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58 元
叢書名:科學出版社“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guī)劃教材
當前圖書已被 24 所學校薦購過!
查看明細
- 作者:邵利民
- 出版時間:2020/7/1
- ISBN:9787030655707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O65
- 頁碼:248
- 紙張:
- 版次:2
- 開本:16K
本書的主要內(nèi)容包括酸堿平衡、配位平衡、氧化還原平衡和沉淀平衡體系的定量計算,以及相應(yīng)的滴定分析方法。不同于經(jīng)典的分析化學教材,本書采用“去公式化”解析策略,注重化學平衡體系的分析和算式的推導,數(shù)值計算和方程求解則通過軟件完成。相關(guān)軟件的Matlab代碼附于書后。本書還介紹了常見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及其在分析化學中的應(yīng)用,特別強調(diào)方法的正確使用和結(jié)果的合理闡釋。本書包含數(shù)量眾多、難度不同的例題,并且給出解題思路和分析過程。每章最后包括習題并附有答案。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wù),請掃碼獲取。
目錄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分析化學概述 1
1.1.1 分析化學及其作用 1
1.1.2 分析化學分類 1
1.1.3 分析化學簡史 3
1.2 滴定分析法 4
1.2.1 滴定分析簡史 4
1.2.2 化學平衡和滴定分析的基礎(chǔ)概念 5
1.2.3 化學分析儀器 15
1.2.4 滴定方式 16
習題 17
第2章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和統(tǒng)計學處理 18
2.1 分析化學中的誤差 18
2.2 實驗數(shù)據(jù)中的誤差傳遞 21
2.2.1 系統(tǒng)誤差傳遞 21
2.2.2 隨機誤差傳遞 22
2.3 數(shù)理統(tǒng)計基礎(chǔ)知識 23
2.3.1 為什么要使用數(shù)理統(tǒng)計方法 23
2.3.2 隨機變量及其分布 24
2.3.3 顯著性檢驗 32
2.4 數(shù)理統(tǒng)計應(yīng)用 37
2.4.1 檢出限和定量限 37
2.4.2 分析結(jié)果精密度的檢驗 38
2.4.3 兩組數(shù)據(jù)精密度的比較 40
2.4.4 置信區(qū)間 42
2.4.5 平均值與參考值的比較 43
2.4.6 兩個平均值的比較 45
2.4.7 配對數(shù)據(jù)的比較 47
習題 48
第3章 酸堿滴定 51
3.1 酸堿平衡體系 51
3.1.1 酸堿平衡體系的定量性質(zhì) 51
3.1.2 酸堿平衡體系[H+]的計算策略 55
3.1.3 酸堿平衡體系[H+]的計算示例 56
3.2 緩沖溶液 63
3.2.1 緩沖作用 63
3.2.2 緩沖溶液的相關(guān)計算 65
3.2.3 緩沖溶液的配制 67
3.2.4 緩沖容量 67
3.3 酸堿滴定曲線 68
3.3.1 繪制酸堿滴定曲線 68
3.3.2 滴定曲線特征與體系酸堿性質(zhì)的關(guān)系 70
3.3.3 V‐[H+]曲線 71
3.3.4 滴定突躍及其影響因素 72
3.4 酸堿滴定終點誤差 73
3.4.1 酸堿指示劑 73
3.4.2 酸堿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 75
3.5 準確滴定判別 78
3.5.1 一元酸的準確滴定判別 79
3.5.2 多元酸的準確滴定判別 81
3.5.3 混合酸的準確滴定判別 83
3.6 滴定曲線用于終點誤差計算和準確滴定判別 85
3.6.1 計算終點誤差 85
3.6.2 多元酸的準確滴定判別 86
3.6.3 混合酸的準確滴定判別 87
3.7 常見酸堿滴定法 89
3.7.1 燒堿的測定 89
3.7.2 純堿的測定 89
3.7.3 硅的測定 90
3.7.4 磷的測定 90
3.7.5 銨鹽的測定 91
3.7.6 凱氏定氮法 91
3.7.7 醛酮的測定 91
習題 92
第4章 配位滴定 94
4.1 配位平衡體系 95
4.1.1 配位平衡體系的定量性質(zhì) 95
4.1.2 配位平衡體系的定量解析 100
4.2 配位滴定曲線 103
4.2.1 繪制配位滴定曲線 104
4.2.2 [M′]sp的計算 105
4.2.3 滴定突躍及其影響因素 106
4.3 配位滴定終點誤差 107
4.3.1 金屬指示劑 107
4.3.2 配位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 109
4.4 準確滴定判別 115
4.4.1 酸度的影響和酸度允許范圍 116
4.4.2 混合離子的選擇性滴定 118
4.4.3 掩蔽 121
4.5 滴定曲線用于終點誤差計算和準確滴定判別 123
4.6 常見配位滴定法 126
4.6.1 多數(shù)金屬離子的直接測定 126
4.6.2 返滴定法測鋁 127
4.6.3 置換滴定法測銀 127
4.6.4 置換滴定法測錫 127
習題 128
第5章 氧化還原滴定 130
5.1 氧化還原平衡體系 130
5.1.1 氧化還原平衡體系的定量性質(zhì) 130
5.1.2 氧化還原平衡體系的定量解析 136
5.2 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139
5.2.1 繪制氧化還原滴定曲線 139
5.2.2 化學計量點電勢的計算 141
5.2.3 滴定突躍及其影響因素 142
5.3 氧化還原滴定終點誤差 143
5.3.1 氧化還原指示劑 143
5.3.2 氧化還原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 144
5.4 滴定曲線用于終點誤差計算 147
5.5 氧化還原滴定分析中的預(yù)處理 149
5.6 常見氧化還原滴定法 151
5.6.1 高錳酸鉀法 151
5.6.2 重鉻酸鉀法 152
5.6.3 碘量法 153
5.6.4 溴酸鉀法 156
5.6.5 鈰量法 157
習題 157
第6章 重量分析和沉淀滴定 160
6.1 沉淀平衡體系 160
6.1.1 沉淀平衡體系的定量性質(zhì) 160
6.1.2 沉淀平衡體系的定量解析 162
6.1.3 沉淀溶解度主要影響因素的定量分析 164
6.1.4 沉淀溶解度的其他影響因素 174
6.2 沉淀的形成 175
6.2.1 沉淀的類型 176
6.2.2 沉淀的形成過程 176
6.2.3 沉淀的污染 176
6.2.4 沉淀條件的選擇 177
6.2.5 均相沉淀法 178
6.3 有機沉淀劑 179
6.3.1 生成螯合物的有機沉淀劑 179
6.3.2 生成離子締合物的有機沉淀劑 180
6.4 沉淀滴定法 181
6.4.1 沉淀滴定曲線 181
6.4.2 滴定突躍及其影響因素 182
6.4.3 沉淀滴定終點誤差的計算 183
6.5 常見沉淀滴定法 185
6.5.1 莫爾法 185
6.5.2 福爾哈德法 186
6.5.3 法揚斯法 186
6.5.4 其他沉淀滴定法 187
習題 188
參考文獻 190
附錄 191
附錄1 數(shù)理統(tǒng)計應(yīng)用軟件 191
附錄2 關(guān)于假設(shè)檢驗的解釋 192
附錄3 電荷平衡式CBE可以通過物料平衡式MBE導出的證明 194
附錄4 質(zhì)子平衡式PBE可以通過物料平衡式MBE和電荷平衡式CBE導出的證明 195
附錄5 方程求解軟件 196
附錄6 繪制滴定曲線的Matlab程序 208
附錄7 物質(zhì)的物理性質(zhì)和物理化學性質(zhì)常數(shù)表 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