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既是古代的終結(jié),也是近代的開端。自努爾哈赤建國、多爾袞率兵進入北京,三百年間,不乏盛世的勵精圖治、文治武功,亦有衰世的恪守陳規(guī)、千瘡百孔,更有末世的國破家亡、辱國……文藝評論家吳士余先生積累數(shù)年研讀《清史紀事本末》心得,與讀者分享,一同品讀清朝三百年來經(jīng)歷的危機與變局,洞悉歷史的哲理,吸納歷史的智慧,探尋歷史的核心價值。
吳士余,男,74歲,資深出版人,文學評論家,上海市出版工作者協(xié)會顧問。
前言
康熙
智者康熙
誠和善治之道
經(jīng)筵宣講經(jīng)書
靳輔治河康熙治政
倡廉的清官效應
集典修史文治安邦
尊賢舉才須顯真誠
雍正
雍正講政治
除弊方能立政
養(yǎng)廉銀新政
變革政制的考量
造勢道德教化
告密的制度化
挾文字獄治天下
乾隆
還原乾隆
整飭官場寬嚴相濟
表彰漢學匡正學風
利義并重的治生之道
師爺佐治的另類官場
和坤的潛規(guī)則
盛亦乾隆衰亦乾隆
嘉慶
嘉慶的偏執(zhí)
整肅官場四風
內(nèi)外兼治禁鴉片
閉關自守的軌跡
道光
道光的悲劇
整治亂象
海運漕糧的困局
兩淮票鹽變革
道光的補丁秀
咸豐同治
咸豐同治墮落自戕
咸同重臣曾國藩
奕訴的洋務自救
左宗棠的船政
晚清民企的發(fā)軔
光緒
宿命光緒
楊乃武冤案的博弈
荒政禁燒鍋的啟示
興辦新學之殤
民間集資驅(qū)動路政
昭信股票流產(chǎn)
清水衙門的濁流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