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投資市場黑天鵝頻出,尤其是中行原油寶事件。作為專業(yè)的金融機構,卻出現了這么大的投資事故,背后的原因就在于貪婪與過度自信。因為相信原油的價格不會暴跌,而人為推高了杠桿。普通散戶則想賺錢,而買入了自己都不懂的理財產品!锻顿Y者的敵人》從行為金融學出發(fā),研究了個人、企業(yè)、機構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因為貪婪、恐懼與過度自信,而經常出現的行為偏差,括為了高收益追逐泡沫,為了滿足高管個人利益而忽視公司長期效益,為了推高股價而故意誤導投資者和監(jiān)管層等,并援引了豐富的研究案例進行補充說明。希望本書可以幫助廣大企業(yè)家,政策制定者,眾多投資者,更好地認識自己, 更好地認識自己的投資理念,投資策略,和投資中的誤區(qū), 從而獲得更好的投資收益。
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推薦,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威廉·戈茨曼作序推薦
2.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重磅著作。
3.深度解析市場動蕩環(huán)境下,投資失敗與風險高企的底層邏輯。
4.幫助廣大投資者清醒思考,實現財富保值增值。
《投資者的敵人》的出版恰逢行為金融研究影響力的爆發(fā)期,可謂生逢其時。隨著羅伯特席勒教授和理查德塞勒教授,分別因為其對于行為金融研究的貢獻而在2013年和2017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全球社會各界對于行為金融學研究, 對于行為金融學的興趣,對于行為金融學解決現實經濟,金融問題的能力的信心,也明顯大增。
《投資者的敵人》出版以來的另外一個變化,是中國經濟增長和金融市場的深刻變化。隨著過去幾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逐漸放緩,房地產市場逐漸冷卻,信托產品和銀行理財產品風險逐漸顯現,中國A股市場波動幅度增加,都讓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散戶投資者都有一種無可適從的感覺。原來的投資策略,投資習慣逐漸不再適用,而新的投資理念和投資方法又尚未形成。與此同時發(fā)生的是物價的上漲和真實購買力的逐漸下降,這又進一步加強了居民家庭希望通過投資讓自己的財富保值增值的意愿。2020年的新冠疫情更是帶來了□□□□的經濟沖擊和全球金融體系的動蕩,讓很多原本成功和穩(wěn)定的企業(yè),也開始感受到環(huán)境的變化和投資過程中挑戰(zhàn)的增加。
因此, 過去幾年有很多讀者朋友希望我出版《投資者的敵人》的更新版,也希望能看到對于散戶投資者, 和企業(yè)管理者這兩種不同的讀者群,更加有針對性的內容和分析。 在中信出版社朱虹老師的熱情邀請和提議下,我欣然接受中信出版社的邀請,決定把《投資者的敵人》的內容重新定位成為針對散戶,和針對企業(yè)家和政策制定者的兩本不同書,并充實和更新更多的內容,以饗讀者。
新版《投資者的敵人》內容更加針對企業(yè)家,企業(yè)高級管理者, 和政府決策者, 更多利用行為金融研究,特別是行為公司金融的研究,著重討論了企業(yè)家和公司高管在股權債權融資,收購兼并,投資者關系,回饋股東等公司金融的重要領域所關心的問題,同時結合企業(yè)家自身的特點和行為偏差,和經濟金融體系里廣泛高度存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幫助企業(yè)家認識到自身決策過程中的局限和錯誤。 同時,基于政府政策和監(jiān)管決定對于企業(yè)經營的重大影響,本書嘗試通過政府決策和企業(yè)決策過程之間的類比,對于政策監(jiān)管部門自身的行為和決策過程,也提出了基于行為金融研究的新的視角和思路。
伴隨著近期高度變化的經濟金融環(huán)境,企業(yè)家和高管所面臨的挑戰(zhàn)并不僅僅局限于如何發(fā)展和管理企業(yè),同時也設計到如何把握資本市場提供的機會,理性負責地對自己的財富進行及早的布局和規(guī)劃。在這一領域,企業(yè)和高管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未必能夠給他們帶來比普通廣大散戶投資者更多的優(yōu)勢。反而,因為企業(yè)家和高管自身財富的高度集中,對自身行業(yè)的嚴重偏好,和在企業(yè)管理中所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業(yè)績,都有可能成為自身投資理財過程中額外和特別的挑戰(zhàn)。因此,作者希望企業(yè)家和高管朋友可以結合《投資者的敵人》和《投資者的朋友》一起, 洞悉金融體系和資本市場里一些深層次的本質,更好地了解資本市場既是信息的市場,很可能更是投資者心態(tài)和投資者的行為的市場, 能夠在個人理財領域里克服自身的貪婪和恐懼,識別他人的錯誤和局限,提升改善自己的投資決策。行為金融學,正是力圖彌補這方面的不足的一個新興交叉學科。
與此同時, 本書的讀者并不局限于企業(yè)家和高管。 近在2015年的股災和2018年的股市大跌,都再一次展現了廣大散戶和企業(yè)高管之間在知識能力,金融工具,操作手段,風險承受能力方面的天壤之別。如果廣大散戶能夠對于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中存在的嚴重的行為偏差,信息不對稱,和監(jiān)管者的多重政策目標考慮有更多的了解的話, 就可能對于自己在金融體系中的“弱勢群體”地位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更加充分的準備,就有可能因此減少自身的行為偏差,也減少自己被監(jiān)管者誤導,被上市公司所抵用的可能,從而提升自身的投資業(yè)績,并實現自身財富的保值增值。
行為金融學的很重要一部分研究,就是要幫助許許多多投資者了解金融市場的復雜,了解資本市場,上市公司,金融機構所熟知,但散戶并不了解的行為和做法,也意識到自己的天真,局限,弱勢群體的定位. 散戶只有更好地了解了監(jiān)管者, 上市公司,企業(yè)高管的行為和思路,才有可能更好地保護自己的利益,信息充分地步入投資的賽場。
和舊版《投資者的敵人》相比,本書增加了整整兩個章節(jié)關于明星企業(yè)和明星投資人的教訓, 并且著重討論了明星企業(yè)和明星企業(yè)家失敗的原因。在信息高度不對稱的金融市場,造神和追星都是投資者習以為常的現象和行為。但所謂的明星企業(yè)家,明星投資人是否真的可以無往不勝? 其實是一個非常值得討論的話題。
究其根本,失敗的投資一定是對于風險產生了錯誤的判斷。因此,新版《投資者的敵人》因此特別對于風險的來源,從行為金融學的角度進行了詳細的梳理。 值得強調的是, 很多風險雖然來自外部,但其實植根于企業(yè)家和投資者的心靈深處。 雖然企業(yè)家和高級管理者和散戶相比, 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 但是正如書中指出,恰恰是企業(yè)家和管理者過往的成功經驗, 反而很有可能成為其投資過程中□大的敵人。
同時,本書對過去幾年中國金融體系的一些重大發(fā)展,進行了回顧和探討。 中國在金融科技領域領先全球的發(fā)展,一方面給廣大用戶帶來了極大的便利,但是對于監(jiān)管層和投資者都既帶來了機會, 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與此同時,資管新規(guī)的推出,又會根本性地改變很多中國企業(yè)家和投資者習慣了多年的投資理念和投資習慣。如何利用行為金融學研究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改變自身的行為,順應和適應加入市場的變化,也是本書的目的之一。
人生在世,必須不停地在未知和確定,今天和未來,內心與外界之間進行不停的選擇. 而這種選擇的本質, 也恰恰是投資的精髓所在. 根據一些發(fā)達國家資本市場的研究, 無論是散戶還是高層管理者,一旦投資者意識到自己投資過程中的朋友和敵人, 很多投資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修正自己的錯誤, 提升自己的投資業(yè)績。
如果本書真的能幫助廣大投資者,特別是成功的企業(yè)家和高層管理者,更加清晰地認識到自己投資過程中的朋友和敵人, 更多地意識到自己的成功經驗和過往業(yè)績很有可能竟然就是自己今后投資過程中□大的敵人,幫助監(jiān)管者更好地理解經濟金融的本源,克服自身在制定政策過程中所面對的敵人,更好地幫助中國經濟金融體系成功平穩(wěn)地度過轉型升級發(fā)展的關鍵期,那也就算是盡到了筆者助力中國企業(yè)家,助力中國企業(yè),助力中國經濟改革的初衷。
朱寧:著名經濟學家。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耶魯大學國際金融中心教授研究員。師從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曾任美國加州大學終生金融教授,清華大學泛海金融教授。獲得過包括孫冶方獎在內的重磅經濟學獎。著有《剛性泡沫》等產生廣泛市場影響力的暢銷書。
推薦序:耶魯大學金融中心主任 威廉·戈茨曼
前言
□□章 不盡如人意的業(yè)績
即使是高水平的機構投資者或者是企業(yè),也會在投資過程中面臨巨大的投資損失。投資者在考慮投資的時候必須要認識到風險。很多投資者喜歡陰謀論或者戰(zhàn)爭論的內在原因恰恰在于,陰謀論或者戰(zhàn)爭論可以使他們心安理得地逃避自己投資損失的錯誤與責任。
第二章 麥道夫的教訓
投資者一定要盡可能了解別人的生活方式、交易記錄和一些□基本的文檔,不要投資給你不充分信任的人。風險可以是別人的風險,但財富是自己的財富。無論前景如何誘人,投資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風險意識,對于高風險的產品,應淺嘗輒止,多元投資。
第三章 野村收購雷曼的教訓
監(jiān)管者要做的是制定清晰的法律,并盡可能地限制公司高管損人利己的行為。而廣大的散戶投資者,所能做好的□重要的事,是看好自己的錢包。收購過程本身固然是件挑戰(zhàn)性很強的事情,但收購之后的整合,才是真正決定收購交易成敗與否的關鍵因素。
第四章 風險管理的來源
有效地控制風險是提升投資者長期投資收益的一個重要手段,甚至可能比提升收益更重要。我們必須意識到,無論做多少模型,自認多么有把握,未來總會有不能預判的不確定性。因此,金融機構包括投資者不能急功近利地把風險做得太大,杠桿做得太高。
第五章 過度自信的高管
越是自信的高管,在考慮并購活動時越愿意支付高昂的價格給被收購方。一方面,這表現出收購方的股票可能已被高估;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自信的高管可能在浪費股東的財富收購一些物非所值的公司。難怪資本市場看見過度自信的高管用本公司股票進行收購會避之不及。
第六章 制度引發(fā)的風險
應當根據投資業(yè)績,調整投資策略和公司的整體風險敞口,并始終確保公司的風險敞口不超過風險框架規(guī)范。只有這樣,才能達到企業(yè)追求的長期目標。在公司治理中,還必須加強信息披露和權力制衡。只有在風險決策過程中公司內部意見一致,才會保證相對穩(wěn)妥的投資方式。
第七章 損人利己的高管
有些公司高管為了達到給自己的期權增值的目的,會故意參與或者投資一些高風險的項目,來增加整個公司的風險。這些風險如果帶來正向的結果,那么收益是由公司高管以獎金和股權的方式獲得。但是,如果這些風險導致了企業(yè)的損失,那么很可惜,這些成本都將由股東來承擔。
第八章 激勵機制對高管行為的影響
通過股權來激勵高管的想法是好的。但是在操作過程中會發(fā)現,正是因為采取了股權激勵,公司高管的目標跟股東的長期目標不是更一致了,而是更不一致。有的時候公司高管本身考慮的并不一定是股東的長期投資回報,而是如何□大化自己持有的金融資產的價值,如何讓個人財富進一步增長。
第九章 投其所好的高管
企業(yè)一旦決定上市,便一定會通過盈余管理等手段,把業(yè)績包裝得特別光鮮亮麗,以期能夠將公司賣一個好價錢。如果賣家覺得自己可以把東西賣出好價錢,那么買家就很有可能為這個產品或者公司支付了過高的成本,這也會影響投資者后續(xù)的投資表現。
第十章 政府與監(jiān)管者的行為偏差
監(jiān)管層和政策制定者都存在一定行為偏差和局限性,同時,很多政策本身也面臨著局限性。由于企業(yè)和家庭行為被動反應監(jiān)管政策,一項政策或者監(jiān)管規(guī)定的出臺,有可能會導致被監(jiān)管者和企業(yè)行為的完全改變。所以,政策制定者必須把市場的反應納入政策決策過程之中。
第十一章 數字游戲
官員相對短期的目標函數和政府或者企業(yè)長期的目標函數之間,出現一個不匹配,這會導致地方政府為了追逐短期GDP增長而過度借債,對環(huán)境保護不夠,或者對民生關注不夠。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政府的長期目標沒有得到“短視”的政府官員的支持和很好的貫徹。
第十二章 大而不倒
金融機構這種敢讓我倒閉,我就拉垮整個金融體系的大而不倒的氣概,其實才是它們信用網絡的□大價值。 維持經營不善的企業(yè),是對社會資源的浪費。破產并非洪水猛獸,有的時候也可能成為改變歷史的催化劑。套用一句喬布斯的老話:“死亡是生命□偉大的發(fā)明!”
第十三章 市場導向的其他公司決策
公司的分紅或者回購是充分考慮到了投資者的心態(tài)和市場的反應之后做出的投其所好的決定。正是因為公司意識到散戶有購買拆股公司的股票的傾向,公司會有意識地通過調整自己公司的股票價格,來達到吸引投資者或者擴大投資者人群的目的。投資者往往會對那些更改名稱的企業(yè)產生非常濃厚的興趣。
第十四章 金融創(chuàng)新
無論金融創(chuàng)新怎么發(fā)展,金融技術怎么先進,都只是對風險的重新分配,而非消除。更不用說由于風險管理技術和金融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反而有可能增加不可預測的“黑天鵝”事件發(fā)生的可能和相應的其他風險。這種更大的風險,有可能會導致整個投資甚至企業(yè)命運發(fā)生逆轉。
第十五章 何去何從
投資者所面臨的□大敵人,既不是外國的陰謀策劃者,也不是本國的政府和監(jiān)管層,也不是上市公司或者金融公司。投資者所面臨的□大敵人其實是自身和對于金融和風險的有限了解。如果對風險把控能力的了解不透徹,就會給投資者、上市公司,以及整個資本市場和金融體系帶來更多意想不到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