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史研究發(fā)端于20世紀初年,20世紀50年代以降沉寂近三十年,20世紀80年代復又重興,得以縱深發(fā)展。馮天瑜先生是此際有貢獻的學人,撰著文化通史、文化斷代史,又兼及概念史、區(qū)域史,新見迭出,著述等身。馮先生的為人處世和學術成就,學界同仁有所評議,今次由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武漢大學國家文化發(fā)展研究院、武漢大學臺灣研究所加以選輯,成此《中國文化史研究再出發(fā)》一編。
武漢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國家“985工程”創(chuàng)新基地。中心是跨學科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的學術機構,涉及中國史、哲學、文學等一級學科。中心致力于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和推廣,著力探索中國文化的一“源”□“□”。聚焦于中國文化史等方面,形成了鮮明的研究特色。
師說
提出“元典精神”是一項重要貢獻
如嚼冰梨,如沐清晨爽氣
讀《“封建”考論》
《上古神話縱橫談》序
博涉舊聞敏求新知——喜讀《中國文化史斷想》
頗有奧義——評《“千歲丸”上海行》
與李慎之、唐德剛、谷川道雄三先生議“封建”
紀誼詩文
八絕句
七律
五古
七絕
老友
真學者
學問好,人品更好
恰同學少年
良師益友
高山仰止
亦師亦友
“看家書”及其他
印象導師
大家風范
品格與風范
心中的好老師
書生老矣猶卷瀾
我的老師
吾師點滴
學脈
治學理路
馮天瑜與侯外廬學派
梁啟超《歐游心影錄》思想新解
馮氏對梁啟超“新史學”的踐行
從“梁王”到“二馮”
學脈傳承
太炎風骨,梁王學說
文化史
文化史研究之旅
顧炎武時代之問的歷史啟示
尊崇·社稷·蒼生:泰山文化的形成與精髓
博覽會與近代中國物質文化□遷——以南洋勸業(yè)會、西湖博覽會為中心
文化史敘事中的周制秦制之辨
文化史視野下的“中華文明史觀”
民本論研究與學術旨向
文化史視域下的中國新聞史研究
文化史百年來之佳篇——評《中國文化生成史》
讀《中國文化生成史》
《中國文化生成史》書后
概念史
解釋一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與馮天瑜教授對話錄
為“封建社會理論研究”松綁
破解一則現代寓言
一個概念一本書——讀《“封建”考論》
義理、考據、辭章互濟之法的踐履與闡揚——讀《“封建”考論》
鍥而不舍先行集成
新語創(chuàng)制與中國現代學術話語體系的形成
區(qū)域史
湖北武漢歷史文化研究
區(qū)域史視野下的辛亥武昌首義
湖北區(qū)域史構建
馮天瑜與《荊楚文庫》的編纂出版
東亞同文書院中國調查文獻的開掘與研究
東亞同文書院調查資料的掘發(fā)
晚清古學書院的文化風貌——以武昌經心和黃州經古書院課藝為中心
光復初期臺灣地區(qū)國文教育的探索與發(fā)展
前瞻
制度文化研究銳意精進——由《“封建”考論》《周制與秦制》說開去
“著先鞭”與“再出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