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漢學研究通訊》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主編的綜合性學術(shù)文集,側(cè)重介紹國際漢學界在中國傳統(tǒng)人文學科領域的研究動態(tài),收錄相關專業(yè)的新近研究成果,涵蓋中國文學、文獻、歷史、考古、藝術(shù)、中西交流等多個領域。第十六期文章相對集中,漢學論壇是一組北京論壇上宣講的論文,文獻天地有《日本五山版漢籍叢刊》的前言和三篇解題。其余文章有:張曉明《山鹿素行思想中的孟子湯武放伐論》,錢明譯注《*早來浙考察王陽明遺跡之日本人日記兩種》等,“馬可·波羅研究”專欄則是2017年德國圖賓根大學“馬可·波羅”研究會議紀要以及國外馬可·波羅研究綜述。
北京大學國際漢學家研修基地由國家漢辦和北京大學共同籌建,旨在發(fā)揮北大在文、史、哲、考古等學科的整體優(yōu)勢,吸引國外和港澳臺成就卓著的漢學家前來進行合作研究及學術(shù)交流;刂魅螢楸本┐髮W歷史系榮新江教授,通訊主編為北京大學中文系劉玉才教授。
漢學論壇
北京論壇(2017)分論壇“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論集
“中華文明的國際傳播”分論壇主旨報告/袁行霈
The Spread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across the Great Eurasian Continent:
A Big-Picture View of History and the Future/Colin Mackerras(馬克林)
Patterns in the Global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of Chinese Culture/Robert L.Chard(羅伯特?恰德)
2050年漢學界的歷史回顧/蔡宗齊
The Transmission of Paper and Printing Technology from China Westward/Joseph P. McDermott(周紹明)
牛津漢學與劍橋漢學的香港淵源:從理雅各和威妥瑪說起/梁元生
中國化與印度:一些看法及對未來的展望/Shubhra Tripathi/舒明經(jīng)
從佚存書看中國學術(shù)文化的傳播以及漢字漢文文化圈的形成意義/河野貴美子
國際傳播視野下蒙書的流傳與中華文明/鄭阿財
漢文古寫本與中華文明的早期域外傳播——以《文館詞林》爲中心/王曉平
“漢”“和”與“繪”之間:從鐮倉時代兩部和文傳記看鑒真事蹟在日本的傳播/丁莉
《醇言》與《老子》——朝鮮王朝性理學者眼中的《老子》/樸鍾赫
日本江戶時代的《世說》熱/張伯偉
傅吾康對東南亞華文碑銘資料之蒐集與研究/李雪濤
誰解其中味:紅樓夢》之《好了歌》和《好了歌解》英譯與越譯比較研究/夏露
文獻天地
五山版漢籍研究
《日本五山版漢籍叢刊》前言/劉玉才
《毛詩鄭箋》解題/劉玉才
《春秋經(jīng)傳集解》解題/傅剛
《韻府群玉》解題/住吉朋彥撰,張曉明譯
山鹿素行思想中的孟子湯武放伐論——以《孟子句讀大全》解讀為中心/張曉明
*早來浙考察王陽明遺跡之日本人日記兩種/錢明譯注
馬可?波羅研究
馬可?波羅研究:過去、現(xiàn)在與未來——2017年德國圖賓根大學“馬可?波羅”研究會議紀要/羅瑋
國外馬可?波羅研究綜述/馬曉林
論著評介
長時段經(jīng)學史倡議書——《秦漢魏晉南北朝經(jīng)籍考》書後/顧濤
基地紀事
國際漢學系列講座紀要(2017.7-12)
徵稿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