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行為的基礎理論研究》:事實行為是以產生特定的事實后果的行為為構成要素,并由法律規(guī)定其法律效果的法律事實。在法律事實的框架中,事實行為因有行為要素而有別于自然事實、人體事實,因不以違法性為要素而與侵權行為等違法行為不同,因以產生事實后果的實踐行為而非表示行為為要素而不同于準法律行為,因其效果由法律規(guī)定而異于法律行為
本書在第三版的基礎上,結合當代我國的法制建設及相關制度,進行了相應的補充和修改。本書分為三編,分別為法學基本概念、法律的運行和社會中的法。每章正文前列名言、警句若干,意在讓學生借助智者們的微言大義把握所涉主題之要旨。每章后設計多少不等的等的研習活動,激活了學生對法理學理論和問題討論的興趣,并使之思考、分析和討論法理學的
本書圍繞法律文化研究中的一個重要專題進行學術史的整理,收錄相關專題研究中有重大學術貢獻的論著,并由主編撰寫不少于3萬字的導讀對其進行評介,展現問題研究的緣起、沿革、發(fā)展和意義。書中精選二十余篇澳門法律文化研究中的經典之作,根據研究對象共分五篇,主編在導讀中對這一專題研究的緣起、發(fā)展進行了梳理,對每一篇論文的內容、學術貢
本書共分十六章,內容包括:農民財產權收入的土地財產權結構新探;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法經濟學分析;3Q之爭:監(jiān)管失靈與法律缺失情境下的企業(yè)行為選擇;對私募投資中“對賭協(xié)議”的法經濟學思考;信賴利益賠償的經濟分析等。
人大法學院“教授沙龍”自2005年開始舉辦,至今已經整整十年了。雖然每一期沙龍都是利用午餐的時間,*多不過兩個小時,但這其中的收獲卻是無法單純用時間多少來計算的!吧除垺保⊿alon)作為一種社交方式,在西方經歷了由民間到官方再回歸民間的復雜過程,但沙龍的形式卻是簡約的,參加者是自愿的,發(fā)表是自由的。也許正是這種
《法學的自覺》收攏了作者近幾年來與法學有關的一些思聞感談或微言抒懷,是作者在經意或不經意地置身法學研究、法治實踐或者法學教育等場景時忽然之間引發(fā)的震蕩感懷,間或夾雜著某些有關法學、法治與教育的思慮和期許。其風格,與此前作者的隨筆集如《從撤退開始》《法學的日常思維》等幾乎一樣。所不同的,只是相比以前,以“自覺”一詞的微差
為了進一步推動中國的法律人類學發(fā)展,促進法律人類學研究經驗的交流,不斷繁榮中國的法律人類學研究,加強對外交流,在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和國家民委:民政部的支持指導下,國內熱心于法律人類學研究的一批學者于2010年成立了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法律人類學專業(yè)委員會,并從當年開始每年舉辦一次法律人類學高級論壇,到2013年底
《公法評論(第八、九合卷)》是《公法評論》的第八卷和第九卷合集。由立憲史研究、憲法實施的回顧與前瞻、公法理論研究、公法制度研究、基本權利研究、書評、域外譯文和會議實錄等部分組成。本合集在國家確立了“憲法日”的今天具有重大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法的真諦:孫國華精選集》是對孫國華教授從事法理學研究以來的優(yōu)秀論文的集結。共分為七大部分,分別是發(fā)展中的馬克思主義、法是理與力的結合、法的價值、法與政治、權利、權力、利益與法律體系、從法制到法治、依法治國:治國方略的最佳選擇。
本書從法律與經濟學、法律與社會學、后現代法學以及法學教育四種法律與文學關系的視角,通過對現代主義與反現代主義的比較,將作為反法律與經濟學的法律與文學、作為法律與社會學的法律與文學、作為后現代法學的法律與文學以及作為法學教育的法律與文學,做了詳細的闡述,用以回答“法律與文學是什么”這道難題。
《社會法學論叢(2013年卷總第2卷)》分為熱點爭鳴、社會法學基礎理論專題、地方立法評論、弱勢群體權利保護、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專題、風險社會研究、環(huán)境權利研究、研究綜述共8個專題,主要涉及社會法學的基礎理論及當前社會法領域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
《法律的經驗研究:方法與應用》是由面向全國法學生舉辦的"法律的經驗研究高級研修班"上的授課內容整理而成,匯集了國內外來自法學界、社會學界和人類學界的16位學者圍繞“法律的經驗研究”這一主題的精彩演講內容,分為三大部分,即方法與理論、主題研究和評論,是目前社科法學經驗研究的最高且最具代表性成果,內容深入淺出、生動活潑,非
《法學通論》主旨是引導和幫助學生較為全面地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養(yǎng).《法學通論》內容以法的本體知識和運行知識進行安排,突出法學通論自身結構體系和特色.《法學通論》共分為十章,介紹了法律入門、法理進階、民眾之間、國家治理與法、罪與罰、政府與市場、知識產權與大學生、跨國之交、創(chuàng)業(yè)與法、休紛止爭的內容
周世偉主編的這本《法學概論(第2版)》共九章,包括法理學、憲法、民法(上)、民法(下)、勞動法、經濟法、刑法、行政法和訴訟法。本書的特點在于切合學生的知識結構與實際需求,兼顧法學基礎理論及各部門法的基礎知識,吸收最新立法信息,反映最新司法實踐,在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意識、法律理念的同時,注重學以致用。本書在寫作方法上注意同法
從20世紀20年代譯介、引入西方具有法社會學思想的理論著作和法社會學名著至今,法社會學在中國也已走過近百年的歷史。但將法社會學真正作為一門學科或專業(yè)課來建設、研究,則是新近二十年的事。雖然有了這些發(fā)展與成績,但有兩個關鍵問題引起了研究者的關注與追問,就是法社會學究竟研究什么,即研究對象和研究范圍問題;怎樣研究,即研究方
陳景良、鄭祝君編著的《中西法律傳統(tǒng)》是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律文化研究院主辦的連續(xù)出版物,已在我社出版三卷(第6-8卷),每年收錄國內法史學界研究水平較好的學術文章18篇左右,在學界具有較好口碑,是廣大法學、歷史學師生認可的學術爭鳴陣地。《中西法律傳統(tǒng)(第9卷)》內容包括賭城法蹤:華洋共處之地法制文明的演變、論“祖宗家法
羅馬法受到廣泛關注,少數學者也有“羅馬無公法”的觀點,《羅馬公法要論》在占有大量第一手資料的前提下,通過嚴謹求實的學術論證,對羅馬公法的起源、憲法、行政法、財稅法、刑法、訴訟法、社會法等進行了重點領域和問題的論述,完成了多羅馬公法基本體系和邏輯框架的描述和展望,證實了羅馬法既包括羅馬私法也包括羅馬公法的觀點。
《未名社科·大學經典:法理學的范圍(中譯本第2版)》精選中外社會科學經典名著,尤其是具有學科元典,意義的社科名著,或重譯或重編,增加名師點評和插圖,致力于為我國讀者打造易讀宜藏的經典精粹。
本書的編寫以科學、準確和簡約為目標,以方便學習者學習并掌握所學內容為宗旨,較系統(tǒng)地介紹了人類歷史上所存在的若干種主要的、有代表性的法律體系,對各主要法律體系中有特色的、影響深遠的制度作了較詳細的闡述,對當代主要國家法律制度的最新發(fā)展亦予以了特別關注。本書適用于普通高等教育法學專業(yè)本科教學,對法制史方面的研究者以及對外國
本書按照時間線索,介紹了自夏、商至五四運動以前的中國法律思想史。本書對不同時期法律思想的介紹兼顧了主流性與多元性,以更為全面地展示中國法律思想史的發(fā)展歷程。為方便學習者更直觀的感觸歷史,《中國法律思想史》配有大量與史實相關的圖片。中國法律思想史是研究中國歷史上不同階級、階層、等級的代表人物及其學派的法律理論與觀點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