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哥白尼(1473-1543),文藝復興時期的波蘭天文學家、數學家、教會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歲時,他提出了日心說,否定了教會的權威,改變了人類對自然對自身的看法。當時羅馬天主教廷認為他的日心說違反《圣經》,哥白尼仍堅信日心說,并認為日心說與其并無矛盾,并經過長年的觀察和計算完成他的偉大著作《天球運行論》。
1533年,60歲的哥白尼在羅馬做了一系列的講演,可直到他臨近古稀之年才終于決定將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哥白尼寄來的一部他寫的書。
哥白尼的“日心說”更正了人們的宇宙觀。哥白尼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巨人。他用畢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學,為后世留下了寶貴的遺產。
哥白尼遺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蘭弗龍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譯者簡介:
張卜天,中國科技大學物理學學士,北京大學科技哲學博士,清華大學科學史系教授,研究方向為西方中世紀和近代科學思想史。精通科學史、科學普及與哲學翻譯,譯有著作近五十部。其譯文優(yōu)美流暢,廣受讀者好評。
英譯本導言
安德列亞斯??奧西安德爾(Andreas Osiander)的序言
尼古拉??舍恩貝格(Nicholas Schonberg)的信
致教皇保羅三世陛下哥白尼《天球運行論》原序
第一卷
引言
第一章 宇宙是球形的
第二章 大地也是球形的
第三章 大地和水如何形成了一個球體
第四章 天體的運動是均勻而永恒的圓周運動,或是由圓周運動復合而成
第五章 圓周運動對地球是否適宜?地球的位置在何處?
第六章 天之大,地的尺寸無可比擬
第七章 為什么古人認為地球靜止于宇宙的中心
第八章 上述論證的不當之處和對它們的反駁
第九章 可否賦予地球若干種運動?宇宙的中心
第十章 天球的次序
第十一章 地球三重運動的證據
第十二章 圓的弦長
第十三章 平面三角形的邊和角
第十四章 球面三角形
第二卷
引言
第一章 圓及其名稱
第二章 黃道傾角、回歸線的間距以及這些量的測量方法
第三章 赤道、黃道與子午圈相交的弧和角;赤經和赤緯對這些弧和角的偏離及其計算
第四章 如何測定黃道外任一黃經黃緯已知的星體的赤經赤緯,以及它過中天時的黃道度數
第五章 地平圈的交點
第六章 正午日影的差異
第七章 如何相互導出最長白晝、日出間距和天球傾角;白晝之間的余差
第八章 晝夜的時辰及其劃分
第九章 黃道弧段的斜球赤經;當黃道任一分度升起時,如何確定在中天的度數
第十章 黃道與地平圈的交角
第十一章 這些表的用法
第十二章 通過地平圈的兩極向黃道所畫圓的角與弧
第十三章 天體的出沒
第十四章 恒星位置的研究及其編目
第三卷
第一章 二分點與二至點的歲差
第二章 證明二分點與二至點歲差不均勻的觀測史
第三章 用于說明二分點與黃赤交角移動的假說
第四章 振蕩運動或天平動如何由圓周運動復合出來
第五章 二分點歲差和黃赤交角不均勻的證明
第六章 二分點歲差與黃道傾角的均勻行度
第七章 二分點的平均歲差與視歲差的最大差值有多大?
第八章 這些行度之間的個別差值和表示這些差值的表
第九章 二分點歲差討論的回顧與修正
第十章 黃赤交角的最大變化有多大?
第十一章 二分點均勻行度的歷元與近點角的測定
第十二章 春分點歲差和黃赤交角的計算
第十三章 太陽年的長度和變化
第十四章 地心運轉的均勻與平均行度
第十五章 論證太陽視運動不均勻性的預備定理
第十六章 太陽的視不均勻性
第十七章 太陽的第一種周年非均勻性及其特殊變化的解釋
第十八章 黃經均勻行度的分析
第十九章 太陽均勻行度的位置與歷元的確定
第二十章 拱點飄移給太陽造成的第二種雙重不均勻性
第二十一章 太陽不均勻性的第二種變化有多大
第二十二章 怎樣推算太陽遠地點的均勻與非均勻行度
第二十三章 太陽近點角及其位置的測定
第二十四章 太陽均勻行度與視行度變化的表格顯示
第二十五章 視太陽的計算
第二十六章 NUCHTHEMERON,即可變的自然日
第四卷
引言
第一章 古人關于月球圓周的假說
第二章 那些假設的缺陷
第三章 關于月球運動的另一種觀點
第四章 月球的運轉及其行度詳情
第五章 在朔望出現的月球第一種不均勻性的分析
第六章 對月球黃經和近點角均勻行度的驗證
第七章 月球黃經和近點角的歷元
第八章 月球的第二種不均勻性以及第一本輪與第二本輪之比
第九章 表現為月球非均勻遠離其第一本輪高拱點的剩余變化
第十章 如何由給定的均勻行度推導出月球的視行度
第十一章 月球行差或歸一化的表格顯示
第十二章 計算月球行度
第十三章 如何分析和論證月球的黃緯行度
第十四章 月球黃緯近點角的位置
第十五章 視差儀的構造
第十六章 如何確定月球視差
第十七章 月地距離及其取地球半徑=1時的值
第十八章 月球的直徑以及月球通過處地影的直徑
第十九章 如何同時求出日月與地球的距離、它們的直徑以及月球通過處地影的直徑和軸
第二十章 太陽、月亮、地球這三個天體的大小及其比較
第二十一章 太陽的視直徑和視差
第二十二章 月球的可變視直徑及其視差
第二十三章 地影的變化程度有多大?
第二十四章 地平經圈上的日月視差表
第二十五章 日月視差的計算
第二十六章 如何分開黃經視差與黃緯視差
第二十七章 關于月球視差斷言的證實
第二十八章 日月的平合與平沖
第二十九章 日月真合與真沖的研究
第三十章 如何把食時出現的日月合沖與其他的區(qū)分開來
第三十一章 日月食的食分
第三十二章 預測食延時間
第五卷
引言
第一章 行星的運轉與平均行度
第二章 古人的理論對行星的均勻行度與視行度的解釋
第三章 由地球運動引起的視不均勻性的一般解釋
第四章 為什么行星的自行看起來不均勻?
第五章 土星運動的推導
第六章 新近觀測到的土星的另外三次沖
第七章 土星運動的分析
第八章 土星位置的測定
第九章 由地球周年運轉引起的土星視差以及土星[與地球]的距離
第十章 對木星運動的說明
第十一章 新近觀測到的木星的其他三次沖
第十二章 木星均勻行度的證實
第十三章 木星運動位置的測定
第十四章 木星視差及其相對于地球運轉軌道的高度的測定
第十五章 火星
第十六章 新近觀測到的其他三次火星沖日
第十七章 火星行度的證實
第十八章 火星位置的測定
第十九章 以地球周年軌道為單位的火星軌道大小
第二十章 金星
第二十一章 地球和金星的軌道直徑之比
第二十二章 金星的雙重運動
第二十三章 對金星運動的分析
第二十四章 金星近點角的位置
第二十五章 水星
第二十六章 水星高低拱點的位置
第二十七章 水星偏心率的大小及其圓周的比值
第二十八章 為什么水星在六邊形一邊(離近地點=60°)附近的距角看起來大于在近地點的距角
第二十九章 水星平均行度的分析
第三十章 對水星運動的更多新近觀測
第三十一章 水星位置的測定
第三十二章 對進退運動的另一種解釋
第三十三章 五顆行星的行差表
第三十四章 怎樣計算這五顆行星的黃經位置
第三十五章 五顆行星的留和逆行
第三十六章 怎樣測定逆行的時間、位置和弧段
第六卷
引言
第一章 對五顆行星黃緯偏離的一般解釋
第二章 表明這些行星在黃緯上運動的圓理論
第三章 土星、木星和火星軌道的傾斜度有多大?
第四章 對這三顆行星其他任何黃緯的一般解釋
第五章 金星和水星的黃緯
第六章 金星與水星的第二種黃緯偏移,依賴于遠地點或近地點處的軌道傾角
第七章 金星和水星這兩顆行星的偏斜角的大小
第八章 金星和水星的第三種黃緯即所謂的“偏離”
第九章 五顆行星黃緯的計算
注釋
常引著作縮寫
正文前部注釋
《天球運行論》正文注釋
人名索引
地名索引
主題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