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出窗外:中國食品安全問題深度觀察》分為五章,第一章列舉了近年來曝光過的種種問題食品,從雞鴨魚肉到油鹽醬醋,幾乎可以這樣肯定:絕大多數在中國長期生活的人都是問題食品的受害者,只是程度輕重不一罷了。不信?請細讀。第二章列舉了常見的食品安全問題,比如添加劑、農藥化肥、抗生素、重金屬等等,并告訴讀者這些物質為何會出現在食品中以及有什么危害。第三章分析了食品安全領域常見的流言,比如轉基因問題、植物催熟劑問題等等。第四章總結了當下中國食品安全問題頻出的原因,從媒體、商家、監(jiān)管者、捎費者多個角度進行剖析。第五章思考了食品安全問題的解決辦法,提出了一些建議,并為捎費者如何大可能、小代價的規(guī)避問題食品給出了三個錦囊。
善良與包容不該成為你我受害的理由
打響舌尖保衛(wèi)戰(zhàn)給健康一個交待
拿出勇氣把問題食品擲出窗外
復旦大學教授葛劍雄著名作家王小山資深媒體人曹林聯合推薦
積極響應食品安全法修訂草案努力開啟“中國食品安全元年”
擲出窗外網,吳恒和他的志愿者團隊創(chuàng)立于2011年6月的中國食品安全新聞在線資料庫,為全球200余家媒體報道,單日頁面訪問量曾超過100萬。
2013年獲德國之聲國際博客大賽(Bobs)全球媒體論壇特別獎(GlobalMediaForumAward)提名。2014年獲電子藝術大獎(PrixArsElectronica)電子社群類(DigitalCommunities)提名。
吳恒,自由撰稿人。擲出窗外網創(chuàng)始人。復旦大學歷史地理學碩士、武漢大學空間信息科學學士。
2012年《南方周末》第四屆中國企業(yè)社會責任年會年度特別關注獎;2012年騰訊年終策劃之“十大反對者”;2011年新華社“網事中國2011年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提名。
第1章 十面埋伏
牛羊肉
豬肉
雞肉
魚蝦
蔬果
豆制品
大米
食用油
飲用水
乳制品
第2章 七種武器
非法添加物
違規(guī)添加劑
農用化學品19Ⅱ
重金屬
抗生素
致病微生物
第3章 真真假假
洪水猛獸添加劑?
無毒無害純天然?
有機食品更高端?
食品工業(yè)有原罪?
亡國滅種轉基因?
食物中有避孕藥?
催熟果蔬催熟娃?
食物相克靠譜不?
第4章 何以至此
怪現狀
媒體
商家
監(jiān)管者
消費者
第5章 路在何方
自我保護
三個錦囊
后記
“牛肉膏”的危害不僅在于其本身可能存在的風險,更在于其可能掩蓋的風險。在商家看來,“牛肉膏”像神奇藥水一樣,能快速將豬肉或雞肉變成牛肉,這可是商機無限的生意。新鮮豬肉的價格約為11元/斤,牛肉的價格約為20元/斤,幾乎是豬肉的一倍。熟牛肉的價格約35元/斤,如果用豬肉加“牛肉膏”腌制100斤“牛肉”,可省下近2000元,實屬暴利。關鍵問題在于,“牛肉膏”“卓越”的表現能夠把幾乎任何肉都調成牛肉的味道,既然如此,不法商販沒道理不選擇成本更低的肉來制作“假牛肉”,反正廣般消費者吃不出區(qū)別。
一方面監(jiān)管不嚴,另一方面消費者難以察覺,再加上不會帶來即刻的傷害,這導致“假牛肉”的泛濫程度觸目驚心。2013年3月,《錢江晚報》的記者在杭州的農貿市場、晚間大排檔、路邊燒烤店、鹵味店等處隨機抽取了8份牛肉制品,委托浙江省檢驗檢疫科學技術研究院動物檢驗檢疫實驗室進行DNA測試,結果顯示“有5份沒有檢測出牛肉成分,且全部含豬肉”。
只是在日常檢查中,監(jiān)管部門不至于用DNA進行檢測,所以也一直相安無事。
2013年6月,一位較真的消費者,安徽大學2009級生物科學專業(yè)大四畢業(yè)生薛純,因為擔心無良商販會捕殺流浪動物來降低烤肉串的成本,于是將測試烤肉串里肉的種類作為自己畢業(yè)論文的研究方向。薛純用了2個月的時間,在合肥4個主城區(qū)66個攤點購買了66串烤肉串作為樣本,然后利用學校實驗室的分子生物技術對樣本的DNA進行測序,再對比全球基因庫確認肉的種類。結果顯示,這些號稱“烤羊肉串”的肉申,雖然不是用流浪貓、流浪狗的肉制成的,但也名不符實,“只有19.7%是羊肉的,豬肉占69%,其他的有雞肉、鴨肉,還有個別出現牛肉的。”薛純表示,如果可以得到有關部門授權,畢業(yè)后打算創(chuàng)立一個檢測肉類真?zhèn)蔚臋C構,讓消費者吃上放心肉。希望他早日成功。
混合肉經過進一步調查,記者發(fā)現“牛肉膏”并不是牛肉造假的唯一方法,此外還有多種途徑:一、用機器把豬肉打散,再摻入淀粉和添加劑,制成“五香肉”,這種肉與真牛肉略有色差;二、用豬腱子肉冒充外形相差不大的牛腱子肉,鹵制時再加上調味料,使顏色深一些,更難識別;三、將老母豬肉用亞硝酸鈉和色素處理,去除臊味后冒充牛肉出售(老母豬體內含有大量的雌性激素以及藥物殘留,不建議食用)。
成塊的牛肉都會出問題,更不必說看不出原材料的牛肉制品了,首當其沖的便是牛肉丸?催^電影《食神》的,大都應該會對“撒尿牛丸”念念不忘。但壞消息是,2013年5月,某香港媒體從3家香港餐飲店購買了12份牛肉丸樣品,委托香港城市大學生物及化學系進行DNA檢測。結果顯示其中兩間店鋪的牛肉九樣本中,牛肉含量“少到檢測不到”,主要成分是豬肉和雞肉,第三家雖然含有牛肉,但也同時含有豬肉。
香港的食品安全一直備受信賴,出現這樣的新聞難免讓人意外。當然,嚴格意義上講,商品與其聲稱的成分不相符,這只算商業(yè)欺詐,不算食品安全。是否涉及食品安全問題,需要進一步追查牛肉丸所使用的豬肉、雞肉質量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