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稿主要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東南亞華人文化的變遷為研究對象,從菲律賓華僑社會的演化、華文教育的嬗變、華人社團的本地化、華人參政意識的改變、華文報紙的流變和華人文化的調(diào)和等角度入手,從多重維度對華人文化進行闡述和分析。并從中國政府的角度出發(fā),就如何支持海外華文教育和文化傳承,提出了意見和想法。同時,能為研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華人文化問題提供參考。書稿主要運用歷史學、民族學、政治學、教育學、文化傳播學和國際關(guān)系學等基本理論,廣泛采取結(jié)合史料、考察和田野調(diào)查等方法,深入探索菲律賓華人文化發(fā)展狀況,尋找出東南亞華人文化式微和變遷的根源。在研究過程中,力求宏觀把握,微觀分析,力爭使本課題走在這一研究領(lǐng)域的前沿。
姜興山,1969年5月出生,黑龍江省佳木斯人,2011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獲得世界史博士學位。現(xiàn)為福建師范大學社會歷史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亞太地區(qū)國際關(guān)系、海外華文教育、華人文化研究。曾主持國家社科基金、國家漢辦基金項目等;出版《戰(zhàn)后菲律賓華文教育研究(1945-1976)》專著,該書入選《世界華僑華人研究文庫》,并獲得福建省社科二等獎;在《世界歷史》、《世界民族》、《臺灣研究集刊》、《南洋問題研究》、《東南亞研究》、《歷史教學》、《東南亞縱橫》等刊物上發(fā)表學術(shù)論文10余篇。
前 言
目 錄
緒 論
第一章 中國人南遷菲律賓溯源
第一節(jié) “朝貢”制度下的中菲關(guān)系
第二節(jié) 華僑移居菲律賓的因素
第三節(jié) 華僑在當?shù)厣鐣慕巧?nbsp;
第四節(jié) 華僑對菲島社會的貢獻
第二章 華僑社會的形成與進步
第一節(jié) 殖民者“眼中”的中國人
第二節(jié) 華僑“甲必丹制”形成
第三節(jié) 華僑民族意識的覺醒
第四節(jié) 華僑社會與中國的關(guān)系
第三章 華文教育的發(fā)端興起
第一節(jié) 華僑對中華文化的訴求
第二節(jié) 華文教育環(huán)境的轉(zhuǎn)變
第三節(jié) 華文學校的應(yīng)運而生
第四節(jié) 華校華文教育的繁榮
第四章 華僑的文化保持與華!拔C”
第一節(jié) 華文教育的復蘇
第二節(jié) 華僑的社會文化教育
第三節(jié) 華僑文化傳承的臺灣因素
第四節(jié) 教育“菲華案”對華校的沖擊
第五章 華人宗教的融合變遷
第一節(jié) 天主教在菲律賓的傳播
第二節(jié) 華僑移民皈依天主教的動機
第三節(jié) 華人族群的宗教的變遷
第四節(jié) 當?shù)厝A人的宗教組織
第六章 華人的參政文化問題考
第一節(jié) 華人參政意識的轉(zhuǎn)變
第二節(jié) 制約華人參政的瓶頸
第三節(jié) 華人參政的現(xiàn)狀分析
第四節(jié) 華人參政的未來趨勢
第七章 華文報刊的歷史流變
第一節(jié) 華文報的誕生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華文報的文化導向功能
第三節(jié) 華文報副刊的文化使命
第四節(jié) 華文報刊的困境與挑戰(zhàn)
第八章 華人社團的發(fā)展演化
第一節(jié) 文化承襲下的宗親社團
第二節(jié) 投身公益:華人社團的功能延展
第三節(jié) 凝聚力量:華人社團的護僑作用
第四節(jié) 華社動蕩與認同轉(zhuǎn)向
第九章 華人的文化調(diào)和與適應(yīng)
第一節(jié) “戒嚴政府”時期華僑社會演化
第二節(jié) 華人族群的當?shù)鼗?nbsp;
第三節(jié) 他鄉(xiāng)•故鄉(xiāng):華人文化心理的彷徨
第四節(jié) 華人文化的傳承與改造
參考文獻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