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儒學案》是民國時徐世昌組織人力編纂的一部學案體的清代學術(shù)史著作,其仿《明儒學案》《宋元學案》體例而略有變化,收錄清代在學術(shù)上有所建樹的人物,共正案一百七十九人,附案九百二十二人,諸儒六十八人,共一千一百六十九人。每人略述生平學術(shù),選錄其具有代表性的學術(shù)文章,記載其主要事跡。取材廣泛,體例嚴整,能全面反映有清一代的學術(shù)成就。
《儒藏》精華編一六六冊為《清儒學案》卷四二至卷六四之內(nèi)容,為《南畇學案》《研谿學案》《玉林學案(上)》《玉林學案(下)》《馀山學案》《滄曉學案》《凝齋學案》《高安學案》《位山學案》《望溪學案》《白田學案》《釣臺學案》《恒齋學案》《穆堂學案》《震滄學案》《靜庵學案》《慎修學案(上)》《慎修學案(下)》《梁村學案》《果堂學案》《健馀學案》《雙池學案》《臨桂學案》。涉及李光地、惠周惕、惠士奇、惠棟、臧琳、方苞、李紱、顧棟高、江永等著名學者。
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是2004年6月成立的實體性研究單位,是為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儒藏》工程專門成立組織的編纂與研究機構(gòu)。中心依托北京大學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yōu)秀的學術(shù)傳統(tǒng),整合北京大學豐厚的人文學科資源,聯(lián)合國內(nèi)及韓日越三國數(shù)十家高校和學術(shù)機構(gòu),啟動《儒藏》工程,致力于儒家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度宀亍饭こ淌切轮袊闪⒁詠砣宋膶W科領域最大的一項基礎性學術(shù)文化工程,也是中國人文學界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一項國際學術(shù)合作和文化交流項目。
《清儒學案》主編徐世昌,前后與編者有夏孫桐(閏枝)、金兆蕃(籛孫)、王式通(書衡)、鄭沅(叔進)、章華(曼仙)、朱彭壽(小汀)、閔爾昌(葆之)、沈兆奎(羹梅)、傅增湘(沅叔)、曹秉章(理齋)、陶洙(心如)。
校點者李暢然、張麗娟、王豐先、沙志利,皆為北京大學《儒藏》編纂與研究中心學者。
《儒藏》精華編一六六冊為《清儒學案》卷四二至卷六四之內(nèi)容,為《南畇學案》《研谿學案》《玉林學案(上)》《玉林學案(下)》《馀山學案》《滄曉學案》《凝齋學案》《高安學案》《位山學案》《望溪學案》《白田學案》《釣臺學案》《恒齋學案》《穆堂學案》《震滄學案》《靜庵學案》《慎修學案(上)》《慎修學案(下)》《梁村學案》《果堂學案》《健馀學案》《雙池學案》《臨桂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