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叢書·京都的誕生:武士締造的戰(zhàn)亂之都
定 價:65 元
擁有眾多名勝古跡的京都被譽為最.“漢唐遺韻”的城市,其歷史與文化景觀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一直以來,人們認為京都是在平安京的基礎上建立的。然而,桃崎有一郎在這本書里挑戰(zhàn)了人們的常識,提出“京都≠平安京”的觀點,認為京都是由院政和武士共同締造的,天皇不僅不是京都的保護者,反而是破壞者。武士在這個古都登場并逐漸走上權力巔峰的過程,正好暗合了京都從誕生到完善的過程。
★ 天皇、院政、攝關家、源平武士……
★ 平安京、白河、鳥羽、六波羅……
★ 政治權力斗爭影響著土地開發(fā)與城市建設
★ “京都”的誕生標志著“武士之世”的到來
前言 當“平安京”變成“京都”
“平安京誕生于何時?”若被如此問到,大多數(shù)日本人想必會脫口而出:“黃鶯鳴,平安京!笨扇绻褑栴}換成“京都誕生于何時”,大多數(shù)日本人恐怕會感到困惑:在平安京誕生時,京都不也誕生了嗎?這種問題的提法本身便是令人無法想象的。
不過,本書的出發(fā)點正在于此。“平安京和京都不一樣”,讀者諸君對此或許感到不可思議,但如果看到筆者接下來的論述,應該就能更好地理解這一論斷。首先請回憶一下訪問京都時的風景名勝。神社與佛寺當中,最為知名的當屬清水寺、金閣寺、銀閣寺、上賀茂神社、下鴨神社、知恩院、三十三間堂、北野天滿宮和平等院鳳凰堂,等等;如果提到風情濃郁的繁華地帶,則有祇園的花街、先斗町的餐飲街、鴨川的濱河道和嵐山等觀光勝地。
但事實上,上述所有代表“京都”的觀光名勝地當中,沒有一處位于“平安京”之內。要說位于平安京范圍內最著名的景點,大概也只有東寺了(就連京都御所也有相當一部分延伸到了平安京舊址之外)。除了在京都站上下車時以外,游客甚至一步也不用踏入平安京。
今天的京都城區(qū)已擴張到平安京舊址以外,包括了諸多后來開發(fā)的地段。時至今日,這樣的關系反而主客顛倒,位于平安京以外的城區(qū)表現(xiàn)出“我們才是正宗古都”的樣子。請讀者諸君回想一下平安京最典型的特征是什么:那是由同樣大小的正方形城區(qū)組成的“棋盤狀”土地區(qū)劃。這是所有上過歷史課的日本人都知道的常識。但在漫步于上文提到的諸多景點時,我們看到的道路和土地并不是按“棋盤狀”分布的。這些有“京都味”的風景名勝,其實完全沒有“平安京味”。
神社與佛寺是“京都味”的極致體現(xiàn),但正如上文所說,京都著名的神社和佛寺往往不在平安京內。這是為什么?其實,這是因為從前的平安京有一項“不許在京內建造寺院之類建筑”的規(guī)定。若干年前京都被選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時,神社與佛寺的景觀構成了當選的主要理由(十七處遺跡,除二條城以外皆為佛寺與神......
作者介紹:
桃崎有一郎,1978年生于東京,現(xiàn)為高千穗大學商學部教授。2001年畢業(yè)于慶應義塾大學文學部,2007年慶應義塾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后期博士課程單位取得退學。博士(史學)學位,專攻古代、中世日本禮制度與法制度和政治間的關系。著有《被嫌棄的平安京》(吉川弘文館)、《探求武士的起源》《室町的霸主——足利義滿》(筑摩新書)、《中世京都的空間構造與禮節(jié)體系》(思文閣出版)等書。
譯者介紹:
徐一彤,英日譯者,畢業(yè)于倫敦政治經(jīng)濟學院政治與哲學專業(yè)。
前言當“平安京”變成“京都”/1
第一章依賴武士的平安京與朝廷的治安
——“獄門”和武士凱旋式的成立/8
第二章“京都”的誕生與“天下”之謎
——代表秩序的平安京、代表君權的鳥羽與代表往生極樂的白河/62
第三章成為武士代表的平氏
——融入京都與院政體制的新銳勢力的虛構與真實/114
第四章院政孕育的叛逆者與守護者
——詛咒京都與天皇的強訴,守護京都與天皇的武士/152
第五章保元、平治之亂與京都的蒙難
——武士蹂躪都城的“武者之世”/179
第六章六波羅與法住寺殿的大規(guī)模開發(fā)
——后白河院和平家的“二人三足”與京都的擴張/226
第七章平家開發(fā)新城區(qū)“八條”
——京都粗具規(guī)模之時/256
第八章“與殿下爭道”事件
——主宰京都生活的武士思維/278
結語京都:“興也平家,亡也平家”/294
參考文獻/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