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判定》在依托精神醫(yī)學與心理學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綜合運用刑法學、刑事訴訟法學和刑事證據學的理論,借鑒相關國家的立法例,對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實體性及程序性問題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tǒng)、深入的研究。一是從刑法理論角度重新詮釋了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本質與地位;二是從刑法規(guī)范及刑事政策角度對國內外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判定標準作了深入分析;三是從刑事訴訟法理論與立法角度研究了精神鑒定以及司法判定等實踐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四是從法醫(yī)學與精神醫(yī)學角度分析了精神障礙的分類、界限以及人格障礙等問題。全書以綜合考察的方法將實體性規(guī)范置于影響其實現(xiàn)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或因素中予以透徹研析,所得相應結論具有較強的操作針對性,這不僅有助于深化刑事法學相關理論的研究,而且對提升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質量和效率具有積極的、重要的參考價值。
張愛艷,女,1972年4月生,山東濰坊人。1995年畢業(yè)于山東醫(yī)科大學五年制臨床醫(yī)學專業(yè),獲醫(yī)學學士學位;1999年畢業(yè)于山東政法學院并獲山東大學法學學士學位;200;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法學碩士學位;201O年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畢業(yè)并獲法學博士學位,F(xiàn)為山東政法學院副教授,青島大學兼職碩士研究生導師。
主持省部級課題兩項,著有《生命科技的法律問題研究》(合著)一書,在《法學家》、《法學論壇》、《中國刑事法雜志》、《法制日報》等報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余篇。曾獲省級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1項及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學術新星”(一等獎)稱號。
導論
一、選題背景與意義
二、研究現(xiàn)狀與分析
(一)刑法學界的研究
(二)刑事訴訟法學界的研究
(三)司法精神醫(yī)學界的研究
三、寫作思路與框架
(一)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基礎理論
(二)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實體標準
(三)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程序問題
第一章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基礎理論
第一節(jié)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界定
一、中外觀點的考察
二、刑事責任能力本質的二重性
第二節(jié)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地位
一、責任要素說與責任前提說
二、刑事責任能力地位的二重性
第三節(jié)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
一、二分制與三分制的劃分
二、限制責任能力的爭議
三、部分責任能力的分析
四、我國的立法演進及評析
本章小結
第二章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立法模式
第一節(jié) 立法方式的基本類型
一、純醫(yī)學的立法方式
二、純心理學的立法方式
三、混合的立法方式
第二節(jié) 判斷標準的醫(yī)學要件
一、醫(yī)學要件的表述方式
二、精神障礙界限的變異性
三、精神障礙的分類標準
第三節(jié) 判斷標準的心理學要件
一、心理學要件的規(guī)定方式
二、心理學要件的構成要素
三、心理學要件中的情緒情感因素
第四節(jié) 醫(yī)學要件與心理學要件的關系
一、不同觀點的考察
二、推定關系的相對性
三、相互制約關系的合理性
本章小結
第三章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具體標準
第一節(jié) 判例法中的規(guī)則
一、馬克諾頓規(guī)則
二、不能控制規(guī)則
三、德赫姆規(guī)則
四、模范刑法典規(guī)則
五、犯罪綜合控制法規(guī)則
……
第四章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中國模式
第五章 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判定的程序問題
結語:制度的完善與價值的追求
參考文獻
后記
第三,精神障礙者刑事責任能力的判定程序不完善。
例如,在“陜西邱興華特大殺人案”發(fā)生后,一些精神鑒定專家根據律師調查的情況和有關證人證言,懷疑邱興華患有精神疾病,因而建議司法機關應當為其作精神鑒定;多名法學教授則聯(lián)合發(fā)表公開信,呼吁法庭對邱興華進行司法精神鑒定;邱興華的妻子以及二審辯護人也向法院提交了為邱興華作司法精神鑒定的申請以及家族成員有精神病史的證據材料。但是,二審法院最終也沒有委托鑒定機構,而是直接維持了判處邱興華死刑的一審判決,并在宣判后立即執(zhí)行了死刑。此類案件暴露出我國精神鑒定啟動權配置上的問題,引發(fā)人們思考應否賦予辯護方精神鑒定的啟動權、救濟權以及司法機關在什么情況下應當對被告人進行精神鑒定等問題。
總的來看,精神障礙者的刑事責任能力總能引起人們的廣泛重視和爭論,重視是因為刑事責任能力直接影響到行為人刑事責任的有或無,而爭論則因人們對刑事責任能力的判定標準及程序存在不同認識。這種認識上的差異不僅有技術層面的分歧,更重要的是反映了特定社會對有犯罪嫌疑的精神障礙者的價值的不同認識。在刑法發(fā)展史中,近代以前盛行的是結果責任,精神障礙者實施危害行為也要受到嚴厲的懲罰。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逐漸認識到應考慮行為人主體的因素。從道義責任論,一社會責任論,一規(guī)范責任論的發(fā)展軌跡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刑事責任能力與刑事責任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