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改變活法:超越人生煩惱的佛法菩提》主要內容簡介:當你理解了佛陀的智慧,也就相當于佛已經進入你的生活。一個有佛相伴的人,還會有什么煩惱呢?《佛法改變活法:超越人生煩惱的佛法菩提》不僅介紹了佛教的源起與發(fā)展,揭示正信的佛教與迷信之間的本質不同,更重點運用佛教經典中的教誨,進行對佛法的生活化解讀,剖析每個人都會遇到的生與死、苦與樂、智與愚、有與無、禍與福,告訴我們離苦得樂,獲得自在、安詳與成功的生活智慧。
《佛法改變活法:超越人生煩惱的佛法菩提》:
看淡自己是般若,看重自己是執(zhí)著。
能付出愛心就是福,能消除煩惱就是智慧。
臉上有笑容、心中有愛的人最可愛,就是菩薩。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每天的瑣瑣碎碎都是活生生的大藏經。
一個人快樂,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
佛教不是宗教,而是佛陀教育,是現代人所必須要學習的人生教育。
你沒必要信佛,但應該知道佛的智慧。
佛的智慧,就是告訴你生活得更快樂圓滿的秘密。
本叢書國圖把傳統智慧與現代人的困惑與煩惱結合起來,恢復它的活務。而圖解的敘述方式直指人心。幫助讀者pu解傳統文化中無盡的妙處,起到文字和言說所遠不能及的效果。佛家重任發(fā)掘降伏煩惱的智慧。讓你能夠在生活中看得透,看得開、看得淡;縱橫家重在提供洞察與說服人的智慧,讓你能夠在人際交往中游刃有余;兵家重在講解住競爭中剛柔并濟的策略,讓你無論在職場還是商場卜部能無往不利;法家則重在運用廣義權力的技巧,使權、術、勢成為你成功的墊腳石;道家重在講述柔、斂.樸、拙的智慧,使你擁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心靈凈土。
佛陀說法49年,留下的浩如煙海的言教文字,既包括三法印、四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等核心思想,又包括了對宇宙和人生的觀照和認識,形成了一門系統分明、組織嚴謹的學問。浩如煙海的經卷,一般人根本無法全部涉獵。
但所有這些,不過是指向月亮的一根手指。手指所指向的是代表世界實相的一輪明月。古往今來,描寫月亮的詩詞歌賦數不勝數,但是又有哪一首,能夠讓一個先天的盲人回答出月亮的樣子呢?
在無終亦無始的長流上,
在旋轉復旋轉的虛空中。
天上的月何如水中的月?
水中的月何如夢中的月?
(周夢蝶《十三朵白菊花·月河》)
手指不是月亮,路標也不是路。也許,我們不應盯著手指去思考月亮是什么樣子,而應順著手指(佛法)所指的方向去看。
自己抬頭看看月亮,順著路標向前行進,這才是真正的修持。正如文學大師梁實秋所說:“世人所謂‘釋迦拈花,迦葉微笑’不過是佛理的萬般法門之一罷了,佛門百喻,更是歷久彌新的經典!狈N種短篇寓言,讓人在會心一笑之間體會生活的真諦。
上篇:佛教及中國佛教
釋迦牟尼與佛教的創(chuàng)立
佛教主要講些什么
佛陀之后的佛教
佛教在中國的弘傳
中國化的佛教
中國佛教的宗派
中國特色的禪宗
修行重在知見
應當自作皈依
你是否已被“殺掉
慈悲乃包容之源
科學角度看佛教
下篇:佛家的人生智慧
生與死
直面生死的智慧
在生命的曠野上
她們不會陪我們
一定要善用此生
生命的意義何在
追求值得追求的
生命本質是緣起
理智地面對生死
淡定地看待死亡
學會活在當下
每天練習死亡
苦與樂
離苦得樂的法門
佛是最開心的人
佛教不主張禁欲
放縱并不就是快樂
情愛生憂愁恐怖
對治心里的煩惱
避開第二支箭
不嗔勝過嗔恚
一念即是天堂
離苦得樂的心法
福與禍
福禍自招的法則
命運線在你手中
別用甘蔗汁澆田
一張一弛為正道
心殘造成事殘
放下方得大自在
要學會隨緣布施
境隨心轉的方式
因緣果報的法則
習氣的種子
智與愚
由愚而智的方法
自燈明,法燈明
走出困境的智慧
面對財富的智慧
智慧從慈悲生起
飄送人格的芬芳
如何認識身相
小鳥為什么遠離
佛教的身心藥方
牛角尖里無真理
遠離莫須有的問題
不要負筏趕路
有與無
有無相生的辯征
有我與無我
有用與無用
有心與無心
有罪與無罪
有錯與無錯
有巧與無巧
法與行
依教奉行的道路
一瓢即可解渴
如實贊嘆如來
何為佛法大意
重在受用行持
學會擇而后交
真正的勇猛精進
用戒律馴服自己
修行的次第
隨處都是道場
菩提不在人世外
世間事與世間意
真正的愛到處有
常見名詞
參考文獻
插圖:
玄奘俗姓陳,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陽洛州緱氏縣(今河南省偃師市南境),13歲時在洛陽出家為僧。627年,玄奘毅然由長安出發(fā),前往天竺求取佛經。他沿著西域過帕米爾高原,克服重重險阻,終于到達天竺。
在天竺十多年間,玄奘跟隨和請教過許多著名的高僧,他在曲女城無遮辯論法會上講法,18天無人敢于出來辯難,威震全天竺,被當時大乘行者譽為“大乘天”,被小乘教徒譽為“解脫天”。
643年,玄奘帶著657部佛經啟程回國。在唐太宗支持下,玄奘在今西安北部約150公里的銅川市玉華宮設立國立翻譯院,參與譯經的學員來自全國以及東亞諸國。他們花了十幾年時間,將約1330卷經文譯成漢語,為佛教在中國的發(fā)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玄奘出去尋找,金喬覺則渡海而來。唐代開元年間,新羅國(今朝鮮)僧人金喬覺渡海來到中國,在九華山苦修數十載,他圓寂后,肉身置石函中3年不腐,骨節(jié)有聲,佛教徒認定他是地藏菩薩再世,建肉身塔供奉。從此,九華山辟為地藏應化道場,香火日盛,明清時“香火之盛甲天下”,有“蓮花佛國”之稱。
但是,唐朝也給佛教帶來厄運。845年,時逢唐內部發(fā)生動亂,又有一些佛寺被查出藏有大量兵器。唐武宗大怒,下令大規(guī)模毀佛,共毀寺院4600余所,勒令還俗僧尼達260500人,史稱“會昌毀佛”或“會昌法難”。
五代十國時,后周世宗柴榮于955年下令廢天下佛寺,以佛寺銅材鑄行“周元通寶”,錢質與鑄量均居五代之冠。他的毀佛行為,與北魏太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