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族的族源,學術界有吐谷渾說、蒙古說、陰山白韃靼說、沙陀突厥說、多源混合說等各種說法。尋根是每一個民族一條剪不斷的臍帶,土族也一樣,大家努力著尋到自己的民族根源。至今多數(shù)學者及土民族支持吐谷渾說,認可土族是鮮卑支系吐谷渾人的后裔……《中國少數(shù)民族人口叢書:土族》介紹了該民族的歷史文化、風俗習慣、文化故事等內容。
《中國少數(shù)民族人口叢書:土族》力圖從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用準確、科學、生動的語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現(xiàn)各少數(shù)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和現(xiàn)狀,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全家!!吨袊贁(shù)民族人口叢書:土族》從土族的起源和變遷、社會組織與風俗習慣、民族英雄、人口發(fā)展、婚姻與家庭、生產方式與經濟結構、文化等多個方面向讀者介紹了該民族。
如果把一個民族比作一顆星星,那我們就是生活在一個繁星滿天的世界。當今世界上有約3000個民族,分布在20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絕大多數(shù)國家由多個民族組成。中國也是同樣,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漫漫的歷史長河中,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各族人民密切往來、交流融合、團結奮斗、休戚與共,形成了一個偉大的強盛的中華民族大家庭,共同開發(fā)了祖國的美好河山,共同推動了國家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
在中華民族的大家庭中,有56個成員,其中有55個是少數(shù)民族。新中國成立以來,少數(shù)民族人口一直持續(xù)增長。1953年第一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少數(shù)民族人口總數(shù)為3532萬人,占全國總人口的6.1%。2010年進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少數(shù)民族人口總量達到了1.14億,幾乎是1953年的3倍,占到了全國13.4億人口的8.5%。各少數(shù)民族人口數(shù)量相差較大,如壯族有1693萬人,回族1059萬人,滿族1039萬人,維吾爾族1007萬人,而赫哲族只有5354人,塔塔爾族3556人,獨龍族6930人。中國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現(xiàn)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漢族地區(qū)有少數(shù)民族聚居,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也有漢族居住;許多少數(shù)民族既有一塊或幾塊聚居區(qū),又散居全國各地。中國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大都地廣人稀,資源富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草原面積,森林和水力資源蘊藏量,以及天然氣等基礎儲量,均超過或接近全國的一半。全國2.2萬多公里陸地邊界線中的1.9萬公里在民族地區(qū)。全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面積中民族地區(qū)占到85%以上,是國家的重要生態(tài)屏障。中國各民族的起源和經濟、社會、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本土性、多元性、多樣性的特點,五彩繽紛,豐富多彩。
要全面認識中華民族,就要從認識每一個民族開始。正是從這個理念出發(fā),我們編寫了這套《中國少數(shù)民族人口》大型系列叢書,力圖從歷史、文化、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用準確、科學、生動的語言,全方位描述和展現(xiàn)各少數(shù)民族燦爛輝煌的歷史和現(xiàn)狀,編織出一幅絢麗多彩的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全家!薄
編寫這樣一套大型系列叢書,難度非同一般。幾經論證和深入研討,最終形成了編寫大綱,這套叢書各個分卷的作者絕大多數(shù)由少數(shù)民族作家擔任,他們不僅熟悉自己民族的歷史和文化,而且對本民族有深厚的感情。在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家人口計生委和中國人口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作者們歷經數(shù)年,幾易其稿,終成此書。值此叢書出版之際,我們衷心地祈愿這幅“全家福”能為民族的交流和團結,為中國的文化建設,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作出一份微薄的貢獻。
翟振武
2012年5月于北京
東永學,男,土族,青;ブh人,系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學會會員,西部散文家學會會員,青海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魯迅文學院第十二屆少數(shù)民族作家高研班學員。
作品發(fā)表于《人民日報》、《文藝報》、《芳草》、《時代文學》、《西藏文學》、《青海湖》、《雪蓮》、《彩虹》、《青海日報》等各類報刊雜志;有作品入選《2011年中國少數(shù)民族作家年選》、《彩虹印象系列文叢》、《我們曾經相約》等文集。
綜述
第一章 傳說我們的根在東北
第一節(jié) 土族自稱“蒙古爾”
第二節(jié) 我們是吐谷渾的后裔
第三節(jié) 逐水草而居到定居河湟
第四節(jié) 土族的“梁祝曲”和敘事長詩
第五節(jié) 土族人自己的英雄史詩
第二章 土族人口及社會組織
第一節(jié) 人口發(fā)展的歷史剪影
第二節(jié) 不同朝代對土族的管理
第三節(jié) 標志民族團結的“阿寅勒”
第四節(jié) 定居河湟繁衍生息流布四方
第五節(jié) 長壽村里有了長壽老人
第六節(jié) 門楣大書“耕讀傳家”
第三章 跳著安召踏上婚姻白毛氈
第一節(jié) 獨樹一幟的婚俗禮花
第二節(jié) 土族婚禮歌
第三節(jié) 從多婚形式走向一夫一妻制
第四節(jié) 婚育新風循序漸進
第五節(jié) 男不為金,女不為瓦
第四章 我們有長達兩個月的狂歡節(jié)
第一節(jié) 娛神與自樂的納頓會
第二節(jié) 我們“道拉”遙遠的傳說
第三節(jié) 三道茶里有深情
第四節(jié) 所有的節(jié) 日都是歌舞的海洋
第五節(jié) 老虎崇拜和於菟舞
第六節(jié) “花兒”是阿哥的開心鎖
第五章 我們的神佛星星一樣多
第一節(jié) 有神樹的地方就有土族人家
第二節(jié) 經幡飄飄祈平安
第三節(jié) 一年四季桑煙飄
第四節(jié) 別具一格的“邦邦”
第五節(jié) 薩滿遺風支撐信仰一角
第六章 包羅萬象的禮俗
第一節(jié) 禮貌待客是本分
第二節(jié) 獨具特色的風味小吃
第三節(jié) 五花八門的禁忌文化
第四節(jié) 寄托佛意的喪葬習俗
第七章 從“二牛抬杠”到科學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社會轉型我跟隨
第二節(jié) 農耕文明唱主調
第三節(jié) 特色旅游大發(fā)展
第四節(jié) 民族教育走上新臺階
第五節(jié) 黨的關懷照土鄉(xiāng)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