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為達云新著點贊
中國日本歷史學會名譽會長 湯重南
2018年初,老友達云教授發(fā)給我他的新著《洋律徂東:中國近代法制的構建與日籍顧問》文稿,囑我為其寫序。該書內容與我的專業(yè)雖然并不完全對口,又諸事纏身,可我仍然當即慨然應允,因為太想為達云盡點心力了。這不由得使我聯(lián)想到與他的結識、過從,以及所知種種,我的思緒于是回到了30多年前。
我與達云結識已30多年。這一結識,是有緣分,還是天佑?達云有著傳奇式的經歷(當然是與當時大的時代背景密不可分的)。那是20世紀70年代中期,達云雖然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日語系,卻陰差陽錯地被分配到天津某大型國營工廠工作,直至被內定為廠領導層的預備軍。70年代末,社會科學研究戰(zhàn)線開始恢復建設,天津市社會科學院日本所也開始招聘研究人員。達云聽到消息后,躍躍欲試,放棄被提拔的或然機會,找到剛被任命為日本所主管工作的副所長的呂萬和先生(更是我尊敬又過從甚密的前輩)。呂先生經過詢問其動機、考察其日語程度和社科知識,當場拍板,決定招聘任某工廠中層干部的達云。怎奈工廠以工作需要之由不同意放人,達云想從工廠調入研究機關一事遇阻。這時恰值中國社會科學院經過國務院批準面向社會公開招聘中青年社會科學研究人員,充實研究人員青黃不接甚至后繼無人的社會科學系統(tǒng)。于是,萬和先生鼓勵達云報考。通過全國統(tǒng)一考試,達云據(jù)說取得了該專業(yè)天津地區(qū)第一名的成績。當時達云本來可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錄取進京,由于萬和先生點名力爭,最終根據(jù)考生報考地優(yōu)先錄取的原則,達云被天津社會科學院日本所錄取。達云所在的工廠方面見到蓋有國徽印章的錄取通知書,也不得不將這位廠領導后備人選放行。
達云到天津社科院日本所后,在呂先生的指導下,很快就適應了日本問題研究工作,并漸入佳境,成就引人注目。后來又從天津社科院考入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讀碩士學位。畢業(yè)后在國家人事部所屬研究所工作數(shù)年后,獲得日本外務省......
前言1
第一章 清末中國的憲政探索與有賀長雄22
引言22
第一節(jié) 亦官亦學的有賀長雄23
第二節(jié) 有賀長雄及其憲法學34
第三節(jié) 清廷預備立憲的啟蒙導師有賀長雄39
第四節(jié) 有賀長雄為清廷描繪的憲政藍圖64
第五節(jié) 從達壽、李家駒的憲政奏折看有賀長雄憲政講義的作用72
小結83
第二章 北洋政府法制顧問有賀長雄與袁氏制憲活動85
引言85
第一節(jié) 辛亥革命時期日本的對華輿論與有賀長雄對中國政治的期盼87
第二節(jié) 有賀長雄應聘北洋政府法制顧問始末96
第三節(jié) 有賀長雄對袁世凱制憲活動的影響110
第四節(jié) 《觀奕閑評》與《中華民國約法》122
小結137
第三章 日本對華二十一條交涉與有賀長雄139
引言139
第一節(jié) 對華二十一條的內容及其形成背景和交涉經過140
第二節(jié) 有賀長雄涉足二十一條交涉的契機及原因155
第三節(jié) 折沖樽俎于對華二十一條交涉的有賀長雄168
第四節(jié) 被斥責為國賊袁仆的有賀和來自中國的慰藉184
小結196
第四章 日籍法律顧問與法學教習的招聘經緯198
引言198
第一節(jié) 修訂法律館招聘日籍法學教習和法律顧問始末199
第二節(jié) 梅謙次郎招聘失敗和岡田朝太郎的應聘來華209
第三節(jié) 松岡義正和其他教習應聘經過223
第四節(jié) 日籍法律顧問在華滯留時間及其薪酬246
小結260
第五章 民事關系法律教育的肇始與松岡義正263
引言263
第一節(jié) 京師法律學堂建立經緯264
第二節(jié) 京師法律學堂日籍教習的教學情況280
第三節(jié) 松岡義正承擔的民事關系法律的教學情況289
第四節(jié) 松岡對中國民事關系法律教育的貢獻343
小結347
第六章 《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的編訂與松岡義正的作用356
引言356
第一節(jié) 《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引為藍本的是德國法抑或日本法357
第二節(jié) 《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條文的八成以上來自《日本民事訴訟法改正案》370
第三節(jié) 修訂法律館館員與《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的關系405
第四節(jié) 松岡義正才是《大清民事訴訟律草案》的真正起草者422
小結429
第七章 中華民國的啟航與法制顧問寺尾亨、副島義一432
引言432
第一節(jié) 辛亥革命的爆發(fā)與寺尾、副島赴華經過433
第二節(jié) 寺尾亨、副島義一赴華的背景及其目的443
第三節(jié) 南京臨時政府法制顧問寺尾亨與副島義一453
第四節(jié) 二次革命前后的寺尾亨與副島義一476
第五節(jié) 副島義一描繪的中國政治藍圖479
第六節(jié) 副島義一對有賀長雄和古德諾的批判484
小結491
主要參考文獻493
后記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