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之際,組織編寫《國家科學技術條件發(fā)展60年》一書,系統(tǒng)回顧60年來我國科技條件工作的發(fā)展歷程,對于深刻認識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把科技放在優(yōu)先發(fā)展地位的重大戰(zhàn)略意義,自覺肩負起歷史使命,緊密結合新形勢新任務,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加強自主創(chuàng)新,開放共享科技資源和科研平臺,創(chuàng)新科技公共服務方
不少科學史研究者早就問過:科學哲學或是科學編史學,對科學史研究有什么用?確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劉兵在他的書里雖然提供了一些答案,但是沒有任何一個答案能夠像“筆有什么用?可以寫字”那樣簡潔明了,令人滿意。然而我們?yōu)楹尾豢梢苑催^來問:科學史對我們有什么用?歷史學對我們又有什么用呢?很多人會說:其實沒用。沒有歷史學,地球照
《自然哲學與科學技術概論》由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自然辯證法教研室組織編寫,以教育部頒布的教學大綱為指導,結合科學技術發(fā)展的歷史與現(xiàn)狀,在理性采擷西方科學哲學之精華和充分吸收近年來自然辯證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著力闡述馬克思主義自然觀、科學技術觀以及科學技術方法論的基本思想,大力弘揚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蹲匀徽軐W
《自然辯證法簡明教程》是在對現(xiàn)代科學技術發(fā)展狀況進行分析研究后,結合國內自然辯證法研究狀況和高校教學實踐而寫成的一部新教材。全書內容除導論外共有十二章,一至二章為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的內容,在回顧自然觀歷史發(fā)展的基礎上,從辯證唯物主義立場出發(fā),對自然界的存在方式、演化發(fā)展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進行了系統(tǒng)論述。三至九章為科技觀
本書重申傳統(tǒng)的思想主題,僅限于技術哲學領域,力倡以中國文化傳統(tǒng)資源,演繹中國發(fā)展問題的宏大敘事。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1/5,它消耗著世界一半的水泥,1/3的鋼鐵和1/4的鋁,目前石油和銅的進口量分別是l999年的35倍和23倍。據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中國2030年石油進口量將是現(xiàn)在的3倍。中國發(fā)展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如此強勁,
本書從《相似論》、《同構論》、《宇宙全息統(tǒng)一論》的理論視角,揭示在天、地、萬物以及人類哲學創(chuàng)立、科學技術創(chuàng)造、文學藝術創(chuàng)作和閱讀、寫作等活動中存在著共有的生成、轉化形式——相似轉化——生成、同構轉化轉化——生成和全息轉化——生成形式等。
這是一本寫了十一年、出版后又雕琢修補十一年的科技通史。全書掃描了從石器到宇宙飛船的技術發(fā)展全景,評述了從阿基米德到比爾·蓋茨、從亞里士多德到愛因斯坦的古今哲人才俊,猶如一次科技文明的覽勝。高深的科技思想在書中表達得十分通俗,清晰的敘述脈絡蘊含豐富的人文關懷。在知識如海、書籍成山的時代,面對圖畫和影像對理論的沖擊,希望借
本書在內容體系上,堅持“一條主線,三個結合”的基本思路!耙粭l主線”,就是將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融合這一主旨貫穿教材始終;“三個結合”,就是將自然觀的演變與科技發(fā)展史相結合,將科學技術觀與科技創(chuàng)新案例相結合,將科學技術進步與經濟社會發(fā)展實際相結合。
本書包括辨證唯物主義自然觀、科學觀與科學方法論、系統(tǒng)觀與系統(tǒng)科學方法論、技術觀與技術方法論、工程觀與工程技術方法論等六篇內容。
本書為中國技術哲學與STS研究論叢系列之一,作者以技術與社會互動關系理論為視角,研究技術價值二重性的一般性理論問題,并在此基礎上探討網絡技術價值二重性的特殊性理論問題,同時致力于數字鴻溝問題和網絡安全問題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