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占主要地位的有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等五大宗教,該書分別對其產生的歷史、思想教義、經典文獻、禮儀活動、文化特色、著名宗教家等進行了簡明卻較系統的闡釋和說明,語言明快,深入淺出,有較強的可讀性。廣大讀者掌握這些知識將有助于理順中國的宗教關系,實現宗教內、宗教之間的和諧,進而得以發(fā)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的積極作用。
前言
佛教基礎知識
第一章 印度佛教與初傳中國
一 佛教起源
二 部派佛教
三 大乘佛教
四 佛教初傳中國
第二章 佛教的多途開拓與持續(xù)高漲
一 魏晉佛教的多途開拓
二 南北朝佛教的持續(xù)高漲
第三章 中國佛教宗派的建立與演變
一 宗派建立的社會條件和特點
二 佛教八宗
第四章 藏傳佛教與云南上座部佛教
一 佛教初傳與藏傳佛教建立
二 藏傳佛教的復興與發(fā)展
三 藏傳佛教宗派
四 云南上座部佛教
第五章 佛教融合演變與新時期
一 佛教新格局的確立
二 漢藏佛教的沖突與融合
三 朱元璋與明代佛教
四 清代佛教的演變與衰落
五 近現代佛教及其改革運動
六 新時期的中國佛教
第六章 亞洲其他國家與歐美佛教
一 亞洲其他國家的佛教
二 歐美佛教
第七章 經典、教義和信仰對象
一 佛經翻譯
二 佛教藏經
三 基本教義
四 佛、羅漢和菩薩崇拜
第八章 儀軌制度
一 戒律
二 法事節(jié)日
道教基礎知識
第九章 道教歷史與宗派
一 道教的起源與形成
二 魏晉南北朝道教的發(fā)展
三 唐宋元時期道教的繁榮與創(chuàng)新
四 明清道教的衰落
五 近現代道教概況
第十章 道教經典與教義
一 《道藏》與道教典籍
二 道教的三洞四輔說
三 扶乩與道教經書
四 道士日常誦奉的主要經典
第十一章 道教教義
一 “道”與“德”的信仰
二 道教的創(chuàng)世論
三 道教“貴己重生”的人生觀
四 重玄之道
五 性命雙修
第十二章 道教儀式
一 道教齋、醮的含義
二 戒律與清規(guī)
三 道教的符箓法術
四 道士的稱謂
五 道教的重要節(jié)日
第十三章 道教宮觀與神靈信仰
一 道教宮觀的源起
二 著名的道教宮觀
三 道教的神靈譜系
伊斯蘭教基礎知識
第十四章 歷史演變
一 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傳播
二 伊斯蘭教在中國
第十五章 《古蘭經》、圣訓及漢文經籍
一 《古蘭經》
二 圣訓
三 《選譯詳解偉嘎葉》
四 《教典詮釋》
五 漢文經籍
第十六章 基本信仰和禮儀制度
一 伊斯蘭教的基本信仰
二 伊斯蘭教的五項基本功課
三 禮儀習俗和宗教節(jié)日
四 教制、清真寺及其他
第十七章 教派、門宦及社團組織
一 格底目
二 門宦
三 新疆的依禪派
四 西道堂
五 赫瓦尼派
六 社團組織
第十八章 中國伊斯蘭教歷史人物
一 宗教學者和教派領袖
二 現代人物
天主教基礎知識
第十九章 歷史與傳統
一 “天主教”名稱的由來
二 基督教的誕生
三 基督教的傳播
四 教階制
五 主教的任命
六 教宗國的產生
七 東西教會大分裂
八 宗教改革
九 梵蒂岡城國
十 教會法典
十一 公會議
十二 第二屆梵蒂岡大公會議
第二十章 信仰和神學
一 圣經
二 傳統
三 三位一體
四 天主
五 耶穌基督
六 圣神
七 圣母瑪利亞
八 原罪
九 救贖
十 天主十誡
十一 宗徒信經
十二 尼西亞君士坦丁堡信經
十三 神學
十四 教會論
十五 末世論
第二十一章 禮儀、圣事、瞻禮
一 禮儀
二 圣事
三 天主經
四 講道
五 祝圣
六 大赦
七 十字架
八 圣像
九 瞻禮
第二十二章 中國天主教
一 天主教在華傳教簡史
二 中國禮儀之爭
三 百年禁教
四 鴉片戰(zhàn)爭后的中國天主教
五 教案
六 義和團運動與天主教
七 中國與羅馬教廷的交往史
八 天主教典籍的漢譯
九 中國天主教神職人員的本地化
十 中國天主教的反帝愛國運動
基督教基礎知識
第二十三章 基督新教的產生及其發(fā)展
一 “基督教”的界說
二 宗教改革的歷史背景
三 宗教改革的基本內容
四 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五 加爾文的宗教改革
六 英國的宗教改革
七 近現代基督教
第二十四章 中國基督教史
一 馬禮遜及早期基督教在華的傳播(1807-1860)
二 19世紀下半葉基督教在華活動
三 中國教會的自立運動
四 本色化運動
五 五年運動和“到民間去”運動
六 抗日戰(zhàn)爭及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中國基督教
七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教會的三自運動
第二十五章 經典、基本教義神學
一 基督教的《圣經》及其中文版本
二 基本教義神學
第二十六章 禮儀、節(jié)日、教制
一 禮儀
二 節(jié)日
三 教制
四 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