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大夏書系·好課是這樣創(chuàng)成的(數(shù)學卷) 讀者對象: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
中小學數(shù)學領域有許多可資借鑒的精彩課堂,如何解讀這些名師的課堂,如何從這些課堂中汲取營養(yǎng),是數(shù)學教師們面臨的問題。本書的一大亮點,是集合了諸位名師的代表性特色課堂,并附上多位一線教師的點評和反思,值得廣大中小學數(shù)學教師研讀。
1.精選名師如吳正憲、牛獻禮、蔡宏圣、席爭光等精彩課例,極具典型性、代表性。
2.多位一線教師進行點評和反思,貼近教學實際,觸及教師的困惑之處,更容易令廣大一線教師產生共鳴,從而吸取經驗,適當借鑒到教學中。 編輯推薦篇章: 1.行走在數(shù)學與兒童之間 2.走出提問無效的誤區(qū) 3.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自由行走
雷玲,網名紅袖子,曾在大學任教,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新媒體中心主任,資深教育記者,高級編輯,50余次獲教育部新聞獎、北京市新聞獎、全國教育教輔獎等獎項。
出版了50余本中小學教師專業(yè)用書。其中,專著《夢想觸手可及——教育行走與思考》,編著的《成就好的自己——百年名校的管理智慧》《課堂無邊界——百年名校的教學藝術》《個性教師煉成記——百年名校新型師生關系》《優(yōu)秀教師的8種心理素質》《教師的幸福資本——成長為優(yōu)秀教師的8種特質》,主編的《名師備課新思維》《名師作業(yè)設計新思維》《打開教育之門——顧明遠教育觀啟示錄》《推開教育之窗——朱永新教育觀啟示錄》《尋找教育之根——李烈教育觀啟示錄》《好課是這樣煉成的》《好課是這樣磨成的》《名師教學機智例談》等書,受到廣大教師朋友的歡迎。
第一篇 精彩片段賞析
標準,讓負數(shù)更敞亮 ——特級教師蔡宏圣“認識負數(shù)”的教學賞析 / 3 猜測驗證,柳暗花明 ——特級教師牛獻禮“探索計算中的規(guī)律”教學藝術賞析 / 12 在孩子心中播下“時間”的種子 ——江蘇省蘇州市學科帶頭人繆建平“認識秒”教學賞析 / 15 數(shù)學是“講道理的” ——特級教師劉德武老師執(zhí)教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片段賞析 / 20 重組教材,激發(fā)思考,升華理解 ——特級教師趙云峰“認識比”教學片段賞析 / 24 隱形的翅膀:巧妙拓展 ——特級教師牛獻禮“數(shù)字編碼”教學片段賞析 / 31 學習中提升,實踐中歷練 ——特級教師席爭光“圓柱、圓錐的復習課”教學片段賞析 / 34 問題在情境中產生 ——特級教師吳正憲“平均數(shù)”教學片段賞析 / 37 引人入勝,輝映全堂 ——特級教師牛獻禮“用字母表示數(shù)”導入教學藝術賞析 / 41 耳目一新的“相遇問題” ——特級教師吳正憲“相遇問題”精彩片段賞析 / 44 讓學生的思維在課堂上自由行走 ——特級教師吳金根“分數(shù)的意義”教學片段賞析 / 48 第二篇 主題創(chuàng)新 課前課后,學生的興趣這樣被激活 ——一節(jié)提升“計算能力和應用能力”的活動課反思 / 57 策略:在建模和對比中生長 ——高艷老師“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教學賞析 / 61 數(shù)學課也要講究語言魅力 ——如何應用語言藝術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例談 / 67 一份簡明的導學、導思“活動單”是這樣煉成的 ——“活動單”中問題設計策略例談 / 71 運用電教媒體,化平淡為精彩 ——數(shù)學課有效運用電教媒體例談 / 77 學情,教學的導航儀 ——“認識小數(shù)”教學帶來的啟示 / 80 有效課堂,有效啟迪思維 ——對小學數(shù)學有效課堂的實踐思考 / 83 走出提問無效的誤區(qū) ——對教師課堂提問的實踐與反思 / 86 讓課堂學習因經歷而精彩 ——有感于學生的課堂經歷 / 90 讓數(shù)學有樂趣,教師要有智趣 ——有感于低年級的數(shù)學教學 / 94 “數(shù)形結合”在小學數(shù)學學習中的運用 ——有感于策略的運用 / 99 激發(fā)學生興趣,打造數(shù)學高效課堂 ——課堂實踐反思 / 106 同課異構見學法 ——對兩位教師教法的對比反思 / 110 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更具魅力 ——有感于生活化的教學課堂 / 114 在數(shù)學教學中與學生互動 ——互動的課堂更有趣 / 117 同中辨異,異中求同:讓學生在比較中學習數(shù)學 ——聽蘇州名師陳惠芳執(zhí)教“認識分數(shù)”一課有感 / 120 無痕:方法在情境中產生,概念在過程中生成 ——特級教師徐斌“倍的認識”課堂特色解讀 / 127 行走在數(shù)學與兒童之間 ——優(yōu)秀青年教師季國棟 “解決問題的策略——倒推”一課教學賞析 / 132 重模型建構,展思想魅力 ——對青年名師張齊華“方程的意義”一課教學的解讀 / 139 讓數(shù)學擁有“思想”的脊梁 ——全國特級教師潘小明“可能性”一課教學賞析 / 144 善用教材,靈活處理 ——對“認識幾分之一”一課的教學反思 / 155 慢慢走向答案 ——特級教師徐斌“畫線段圖解決問題”一課教學賞析 / 166 以問題導學,促對話生成 ——蘇州名師陳惠芳“方程的意義”一課教學實錄與評析 / 173 例談信息技術與數(shù)學課堂教學的有機整合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評析 / 188 真實的課堂,涌動的激情 ——特級教師吳正憲“平均數(shù)”一課教學評析 / 196 讓一步,海闊天空 ——特級教師賁友林“圓的認識”一課教學賞析 / 201 尊重學生的活動源于前測對學生的了解 ——對一節(jié)尊重學生解決問題路徑的活動課的思考 / 209 讓學生在思維中學會思維 ——以“小數(shù)的意義、性質與加減法的復習”為例 / 219
標準,讓負數(shù)更敞亮
——特級教師蔡宏圣“認識負數(shù)”的教學賞析 在一次“蘇派名師”課堂教學研討活動中,我聆聽了特級教師蔡宏圣執(zhí)教的“認識負數(shù)”一課。蔡老師從比較幾位運動員的身高入手,不斷變化比較的標準,從而引導學生緊扣“零”來認識負數(shù)。教師教得簡單而生動,學生學得扎實而深刻,更為難得的是,課堂給人一種清朗、敞亮的印象。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三個教學片段。 片段一:“零”之動 (課前播放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人物篇”,讓學生說說看到了誰。) 師:剛才視頻中的體育明星,一共有幾位? 生:5位。 師:(隱去人物,剩下背景圖)現(xiàn)在呢? 生:沒有人,用“0”表示。 師:大家常用的直尺上有刻度“0”,這里的“0”也表示沒有嗎? 生:直尺上的“0”表示開始的數(shù),就是要從這里開始測量。 師:對,在不同的情境中,“0”可以表示不同的意義。有了尺,我們可以得到體育明星們的身高數(shù)據(jù)。據(jù)說,郎平身高184厘米,丁俊暉身高174厘米,郭晶晶身高164厘米。運動員碰到一起,比一比身高是比較自然的事情。三人中,如果我們把郭晶晶的身高當作標準(板書:標準),看作0,那么丁俊暉和郎平的身高可以記作多少?(點擊課件:一條水平線從三人腳底不斷上升,在郭晶晶頭頂處停止。) 生:丁俊暉的身高可以記作10,郎平的身高可以記作20。 郎 平 20 丁俊暉 10 郭晶晶 0 師:一條直線,等距離取了3個點,3個人的身高情況在這條直線上怎么表示呢? 生:最下面的點表示郭晶晶的身高,也就是0;往上就是丁俊暉的身高,表示10;最上面的點是郎平的身高,表示20。 (隨學生回答,教師在直線上相應的點旁標上0、10、20。) 師:還可以誰為標準? 生:也可以丁俊暉或者郎平的身高為標準。 師:現(xiàn)在,把丁俊暉的身高174厘米當作標準,看作0(點擊課件:水平線再次上升),那郎平和郭晶晶的身高怎么記? 郎 平 10 丁俊暉 0 郭晶晶 10 (教師根據(jù)學生口頭列式得出上表) 師:以丁俊暉的身高為標準,出現(xiàn)了高、矮這樣一組相反意義的量(板書:相反意義),用我們以前學過的數(shù)表示不出那個相反的意思。請大家思考,怎樣記錄,一眼就能清楚地看出誰高10厘米,誰矮10厘米? (學生尋找新的記錄方法,然后交流。) 生:我用文字,郎平記錄為“高10”,郭晶晶記錄為“矮10”。 生:我在表示郭晶晶的身高數(shù)據(jù)前,加了減號“–”,表示還少10。 師:兩種方法各有各的妙處,但傳遞的信息卻是一致的,那就是我們以前學的數(shù)的確不夠用了。歷史上,數(shù)學家們?yōu)榱吮硎鞠喾匆饬x的量,也想了很多方法,比如在數(shù)旁加不同方向的箭頭,在其中一個數(shù)上加個圓點等。自20世紀初,數(shù)學家們開始在數(shù)前面加符號“+”“–”,這種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不過,讀法上已經有了新的變化,分別讀作正10、負10。這里的符號分別是正號和負號,正數(shù)前的正號可以省略,負號不能省略,F(xiàn)在,刻度0表示什么? 生:表示丁俊暉的身高。 師:郎平比丁俊暉高10,哪個點表示郎平的身高? 生:中間那個點,已經標了10。 師:郭晶晶比丁俊暉矮10厘米,我們可以記作–10,哪個點可以表示這個–10,也就是郭晶晶的身高?覺得這個點已經有的話,請標出來,如果覺得還沒有畫出來,請大家在作業(yè)紙上畫出來。 (學生在作業(yè)紙上畫出表示“–10”的點,然后交流。) 師:上面分別以郭晶晶和丁俊暉的身高為標準,得到了一些有意思的數(shù)據(jù)。據(jù)說,姚明身高224厘米,鄧亞萍身高155厘米,我們看看表格是以誰的身高為標準進行比較的? 生:以郎平的身高為標準,因為郎平的身高已經記作“0”了。 師:以郎平的身高為標準進行比較,我們會得到哪些新的數(shù)據(jù)呢?請大家先在表格里填一填,然后在帶有刻度的直線上找一找這些數(shù)應該在哪里。 (學生按照要求,先填表,然后在直線上找點,最后交流。) 姚 明 郎 平 0 丁俊暉 郭晶晶 鄧亞萍 師:剛才我們以不同體育明星的身高為標準進行比較,得到了這些數(shù)(手指黑板上的板書)。丁俊暉是同一個人,為什么一會兒被記作10,一會兒被記作–10呢? 生:因為比的標準不一樣。記作10,是拿郭晶晶的164厘米為標準的;記作–10,是以郎平的184厘米為標準的。 師:誰來說說這些正負數(shù)是怎么來的(手指板書中的數(shù))? 生:都是和標準比出來的,比標準身高高的就是正數(shù),比標準身高矮的就是負數(shù)。 點 評 比身高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場景和話題,將此作為課堂教學的開始,教學流暢,銜接自然,能夠吸引學生廣泛且深度地參與。其中,以丁俊暉身高為標準,第二次抬升“零”的基準線,使得高10和矮10構成一組意義相反的量,負數(shù)就在如何區(qū)分意義相反的兩個數(shù)中悄然來襲。“怎樣記錄,一眼就能清楚地看出誰高10厘米,誰矮10厘米?”教師自然的一聲追問,不僅讓學生感受到過去所學的數(shù)在表達相反意義的量時的局限性,產生學習新數(shù)的需求,而且促使他們借助生活經驗聯(lián)想到在“10”這個數(shù)前添加不同的符號表達相反的意義。從“矮10”的文字到“–10”的符號,學習的抽象程度在遞升,建構的思維含量在增加。不斷變動代表標準的“0”,促進學生再學習、再創(chuàng)造、再提高,同時訓練和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分析、交流、創(chuàng)新等能力。學生在看得見、摸得著、聽得見的情境中,感受著負數(shù)豐富的現(xiàn)實背景和數(shù)學價值。 片段二:“0”之辯 師:好,既然如此,老師以站在這里不動作為標準,如果向前走3步,記作3,那么負數(shù)就是? 生:向后走幾步。 師:(拿起一個鉛筆盒)如果以這個鉛筆盒的價錢為標準,那么比這個價格高的是什么數(shù)?比這個低的記作什么數(shù)? 生:比標準價格高的就是正數(shù),低的就是負數(shù)。 師:把標準看作0,比這個標準多的、厚的、重的、高的就是—— 生:(齊)正數(shù)。 師:那負數(shù)表示—— 生:比標準少的、薄的、輕的、矮的。 師:到這會兒,我們對正負數(shù)有了很好的理解,不妨來練一練。 (出示練習:讀一讀,分一分,哪些是正數(shù)?哪些是負數(shù)?–5、8、+26、–2/3、–160.6、1.84。) (學生口答,教師點擊課件,數(shù)字逐一移到表示正數(shù)、負數(shù)的圈里。) 師:編題的時候,有個數(shù)老師沒有寫上,就是0,它到底是正數(shù)還是負數(shù)呢?請大家發(fā)表意見。 生:0是正數(shù)。0下面是負數(shù),上面是正數(shù)。 生:0是正數(shù)。0前面沒有負數(shù)的符號。 生:我不同意他的說法。0是正數(shù)和負數(shù)之間的數(shù)。 生:0是正數(shù),也是負數(shù)。 師:0什么時候是正數(shù),什么時候是負數(shù)呢? 生:0作為比較的標準,把0看作正數(shù)或者負數(shù)都不合適。 生:0在正數(shù)和負數(shù)中間,可以是正數(shù),也可以是負數(shù),還可以說兩個都不是。 生:0是分界點。 師:的確如此,數(shù)學中的約定首先不能有多種解釋。正因如此,我們就約定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它是正負數(shù)的分界點。 師:所有的正數(shù)都比0—— 生:(齊)大。 師:所有的負數(shù)都比0—— 生:(齊)小。 點 評 教學不僅僅是告訴學生是什么,更需要學生自己經歷。經歷,不是從已知到已知,而是從不知到知。教師要真正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勇于、樂于向學生提供充分研究的機會。有效的對話、思辨是本環(huán)節(jié)的主要活動。先是借助對話引導學生充分理解負數(shù)的意義,比標準多的、厚的、重的、高的就是正數(shù),負數(shù)表示比它少的、薄的、輕的、矮的。在開放的思考中,同學間的討論和教師的介紹,都使學生明確了相反意義的量可以用“+”“–”來表示,實實在在地經歷了一次負數(shù)的創(chuàng)生過程。接著,在探究0與正負數(shù)關系時,教師著意讓學生自由表達,充分交鋒,對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思維能力和數(shù)學交流能力有積極的作用。同時,注意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說到“0是正數(shù),也是負數(shù)”時,教師適時調控、巧妙誘導,從而幫助學生在言語爭辯和思維交鋒中建構了“0既不是正數(shù),也不是負數(shù)”這一數(shù)學規(guī)律,建立了完整、清晰的數(shù)的體系。 片段三:“0”之悟 師:先定標準,再通過比較來確定數(shù)量的性質,這種思考方法大有用處。 師:比如用于氣溫高低的確定。 氣溫的變化不能用增減衣服來表示,要用量化的數(shù)據(jù)來說明。所以,500多年前就有了溫度計。但一開始沒有標準點,所以同一個溫度,不同的溫度計上的讀數(shù)不一樣。因此,確定一致、公認的標準點是關鍵。很多科學家為此作出貢獻。比如,我們熟悉的牛頓把雪融化時的溫度定為0度,人的正常體溫定為12度,但此方案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同。300多年前,瑞典物理學家安德斯?攝爾修斯提出,將水的冰點作為一個標準溫度點,把水的沸點作為另一個標準溫度點,并把冰點和沸點之間等分100份。在1948年國際計量大會上,這種方法得到認可。為紀念攝爾修斯,人們把溫度單位定為“攝氏度”,用符號℃表示。 請大家看左邊的表格(略),思考和討論下面的問題: (1)哪個城市的氣溫最低?哪個城市的氣溫最高? (2)能把這幾個城市的氣溫按照由冷到暖的順序排一排嗎? (3)如果要把這幾個溫度在溫度計上表示出來,根據(jù)正數(shù)、負數(shù)、0之間的關系,應該最先確定誰的刻度?為什么? (4)哪個溫度的刻度離0刻度最遠?哪幾個刻度和0之間的距離是相等的? …… 師:先定標準,再通過比較,用正負數(shù)來表示數(shù)量,這種思考方式在數(shù)學中同樣得到廣泛運用。我們看下題:某小組5位同學的體重如下表(表格略),他們的平均體重是多少? 生:(28+35+29+31+27)÷5。 師:你能用今天領悟的方法來解決它嗎? 生:把小明的身高作為標準,小明的體重記作0,小馬的—— 師:對不起,老師打斷你的發(fā)言,大家一起來動動腦筋,沿著這位同學的思路:如果把小明的體重記作0,那其他同學的體重怎么記錄?怎么計算?請大家想一想。 點 評 數(shù)學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應用數(shù)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溫度計是許多教材編寫認識負數(shù)這一內容時的重要載體,蔡老師也是圍繞“標準”這一教學核心闡釋溫度及溫度計中的數(shù)學教育價值的。同樣的教學內容,同樣的生活素材,因教師匠心獨具的“組裝”,生成極富張力的活動資源。在氣溫的排序中,滲透了正負數(shù)的大小比較;在體重平均數(shù)的計算中,也蘊含著差是負數(shù)的意象。上述練習,一方面,促使學生深化對負數(shù)的認識;另一方面,讓學生感受到確定標準在生活中的價值。這既發(fā)展了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和數(shù)學眼光,又為學生未來進一步學習負數(shù)埋下一粒種子,可謂一舉多得。 總 評 端坐在“認識負數(shù)”的課堂上,我不斷聽到兩個具有核心價值的教學關鍵詞:0和標準。它們儼然數(shù)學明星,有時分而用之,有時合二為一,如影隨形。 第一,因為“0”動,所以靈動。 認識負數(shù),為什么從“0”開始?0,這個一年級起就被學生認識的數(shù)字,還有被重新提及的必要嗎?在人類對負數(shù)的認知過程中,0曾經是一個難以逾越的坎。著名數(shù)理邏輯學家德?摩根就曾固執(zhí)地認為,“考慮比0小的數(shù)是荒謬的”。毋庸置疑,蔡老師對于0的審視是全面的,是準確的,是有價值的。教學中,蔡老師多次變換0這一比較標準,重視0的意義的重建,因此把握了數(shù)學本質,課堂也變得清晰。 第二,因為“標準”,所以精準。 教學中,蔡老師為負數(shù)找尋到一個比身高的情境,最初我對此不甚理解。教材中也有關于負數(shù)的一些數(shù)學史的介紹,“糧食入倉為正,出倉為負;收入為正,付出為負”,這似乎才是人類認識負數(shù)的本源。許多案例也正是從這里出發(fā)導入新課的。鄭毓信教授在《國際視角下的小學數(shù)學教育》一書中談到“概念定義”和“概念意象”時指出:“數(shù)學概念的心理表征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并非由相應的形式定義,而是一種由多種成分組成的復合物……所謂的概念意象,就是指與所說的概念直接相聯(lián)系的各種心理成分的總和,包括心智圖像、對其性質及相關過程的記憶等!毙睦韺W研究表明: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在反復思量中,我漸漸明白,身高不過是一個比溫度計、海拔高度更常見也更可愛的數(shù)學替身。站在兒童的立場,“比身高”是認識負數(shù)更為精準的切入點。在本課中,教師安排比較相對身高,使得學生體會到相反意義的兩種量,以及感受到發(fā)明負數(shù)的必要性。至于承載負數(shù)的情境是什么,就變得沒有那么重要了。 至此,我不禁感嘆:標準,讓負數(shù)更敞亮! (江蘇昆山市玉峰實驗學校 仲崇恒)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