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是梅蘭芳的福地,梅氏后人亦曾說香港是梅蘭芳的第三故鄉(xiāng)。梅蘭芳五至香港,次是1922年,九龍碼頭人山人海,梅蘭芳一行百余人,應邀而來,載譽而歸。第二次是1928年,先到廣州,后至香港,各演一月,其間亦游歷嶺南山水。第三次是1931年,仍是粵港各演出一月,臺上聲勢更盛,粵班一時不可抗。第四次是1935年,其時訪蘇歸國,暫停香港。第五次居留久,歷1938至1942年,家國蒙難,梅蘭芳在香港度過了悲喜交加的隱居歲月。香港雖是粵方言區(qū),但梅蘭芳在香港的影響,因其藝術(shù),兼其意志,不唯為京劇在香港留下了種子,也為國人在香港彰顯了民族魂。
本書描述梅蘭芳數(shù)次訪粵港及旅居香港期間的人生經(jīng)歷和藝術(shù)修為,對其在港期間于當?shù)貧v史文化間留下的痕跡進行了詳盡的整理,詳細描述了梅蘭芳與香港的情緣、對粵劇發(fā)展的影響、抗戰(zhàn)期間暫別舞臺以實際行動參與抵抗侵略等生平。
他在深厚傳統(tǒng)和廣泛吸收多家所長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造了極其精美的藝術(shù)。他不愧為現(xiàn)代世界上偉大的表演藝術(shù)家之一。他的藝術(shù)是近千年來中國戲曲藝術(shù)歷史上的高峰之一。他是一代宗師,對一代藝術(shù)家發(fā)生了積極的、深刻的影響。梅蘭芳是把中國戲曲舞臺藝術(shù)介紹到國外,并獲得盛譽的個戲曲表演藝術(shù)家。(朱穆之《永不停步的革新精神紀念藝術(shù)大師梅蘭芳誕辰九十周年》)這個他,就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表演藝術(shù)家之一梅蘭芳。
輕拂時間的塵封,走入歷史的情境中,回看梅蘭芳的一生,依然那么清晰,又那么熟悉。在20世紀初新與舊、古老與現(xiàn)代、東方與西方的文化碰撞和爭持中,梅蘭芳的出現(xiàn),順應時代要求和審美追求。他通過持之以恒的努力、追索,將京劇藝術(shù)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也使得梅蘭芳這一名字與京劇、與時代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而從中國藝術(shù)、中國文化的傳承脈絡來看,其實梅蘭芳及其京劇藝術(shù)早已融匯到今天的舞臺藝術(shù)和文化基因里。
演員是梅蘭芳的職業(yè),他以自己的努力和奉獻,把京劇的旦行藝術(shù)推向了新的高度;同時,作為那個時代引領(lǐng)風氣之先的人物,他的行為思想又與時代社會緊密聯(lián)系,為人們所關(guān)注,成為時尚標志。而在那個動蕩、變幻莫測的時期,梅蘭芳潔身自愛,不隨波逐流,注重自我品德修養(yǎng),追求進步,為人中和而講原則,是非分明;他身上的家國情懷,如傲雪紅梅,如罹霜松柏,堅貞不屈,堅定不移。臺上,他扮演了數(shù)以百計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女性人物,個個美麗動人,熠熠生輝,善惡分明;臺下,他是錚錚男兒,有血有肉,與人為善,助人為樂,熱心公益,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覺。他有開闊的視野和世界眼光,訪日、訪美、訪蘇演出,使中國戲曲得以走上世界戲劇舞臺,形成與世界其他戲劇體系平等交流、對話的格局,進一步構(gòu)筑和闡釋了中國戲曲的體系特征,展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提升了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在世界中的地位。
梅蘭芳是20世紀偉大的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是傳承者,是革新者,也是一位繪畫大家,是那個時代的時尚代表,是那個時代的文化表征,是那個時代的文化使者,是一位偉大的愛國者,是為人們所愛戴的人民藝術(shù)家。本文叢試圖讓人們了解和看到的就是這樣一位血肉飽滿、生動鮮活、愛憎分明、初心不改而多姿多彩的梅蘭芳!
張靜,文學博士,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中國戲曲史、昆曲史、澳門粵劇等。已出版專著《升平戲樂澳門戲曲》、論文集《尋繹集從文本到舞臺》,編著《20世紀戲曲學研究論叢中國戲曲史研究卷》。已發(fā)表重要學術(shù)論文有《傅惜華與昆曲(1926-1932):以為視點》《清代畫家何維熊昆戲畫研究》《澳門時期任劍輝與陳艷儂的合作》《梅蘭芳對戲曲人物畫的搜集、保存及其意義》等。
導言
一、初臨香島滿堂紅
二、嶺南勝境喜相逢
三、風華絕代見雍容
四、重洋歸舶暫寄蹤
五、光影流連意可通
六、欣看桃李沐春風
七、山河破碎欲途窮
八、知音相許兩心同
九、傾城舊戀說渠儂
十、情留海角憶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