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為什么會笑?
為什么《蒙娜麗莎》的復制品仍被當作藝術?
我們?yōu)槭裁闯3k[藏自己的真實動機?
在這些答案的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心理學、行為學、經濟學、社會學原理?
人是靈長類動物,靈長類動物是社會動物。因此,我們的大腦不僅為狩獵、群聚而設計.它還能幫助我們在社會上取得進步,而這種進步有時候是通過欺騙和自我欺騙實現(xiàn)的。雖然我們可能是自私自利的陰謀家,卻又往往能通過偽裝而獲益。因此,我們會隱藏自己真實的動機,甚至對此了解得越少越好,比如我們不喜歡談論.甚至不想談及我們自私的程度。這就是人類“腦中的大象”。
《腦中的大象:日常生活中的隱性動機》將幫助我們共同搜尋人類內心深處未經檢視的角落,并用強光燈將其照亮,它將顛覆我們對日常生活中司空見慣的規(guī)范、機制和行為的認知,重新審視自己和周圍的世界。
從房間里的大象到腦中的大象,?? 人為什么會笑?
?? 為什么《蒙娜麗莎》的復制品仍被當作藝術?
?? 我們?yōu)槭裁闯3k[藏自己的真實動機?
?? 在這些答案的背后,又隱藏著哪些心理學、行為學、經濟學、社會學原理?
讀者將在這本書里找到答案。
房間里的大象,[名]人們心知肚明卻視而不見或撒手不管的重要問題;社會禁忌。
腦中的大象,[名]明明至關重要但人們卻熟視無睹的大腦運作特征;內省禁忌。
羅賓第一次注意到腦中的大象是在1998年。
當時,羅賓剛在加州理工學院讀完博士,并開始為期兩年的博士后學習。博士階段他研究的是抽象經濟學理論,博士后階段他的研究課題則是健康醫(yī)療政策。一開始,他的研究也聚焦于常規(guī)問題:何種醫(yī)療手段行之有效?如今的醫(yī)院和保險公司緣何如此?整個醫(yī)療體系如何改進?
但是,潛心研究了相關文獻之后,他發(fā)現(xiàn)數(shù)據(jù)有些蹊蹺,很快他就對一些最基礎、最根深蒂固的假設產生了懷疑。為什么病人們在醫(yī)療方面不惜一擲千金?是為了更健康的身體嗎?健康是病人唯一的目標,對嗎?
也許并非如此。我們一起來思考一下羅賓發(fā)現(xiàn)的一些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數(shù)據(jù)吧。首先,發(fā)達國家在醫(yī)療方面的開支驚人,人們在看病、吃藥、化驗等方面的支出遠遠超出了保持健康的范疇。大型隨機研究發(fā)現(xiàn),相對于非醫(yī)?刂平M而言,享有免費醫(yī)療的群體在醫(yī)療方面的支出要多得多,但結果不見得更好。同時,非醫(yī)療干預,如緩解壓力、改善飲食、運動、睡眠或空氣質量,更有益于健康,效果也更為顯著,但病人和政策制定者卻興味索然。病人們很容易滿足于表面上看似不錯的醫(yī)療服務,而令人大跌眼鏡的是,他們對于透過表面看本質卻了無興趣,比如,聽取第二診療意見或者向醫(yī)生或醫(yī)院咨詢相關結果。一項研究結果令人瞠目結舌:對于需要接受高風險心臟手術的病人來說,即使只需50美元就可以了解鄰近醫(yī)院心臟手術的死亡率,也只有8%的人愿意這么做。最終,人們好似視死如歸,把大把大把的錢砸在臨終關懷上,而對于價格更低,在延長生命或是保證生活質量方面同樣效果顯著的保守治療則毫不關心。這種種困惑令人不禁懷疑,求醫(yī)問藥遠非保證身體健康這么簡單。
為了解開這些謎團,羅賓另辟蹊徑,采用了與其他健康政策專家迥然不同的方法。他指出,人們求醫(yī)問藥除為了保持健康之外,還有一些我們鮮為人知的動機。內省時,我們只會看到“為了健康”這種動機,但是,如果我們能跳出這種思維定式,從外部審視我們的動機,并從我們的行為倒推我們的動機,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還有一番別樣的風景。
嬰兒在蹣跚學步時不小心磨破了膝蓋,媽媽立即俯下身去,親了他一口。此舉絕非真正意義上的治療,但母親和孩子都很喜歡這種頗具象征意義和儀式感的舉動。蹣跚學步的嬰兒知道媽媽始終陪伴左右,關鍵時候,尤其是在危急關頭,媽媽一定會對自己伸出援助之手,一想到這一點,嬰兒就特別開心。而對于護犢心切的媽媽來說,她希望孩子知道自己永遠是他的依靠。這個小小的例子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求醫(yī)問藥、救死扶傷都是我們的天性,與療效無關。
羅賓假設,在現(xiàn)代醫(yī)療體系中也隱藏著一種相互依仗的關系(transaction),只不過我們并沒有注意到這一點而已,因為真正的療效已經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換言之,昂貴的醫(yī)療確實有效,但與此同時,它只不過是一種錯綜復雜的“親親寶寶的傷口”的成人版而已。在這種相互依仗的關系之中,病人獲得了社會支持,而支持者只希望能夠從病人那里得到一點點忠誠而已。在這種相互依仗的關系之中,“親親”你或支持你的不僅有醫(yī)生,而且還有一路走來,每一個對你不離不棄的人,如執(zhí)意拉你去看病的配偶,代為看管孩子的朋友,為你寬限工作期限的老板,甚至還有各種組織,比如公司和政府,等等。試想沒有他們,你哪能享受得到醫(yī)保?以上所有個人或組織在提供支持的時候,唯一希望的就是自己的所作所為能換得你一星半點的忠誠。當然,這也讓病人獲得了遠遠超出其健康所需的醫(yī)療服務。
結論就是求醫(yī)問藥并非僅僅關乎健康——它也是炫耀性關懷(conspicuous caring)的體現(xiàn)。
我們并不奢望讀者們馬上就能接受我們的解釋。在第14章中,我們將對此進行細致的分析。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希望大家對我們的解釋先有一種感性的認識。首先,我們認為人類的關鍵行為通常是由多重動機驅動的。一心一意尋醫(yī)問藥或治病救人也概莫能外。這一點并無任何新奇之處,畢竟人類是一種復雜的生靈。但更重要的一點是,我們認為其中有些動機是藏在潛意識中的。我們并沒有完全意識到這些動機的存在。在我們的大腦中,它們并非總是在背街小巷里鬼鬼祟祟亂竄的小老鼠,它們宛如大象,大到足以在國民經濟數(shù)據(jù)中留下足跡。
因此,羅賓最初是在醫(yī)療行業(yè)中瞥見了腦中的大象,而凱文則是在硅谷新興軟件公司工作時,第一次瞥見了腦中的大象。
……
免責聲明
當你想了解這個世界,卻發(fā)現(xiàn)大腦也會欺騙自己的時候,你一定會覺得很不舒服。即使沒有大象蒙蔽我們的雙眼,現(xiàn)實也是令人困惑的。但是,本書提出的思想還面臨一個更為嚴重的障礙,因為這些思想都是難以在公開場合大肆宣揚的思想。
要知道思想天生具有極強的傳播性:如果有理論強調利他主義、合作以及其他各種讓我們感覺良好的動機,我們便迫不及待地想與其他人分享,有的人更是恨不得爬上屋頂,昭告天下:“合作,我們必定會成就偉大的事業(yè)!”這很好地說明了,無論是陳述者還是聆聽者,都無法抗拒令人心潮澎湃的言辭。人潮涌動,人們長時間站立鼓掌往往就是因為這類內容。歷史悠久的布道傳統(tǒng)、TED演講、畢業(yè)演說、總統(tǒng)就職演說……這也是秘訣之所在。
但是還有其他許多思想需要面對艱苦卓絕的斗爭,而且可能永遠也無法讓多數(shù)人接受。如果有一種思想強調的是競爭及其他丑陋的動機,人們一般就不會熱切地與他人分享。這會阻礙人類進步。本書兩位作者的親身經歷表明,如果我們在派對、飯桌上談論這些話題,人們一定會覺得大煞風景。
考慮到這一點,有必要強調一下我們究竟來自何方。憤世嫉俗與憎惡人類之間只有一步之遙,但前者是對人類動機不齒,后者則是對人類不齒。所以我們希望讀者們能夠明白,雖然我們對于人類動機心存疑慮,但我們還是熱愛人類的。(而且,我們的很多好朋友就是人類!)我們并沒有刻意貶低人類這個物種,也并沒有刮著同類們的鼻子,數(shù)落他們的種種不是。我們只不過是花了一些時間,把人們未曾仔細審視過的人性問題提出來重新思考而已?偠灾,我們并不認為誠實的科學探討會影響我們對美好人類的熱愛。
如果我們對自己足夠誠實——忠實于本書的主旨,那么必須承認,直面我們的隱性動機還是有風險的。人類之所以會自欺欺人,是因為自欺是有用的。它可以讓我們享受自私給我們帶來的好處,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在他人面前保持一副大公無私的姿態(tài)。它美化了我們。直面我們的錯覺必然會削弱錯覺存在的理由。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不了解自己的動機,那么或許更好。
我們到底是要審視自己的內心,直面大象,還是要繼續(xù)移開目光呢?我們認為,這種選擇與墨菲斯在《黑客帝國》中給尼奧提供的選擇一樣:“吃了這個藥就沒有回頭路可走了。”墨菲斯提醒說。他伸出雙手,一只手上是一顆藍色的藥丸,另一只手上是一顆紅色的藥丸!澳氵x擇藍色藥丸,故事就結束了,你會在床上醒來,然后相信你想相信的事情。你選擇紅色藥丸,就會留在愛麗絲夢游的仙境中,我會讓你看看這個兔子洞到底有多深!
如果說好奇害死了貓,那么凱文和羅賓就是死貓了。我們無法拒絕這樣一種邀約。我們選擇了紅色的藥丸。我們希望親愛的讀者們,你們也會選擇紅色的藥丸。
作家、軟件工程師,現(xiàn)居加州舊金山。;.;喬治·梅森大學經濟學副教授,牛津大學人性未來研究所副研究員。社會科學博士,物理學、哲學雙碩士,有九年人工智能編程研究和貝葉斯統(tǒng)計經驗,著有《仿真腦時代》(The Age of EM)一書。
序
引言
第一部分 為什么我們要隱藏動機
1 動物行為
整飾社交與競爭性利他
2競爭天性
社交挑戰(zhàn)與零和博弈
3 規(guī)范
來自第三方的共同執(zhí)行
4 逾矩
規(guī)范執(zhí)行者與規(guī)范逃避者的對決
5 自欺
是自我防御,還是操控手段?
6 腦中的大象
新聞秘書的概念體操
第二部分 日常生活中的隱性動機
7 肢體語言
無聲的雙人舞:信號與線索
8 笑
探究社會關系的利器
9 交談
聆聽者與陳述者的博弈
10 消費
“一忘皆空”的場景聯(lián)系
11 藝術
被毀的《蒙娜麗莎》還是藝術嗎?
12 慈善
有效利他與現(xiàn)實利他
13 教育
消費與投資
14 醫(yī)療
炫耀性關愛與過度治療
15 宗教
信仰、社群、同步效益
16 政治
盲目與順從
結語
注釋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