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魯迅藏同時代人書信200多封,是現(xiàn)存魯迅藏的書信中大部分。收入本書的書信具備以下條件,方可入選:1、魯迅是收信人(或之一),2、曾經(jīng)魯迅、許廣平保存,3、原信先藏于北京魯迅博物館。
魯迅博物館建館五十年來,在文物資料收藏、保管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在魯迅文物資料庫外,又建立了特藏庫,入藏大量魯迅同時代人的文物資料,對研究魯迅,研究現(xiàn)代文學史、文化史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雖然我們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初步的整理編目,可供專業(yè)研究者查閱,但一般讀者卻很難見到。因此,因此,魯迅博物館和大象出版社制定了更大的出版計劃,準備將更多的魯迅藏書出版,把藏在博物館里的文化珍品呈現(xiàn)給讀者。
總序
在中國現(xiàn)代出版史上,有關(guān)魯迅的出版物豐富多彩,有日共睹。魯迅著作版本的品種和印數(shù),是任何其他現(xiàn)代作家都無法比擬的。不但如此,還有一些獨特品類,如魯迅手稿全集、魯迅輯校古籍手稿全集、線裝本大字排印本魯迅全集等等,也是其他作家很少享有的待遇。就連魯迅在日本學醫(yī)時期的課堂筆記也被北京魯迅博物館和日本仙臺東北大學的聯(lián)合研究小組復制、解讀和研究著,并且也被納入出版計劃。而時下,頗有入黨得魯迅是交了“華蓋運”,魯迅研究進入了低潮期。但從這幾年的趨勢看,形勢似乎并不如他們想象的那樣悲觀。2005年年底,《魯迅全集》修訂版出版,一時成為文化界的熱點,最近又有《魯迅大辭典》出版,而坊間魯迅作品的選本、注本、插圖本等,充類至盡,也一直不斷地供應(yīng)給讀者。
雖然如此,在魯迅相關(guān)文物資料的出版方面還不能說窮盡,即便是魯迅博物館的藏品中,也還有不少文物資料沒有同讀者見面。
幾年前,北京魯迅博物館和大象出版社開始計劃出版魯迅的藏書和其他藏品。2001年翻譯、出版了四卷本的魯迅藏版畫插圖本外國名著:法國版畫家居斯塔夫·陀萊做插圖的《神曲》、《唐吉可德》、《失樂園》和《十字軍東征》。這套印制精美的圖書出版后,受到讀者好
評,對我們也是很大的鼓舞。魯迅藏書中還有不少珍貴版本,更有很多對研究魯迅思想、創(chuàng)作及中國現(xiàn)代思想史有參考價值的書:因此,魯迅博物館和大象出版社制訂了更大的出版計劃,準備將更多的魯迅藏書出版,把藏在博物館里的文化珍品呈現(xiàn)給讀者。
魯迅博物館建館五十年來,在文物資料收藏、保管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在魯迅文物資料庫外,又建立了特藏庫,入藏大量魯迅同時代人的文物資料,對研究魯迅,研究現(xiàn)代文學史、文化史都有很高的參考價值。雖然我們對這些資料進行了初步的整理編目,可供專業(yè)研究者查閱,但一般讀者卻很難見到。因此,出版一套魯迅博物館館藏精品叢書就顯得十分必要了。
我們計劃出版的藏品可分為兩類。
一類是魯迅自己珍藏的圖書和文物資料。
首先是魯迅的藏書。魯迅一生雖然經(jīng)濟并不寬裕,但從工作需要出發(fā),力所能及地購買了一些書籍,也接受了不少饋贈。對一個人所購藏圖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一位思想家、文學家的學術(shù)淵源。而從接受的贈書中,可以看出一個人與同時代同行業(yè)人士的交往情況,對研究當時文壇情形及作家之間的關(guān)系等不無參考價值。
從數(shù)量上看,魯迅藏書共有4000余種,近13800冊,范圍涉及哲學、社會科學、教育、語言、文學、藝術(shù)、歷史、考古、宗教、自然科學、醫(yī)學等各個領(lǐng)域。其中中文書籍2193種,10683冊;外文書籍1869種,3115冊。
……
這次出版《魯迅著譯影記》,只是魯迅博物館藏品系列編輯出版的一個開端。今后當有更多特藏庫藏品整理出版。
多年來,大象出版社對魯迅博物館的事業(yè)給予熱心關(guān)注和大力支持,兩個單位的合作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今后,雙方將繼續(xù)本著弘揚優(yōu)秀文化的宗旨,真誠合作,努力做出更多更好的成績。
黃喬生
北京魯迅博物館
2009年12月22日
收起全部↑
《魯迅藏同時代人書信》
章太炎致魯迅、周作人(1909年春、夏間)
范愛農(nóng)致魯迅(1912年3月27日)
范愛農(nóng)致魯迅(1912年5月9日)
范愛農(nóng)致魯迅(1912年5月13日)
錢玄同致魯迅(1915年4月9日)
錢玄同致魯迅(1918年12月11日)
錢玄同致魯迅、周作人(1918年12月25日)
錢玄同致魯迅(1919年1月4日)
錢玄同致魯迅、周作人(1919年3月9日)
陳獨秀致魯迅、周作人(1920年8月13日)
周作人致魯迅(1923年7月18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1月16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1月23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1月30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2月18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4月9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4月11日)
李秉中致魯迅(1925年5月7日)
李秉中致魯迅(1936年7月13日)
賀存之致魯迅(1925年1月16日)
朱大柵致魯迅(1925年2月8日)
振致魯迅(1925年3月8日)
劉弄潮致魯迅(1925年4月2日)
劉弄潮致魯迅(1925年5月4日)
吳呆羊致魯迅(1925年4月12日)
胡寄窗致魯迅(1925年4月12日)
白麟水致魯迅(1925年4月24日)
蔣鴻年致魯迅(1925年4月27日)
任國楨致魯迅(1925年4月27日)
任國楨致魯迅(1925年6月8日)
童企魯致魯迅(1925年4月28日)
王峙南致魯迅(1925年5月5日)
壽洙鄰致魯迅(1925年5月7日)
田問山致魯迅(1925年5月16日)
田問山致魯迅(1925年9月3日)
田問山致魯迅(1926年4月13日)
田問山致魯迅(1926年4月21日)
田問山致魯迅(1926年4月23日)
王志恒致魯迅(1925年5月20日)
王希禮致魯迅(1925年6月)
張炳鈞致魯迅(1925年6月)
尚鉞致魯迅(1925年7月6日)
尚鉞致魯迅(1925年7月10日)
鄭舉之致魯迅(1925年7月14日)
張直覺、王銑、王黻丞致魯迅(1925年7月17日)
張直覺致魯迅(1925年7月25日)
裴勁霜致魯迅(1925年9月13日)
許欽文致魯迅(1925年9月19日)
許欽文致魯迅(1933年10月12日)
孟憲熙致魯迅(1925年9月20日)
蹇先艾致魯迅(1925年9月28日)
顧千里致魯迅(1925年10月5日)
羽太重久致魯迅(1925年10月7日)
張春波致魯迅(1925年10月11日)
臺靜農(nóng)致魯迅(1925年10月13日)
臺靜農(nóng)致魯迅(1935年6月1日)
劉夢葦致魯迅(1925年11月16日)
長弓致魯迅(1925年12月3日)
×××致魯迅(1925年12月3日)
×××致魯迅(1925年12月8日)
×××致魯迅(1925年12月9日)
浙江省立第四中學校全體學生致魯迅(1925年12月18日)
廢名致魯迅(1925年12月26日)
胡風致魯迅(1926年1月16日)
章衣萍致魯迅(1926年1月)
敬隱漁致魯迅(1926年1月24日)
敬隱漁致魯迅(1926年3月29日)
廚川白村會致魯迅(1926年3月3日)
白云僧致魯迅(1926年3月25日)
李天織致魯迅(1926年3月28日)
戴敦智致魯迅(1926年4月12日)
鄭焯致魯迅(1926年4月25日)
李鴻梁致魯迅(1926年6月26日)
扶劍致魯迅(1926年7月12日)
孫伏園致魯迅(1926年12月22日)
孫伏園致魯迅(1927年1月5日)
周伯超致魯迅(1928年2月9日)
馬湘影致魯迅(1928年2月21日)
季志仁致魯迅、周建人(1929年5月4日)
季志仁致魯迅(1929年5月8日)
蘇金水致魯迅(1929年6月6日)
李小峰致魯迅(1929年7月22日)
李小峰致魯迅(1929年8月12日)
李小峰致魯迅(1929年8月15日)
李小峰致魯迅(1930年4月16日)
李小峰致魯迅(1930年4月23日)
李小峰致魯迅(1930年7月4日)
李小峰致魯迅(1930年9月8日)
李小峰致魯迅(1930年10月15日)
李小峰致魯迅(1930年10月30日)
林庚白致魯迅(1929年12月26日)
林庚自致魯迅(1929年12月28日)
李志云致魯迅(1930年6月24日)
譚金洪致魯迅(1930年10月16日)
李霽野、韋叢蕪、臺靜農(nóng)致魯迅(1932年8月7日)
胡蠻致魯迅(1933年4月27日)
許席珍致魯迅(1933年6月14日)
谷萬川致魯迅(1933年6月22日)
章錫琛致魯迅(1933年9月20日)
章錫琛致魯迅(1933年9月25日)
章錫琛致魯迅(1933年11月10日)
韋叢蕪致魯迅(1933年9月11日)
史濟行致魯迅(1934年5月10日)
史濟行致魯迅(1935年2月28日)
史濟行致魯迅(1935年4月24日)
鄭振鐸致魯迅(1934年3月5日)
鄭振鐸致魯迅(1936年4月9日)
葛賢寧致魯迅(1934年3月13日)
徐式莊致魯迅(1934年3月24日)
蔡元培致魯迅(1934年7月4日)
鄭文生致魯迅(1934年9月6日)
李天元致魯迅(1934年9月22日)
何白濤致魯迅(1934年10月31日)
李樺致魯迅(1934年12月4日)
袁牧之致魯迅(1934年12月9日)
田漢致魯迅(1935年1月28日)
俞印民致魯迅(1935年2月22日)
俞印民致魯迅(1935年3月10日)
陳畸致魯迅(1935年4月18日)
韓恒章致魯迅(1935年4月20日)
梁耀南致魯迅(1935年6月4日)
段煉致魯迅(1935年9月8日)
蕭三致魯迅(1935年9月15日)
張露薇致魯迅(1935年11月22日)
曹靖華致魯迅(1935年12月15日)
曹靖華致魯迅(1936年9月11日)
孫用致魯迅(1936年2月8日)
徐詩荃致魯迅(1936年4月7日)
何家槐致魯迅(1936年4月20日)
何家槐致魯迅(1936年5月18日)
張春橋致魯迅(1936年4月27日)
徐懋庸致魯迅(1936年4月30日)
徐懋庸致魯迅(1936年8月1日)
宋慶齡致魯迅(1936年6月5日)
方之中致魯迅(1936年6月21日)
普實克致魯迅(1936年6月23日)
陳仲山致魯迅(1936年7月4日)
端木蕻良致魯迅(1936年7月10日)
端木蕻良致魯迅(1936年7月18日)
曹聚仁致魯迅(1936年8月17日)
孫右銘致魯迅(1936年8月21日)
賴少其致魯迅(1936年9月10日)
王冶秋致魯迅(1936年9月22日)
艾丁格爾致魯迅(1936年10月6日)
李虹霓致魯迅(1936年10月16日)
湯詠蘭致魯迅(1936年10月17日)
曹白致魯迅(1936年10月17日)
費同澤致魯迅、周作人(5月7日)
……
《魯迅藏明信片》
孫伏園致魯迅(1926年12月22日)
豫才先生:
今天見著留先了。當初在汽車上碰見他,略一招呼,我頗不能確定是他,仍到他住所
留條而去,出來又遇見了,才知道他往法政學校講演。他當初也沒有確定遇見的是我,因為他以為我總一定換穿中國衣服剃去胡子往長江走的了。后來在他家午餐,他與戴季陶君住在一起,所以戴君也一同吃飯,談得甚快。留先極力希望您肯目快來,他說他因為接我的信,知道我要去武漢了,所以已單獨寫信給您,但沒有提起薪水數(shù)目,其實您的薪水已決定五百毫洋,且定名為正教授,現(xiàn)在全校只有您一人。學生知道先生要來,希望得極肯切。(廈大學生,要轉(zhuǎn)學的)而真吾諸兄要來的事,我也與他談及,他也非常歡迎,而且這事已在廣報上披露,將來編級必無問題的,盡請他們大膽同來好了。達夫已離粵,據(jù)說此番他態(tài)度頗不好,因為創(chuàng)造社中人并不完全聯(lián)任,他覺得不滿意,實在創(chuàng)造社中人據(jù)說也頗有不甚好者。達夫仍有現(xiàn)代評論思想云。至于現(xiàn)代評論之周鯁生、王世杰,則有請他們來粵之說,據(jù)云夢馀也非不知道彼輩太有把持之脾氣,然一則在廣東環(huán)境中或可以感化之.(此恐未必能)二則帶了出來亦可以減少北京方面之糾紛云。葉公最富研現(xiàn)二種思想,我亦與之談及,彼覺殊出意外。鳳舉與關(guān)應(yīng)麟,且已匯川費去,然至今無回信,亦云懶矣,F(xiàn)在聘人,十分慎重,故除極熟者外,均暫從緩,據(jù)云季黻聘書之所以遲發(fā)者,也不外此,“只要待魯迅一到,再有一度商量,必無問題者也”。許廣平君處我先擊,被已辭職出校,故未遇見,三主任同時辭去矣。我至朱處,乃為之述說前事,彼云必可設(shè)法,但須去了前差,如辭職竟成事實,則可以成功。履歷我已大約開給他了。李遇安君竟去粵,據(jù)留先云,彼頗不安于區(qū)區(qū)速記,但留先答應(yīng)他為助教(即所以助先生),而他竟去,或當在鄂云。先生能早來甚好,彼等均望能早來也。真吾諸兄最好同來,廈大方面結(jié)束與否其實不成問題。我一時恐走不成,須俟有伴,三五天內(nèi)想沒有伴也。
廿二日下午。
①孫伏因(1894-1966),名福源,后改名伏園,字仰全,筆名柏生、松年等-浙江紹興人。魯迅任山會初級師范學堂監(jiān)督時的學生。1918年入北京大學國文系.1921年畢業(yè)。先后編輯《國民套報副刊》、《晨報副刊》、《京報副刊》,創(chuàng)辦《語絲》周刊。1926年下半年與魯迅同在廈門大學任教,同年底先于魯迅至中山大學任職!(jié)選自《魯迅藏同時代人書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