*恨。 三毛,在這個傳奇女子的身上,你可以捕捉到各種美,驚心動魄。 人人都愛三毛,但人人不見得都懂三
老舍和胡金銓都是老北京人,都愛好書畫曲藝、民俗文化。作為同鄉(xiāng),胡金銓喜歡讀老舍的小說,創(chuàng)作電影時也曾受其影響。1973年到1975年,胡金銓在《明報月刊》上發(fā)表了研究老舍的系列文章,而后集結(jié)成書,即為《老舍和他的作品》。 本書是胡金銓對老舍生平、作品和文藝活動的梳理,從老舍的出生起筆,詳述其求學、寫作、異國輾轉(zhuǎn)、回國教
金寨,地處大別山腹地,被譽為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xiāng)。4月24日,*總書記到安徽考察,前往金寨縣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花籃。金寨縣是*首批重點貧困縣,2011年被確定為大別山片區(qū)扶貧攻堅重點縣。24日下午,*來到金寨縣花石鄉(xiāng)大灣村走訪村民,同當?shù)馗刹咳罕姽采堂撠毠源笥。本書是以金寨縣人民政府和上海電視臺為組織單位,記錄十
張煒研究資料長編(1956~2017)
康熙少年承運,力挽狂瀾,智擒鰲拜、裁撤三藩、三征噶爾丹、收復臺灣、抗擊沙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獎勵墾荒,致力治河,啟用漢臣,勵精圖治,為大清數(shù)百年統(tǒng)治奠定了基礎。與此同時,他推行文字獄,開了清朝文字獄的先例,使士人活躍的思想受到鉗制和打擊;雖然完成了由牧獵文明向農(nóng)耕文明的過渡,但是始終沒有產(chǎn)生對近
劉邦是一個放蕩不羈的市井小民,卻在天下大亂、英雄輩出的秦朝末年脫穎而出,力挫群雄,四年鏖戰(zhàn),五載爭鋒,推翻暴秦,打敗項羽,完成了一統(tǒng)天下的重大歷史使命,創(chuàng)建了400多年的大漢帝國,成為中國歷史上首位布衣逆襲的天子。有人說他是真命天子,有人說他是狡猾的狐貍,也有人說他運氣太好。本書以劉邦的生平為主線,以豐富的史料為依據(jù),
中國歷史漫長而豐富。中國很早就有記載自己民族歷史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本書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大文人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guān)聯(lián)的單個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fā)展的真況。所有文章融文史哲于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情感。本書的作者原為小說家,在對這些文人和歷史的講述中
本書是作者關(guān)于童雋在1963年至1983年的部分記錄。作為與楊廷寶、梁思成、劉敦楨并稱為中國建筑師中的建筑四杰的童寯,大概是四人中*孤獨的一位。多年以后,新一代年輕人只知道南京工學院中大院一樓閱覽室里有一個老人,總是坐在某個固定的座位上。他稱自己為鐘。這個可能因為他像鐘一樣準時,在固定的位置一坐一天像座鐘。 建筑四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