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譯自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主編的《記憶之場》三卷本的《共和國》卷。原著《記憶之場》是當代法國史學界深具影響的歷史著作之一,匯總了法國集體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經(jīng)典的有關法國國民意識的文化社會史。本書作為《記憶之場》中文版的第一卷,包含了《共和國》卷中的“象征”“紀念性建筑”和“反差記憶”3個部分,考察了三色旗、
簡奧斯丁的小說迷們將跟隨英國皇家歷史學家杰里米布萊克,一同去參觀奧斯丁所生活和寫作的客廳、村莊,去一探18、19世紀的教堂,度假地和戰(zhàn)場。本書以奧斯丁的作品為中心,深入探討了簡奧斯丁所生活的時代的英國社會、文化和歷史,全面展現(xiàn)了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英國的社會風貌,呈現(xiàn)了奧斯丁時代獨特的文化風景。簡奧斯丁所生活的現(xiàn)實世
這是一部年鑒派風格的中世紀文化史名著,作者采用結構主義、象征主義和心態(tài)史的理論方法,力圖從總體上把握中世紀人是如何看待他們周圍的世界的。中世紀的社會、經(jīng)濟、政治和宗教行為都受到當時世界觀的制約。本書通過中世紀的通俗文學作品——如英雄傳奇、史詩、騎士傳奇、吟游詩人的愛情歌曲以及但丁的作品,還有眾多拉丁文著作,來探討中世紀
本書譯自法國著名歷史學家皮埃爾·諾拉主編的《記憶之場》三卷本的《共和國》卷。原著《記憶之場》是當代法國史學界深具影響的歷史著作之一,匯總了法國集體史的研究成果,是一部經(jīng)典的有關法國國民意識的文化社會史。本書作為《記憶之場》中文版的第二卷,包含了《共和國》卷中的“教育”“紀念活動”2個部分,考察了《雙童環(huán)法記》、第三區(qū)教
本書為了解維京時代提供了一個迷人的全新視角,傳統(tǒng)的維京人歷史以英格蘭為中心的描繪話語,實際上只展示了維京世界很小的一部分,作者打破這一限制,為讀者呈現(xiàn)維京人從斯堪的納維亞到絲綢之路的龐大貿(mào)易和征服網(wǎng)絡。以一顆由紅玉髓制成的小珠子為引,從發(fā)現(xiàn)它的英格蘭墓地追溯至它的起源地——印度古吉拉特邦的作坊,讀者的視角從西歐轉向北歐
《歐洲中世紀史研究論文選粹》以論文集的形式圍繞“政治·權力”“城市·經(jīng)濟”“立法·司法”“觀念·論說”等幾大版塊對歐洲中世紀史展開系統(tǒng)研究。
《俄羅斯北方邊陲實錄》英文版于2010年首次出版,一經(jīng)出版即深受讀者歡迎喜歡,在2013年之后多次再版。本書根據(jù)作者在俄羅斯北方邊陲(北極)與當?shù)厝说脑L談內(nèi)容、獲得的田野調(diào)查信息為藍本,用平實的語言,向讀者展現(xiàn)俄羅斯北方人對自身、俄羅斯南方人和西方近鄰挪威人的身份解讀,同時讓讀者了解俄羅斯北方邊陲的人情風貌和社會動態(tài)。
在重要時代見證者的文字中,感受德意志民族群星閃耀的精神與文化。德意志人——驕傲的詩人、作家、哲學家和思想家的民族?如果你讓這些人自己進行評價,就會發(fā)現(xiàn)所謂的民族自豪感不甚準確。從瓦爾特·馮·德·沃格爾韋德到路德、康德、席勒,再到海德格爾、布萊希特和當代作家馬丁·瓦爾澤,《德意志人》集結了德國文化名人和著名知識分子的各種
陳嘉映將其多年來對希臘的理解和心得寫在這本書里,書名為《希臘別傳》,一方面是,倘將希臘視為一個生命體,這本書可以算是希臘的一部傳記,從她的源頭邁錫尼文明的發(fā)端直寫到希臘化時代,著重討論了希臘的城邦文明如何由興盛到衰敗,希臘人的精神發(fā)生何種變化,我們今天所熟悉的民主、科學、公民等觀念又是怎樣發(fā)展而來;另一方面,希臘的歷史
本書共分十四章,主要內(nèi)容包括:法國的地理環(huán)境與史前人類;高盧與羅馬化;墨洛溫王朝(481-751);加洛林時代;早期卡佩諸王;卡佩王朝時期的諸侯國;12世紀的法蘭西;從腓力·奧古斯都到圣路易;晚期卡佩與中古盛期政治史總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