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儒家學(xué)派的源頭,孔子及其弟子的語體散文集《論語》歷來是中國學(xué)人的必讀書,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從先秦至于今,對于《論語》的注釋和說解極多,可以看到,各個不同的時代對于這些注釋和說解存在不可否認(rèn)的影響。作為立足社會政治和倫理學(xué)角度探討中國古哲現(xiàn)代性價值的領(lǐng)軍人物,崔宜明教授數(shù)十年來研讀《論語》不下數(shù)十遍,在綜合梳理前說的基礎(chǔ)上,結(jié)合當(dāng)前的時代情勢和自身的感悟體會著成《饕餮<論語>》,且不論裨益學(xué)界幾多,或可為普通讀者點一盞心燈,來一點精神上的醍醐也莫可知。
引言 有一個這樣的人
第一章 有一種難以言說的悲涼筑就生命底色
第二章 有一種念茲在茲的關(guān)切奠基文明格局
第三章 有一種無可奈何的困窘開啟人的智慧
第四章 有一種惺惺相惜的尊敬為了無可忘卻
第五章 有一種如沐春風(fēng)的交流標(biāo)識教育之本
第六章 有一種詩意盎然的生活就在心的敞開
跋
《饕餮《論語》》:
事情到了這個份上,所謂圖窮匕首見,子路諸人內(nèi)心深處究竟是如何看待孔子及其“道”的,就毫無遮掩地向他自己呈現(xiàn)出來。進(jìn)而,既然孔子把話說到了這個份上,所謂情急吐真言,子路諸人也就痛痛快快地把內(nèi)心深處的感受說了出來。先把三個人的答辭和孔子的回應(yīng)對譯出來,然后再來賞析。
一,子路說:我的推測是,大概是我們沒有真正做到“仁”,所以別人都不相信我們;大概是我們沒有真正做到“智”,所以人們都不認(rèn)同我們的所作所為?鬃诱f: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仁者”必然能夠讓別人都相信他是仁者,又怎么會有伯夷、叔齊的事情?如果“智者”必然能夠讓別人都相信他是智者,又怎么會有王子比干的事情?
二,子貢說:您的“道”是最偉大的,所以全天下都容不下您。您能不能把您的“道”稍微降低些?孔子說:端木賜,好的莊稼人能夠種出好莊稼,但未必有一個好收成;好的手藝人能夠做出好器物,但未必能夠讓主顧滿意。君子能夠以“道”律己,并且在天下推行“道”,以“道”為根本來約束天下人的心智,以“道”為統(tǒng)領(lǐng)來重建社會的基本秩序,但未必能夠被天下人接受。如今你卻放棄了推行“道”于天下的使命,以得到天下人的接受為志向。端木賜,你的志向有限呵!
三,顏回說:您的“道”是最偉大的,所以全天下都容不下。雖然全天下都容不下,但是您已經(jīng)在天下推行您的“道”了,就算不被天下人接受,又有什么了不起呢!不被天下人接受,然后才能看到誰是真正的君子。不能以“道”律己,不能在天下推行“道”,那是我們的羞恥;既然以“道”律己已臻大成,并且努力在天下推行“道”,卻不被接受,那是掌權(quán)者們的恥辱。不被接受又有什么了不起的?不被接受以后才能看到誰是真正的君子?鬃有廊欢Γf:還有這樣的事情,老顏家的兒子!假如你是個有錢人,我給你當(dāng)管家好了。
太史公真正是如椽巨筆,不僅把圖窮匕首見之下三個人不同的思想邏輯揭示得清清楚楚,而且把情急吐真言之中三個人不同的情緒狀態(tài)描寫得真真切切。
子路是個直腸子,雖然平日里對孔子也是畢恭畢敬,但是到了這等時刻,就恨不得一劍封喉了。子路以“虛偽”質(zhì)疑于孔子:您老人家口口聲聲說“仁”說“智”,如果您真的是“仁”,何至于沒有人相信我們?如果您真的有“智”,何至于今日陷入被人圍攻的境地?
子貢在孔門弟子中以能言善辯著稱,與宰我齊名,說起話來總能讓人心里舒坦。就算是到了這等時刻,仍然不忘先給孔子奉上一頂高帽子,然后再行勸誘之效。子貢的意思一言以蔽之:您老人家就別端著啦!
顏淵與子貢的話是一樣的——“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不同的是,這在子貢不過是一頂高帽子,在顏淵則是真切的認(rèn)知。所以顏淵揭示出了某種宿命般的真理:為天下立“道”的人必然不為天下人所容,只有在不為天下人所容之后,這個立“道”的人還能夠堅守這個“道”,這個“道”才“立”得住,才真正是天下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