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書為作者二十多年來碑帖鑒定實戰(zhàn)的經(jīng)驗所得。主要內(nèi)容包括:第一章“碑帖鑒定總論”,第二章“碑帖拓本的形式與內(nèi)容”,第三章“碑帖拓本的稱謂”,第四章“碑帖鑒定的參照點”,前四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介紹了碑帖鑒定的方法和步驟;第五章“碑帖作偽手段與防范策略”,詳細揭露各類碑帖造假和作偽手段;第六章為“碑帖名品的鑒定案例”,名碑依時代排列,分為秦漢、魏晉、南北朝、隋代、唐代五篇,名帖則依類型,分為叢帖與單貼;附錄部分收錄了碑帖拓片的國家鑒定標(biāo)準(zhǔn),以及本書所舉鑒定案例細目、配圖細目等。
碑帖鑒定,是研究碑帖拓本文物價值之學(xué)。是以研判碑帖的拓制年代、區(qū)分原刻與翻刻的界線、梳理碑帖的遞藏過程、鑒別碑帖題跋的真?zhèn)、識別各類作偽手段等為核心內(nèi)容。前人在碑帖鑒定領(lǐng)域已經(jīng)做了大量工作,積累了不少研究成果,諸如:方若《校碑隨筆》、張彥生《善本碑帖錄》、馬子云《石刻見聞錄》、王壯弘《增補校碑隨筆》等等。但是,以上著作多為碑帖鑒定個案的累積,一般只有鑒定結(jié)論,絕少涉及鑒定過程的分析,往往只是就拓本而言拓本,較少分析碑石原件的狀況以及拓本的裝裱樣式。其實,碑帖是石刻與拓本的結(jié)合物,是從石刻到拓片,再從拓片到拓本的統(tǒng)一整體,石刻環(huán)節(jié)、拓制環(huán)節(jié)、裝裱環(huán)節(jié)、流傳環(huán)節(jié)、收藏環(huán)節(jié)相互緊扣,這些無一不是鑒定研究的關(guān)注點和落腳點。因此,碑帖鑒定領(lǐng)域需要這樣一種概論類、綜合類的研究專著。
仲威先生常年在上海圖書館從事碑帖版本鑒定研究工作。上海圖書館擁有25萬件碑帖拓片,其中善本碑帖多達3000件,無論是從數(shù)量還是質(zhì)量上來看,上圖碑帖在國內(nèi)外博物館、圖書館中均是名列前茅的。因此,上海圖書館具備了得天獨厚的碑帖研究條件。面對如此厚重的館藏碑帖資源,仲威先生投入了全力來鑒定與研究,以不虛度每一天的標(biāo)準(zhǔn)來展開了忘我的著述。天道終將酬勤,近年來不斷看到他的新著推出,其中《中國碑拓鑒別圖典》、《善本碑帖過眼錄》等均已開碑帖研究的新境界,成為碑帖鑒定的經(jīng)典參考書。
近日,仲威先生又持新著《碑帖鑒定概論》見示,該書從碑帖的形式到內(nèi)容一一剖析,并由表及里地細說碑帖的各個鑒定環(huán)節(jié),揭示花樣繁多的碑帖作偽手段,提供各式各樣的防范對策,推導(dǎo)合情合理的鑒定結(jié)論。同時,又結(jié)合其常年碑帖鑒定實戰(zhàn)經(jīng)驗,列舉眾多碑帖名品的鑒定案例,以鮮活的事例來介紹鑒定方法。其內(nèi)容詳實而豐富,其表述深入而淺出,其形式圖文又并茂。一冊在手,能總攬碑帖鑒定之學(xué)。
甲午初夏 童衍方
序 童衍方
第一章 碑帖鑒定總論
第二章 碑帖拓本的形式與內(nèi)容
一 書匣、書箱、函套、書衣
二 面板
三 題簽
四 題端
五 裝裱
六 鈐印
七 題跋
八 邊題
九 題畫
十 圖例
十一 照片
十二 舊書店標(biāo)簽
第三章 碑帖拓本的稱謂
一 依照碑帖的版本來分類和定名
孤本 善本 初拓本 精拓本 監(jiān)拓本 重刻本 翻刻本 偽刻本 縮刻本 翻模本
二 依照碑帖的拓制年代來分類和定名
唐拓 宋拓(附元拓) 明拓 清拓(清初拓 乾嘉拓 道咸拓 清末拓) 民國拓 舊拓、近拓
三 依照碑帖的特殊性來分類和定名
水前本、水后本 火前本、火后本 未鏟底本、鏟底本 未剔本、剔后本 未洗本、洗碑本 鑲壁前拓、鑲壁后拓
四 其他相關(guān)的分類和定名情況
考據(jù)點定名 存字多寡定名 古人題刻定名 殘斷情況定名 拓片形狀定名
第四章 碑帖鑒定的參照點
一 石花
二 石質(zhì)紋理
三 斷裂紋
四 細擦痕
五 石面凹凸
六 界格線
七 字口內(nèi)外
八 碑石邊角
九 考據(jù)點
第五章 碑帖作偽手段與防范策略
一 椎拓之前的作偽
翻刻與偽刻 鑲嵌補刻
二 椎拓之后的作偽
涂描
三 拓片裝裱階段的作偽
補文字 補點畫 移字 拼字 剪字 剪題刻 影印本偽充 偽添名人題跋 染色做舊 蟲蛀
第六章 碑帖鑒定案例
一 秦漢篇
(一) 石鼓文
(二) 泰山刻石
宋拓本 明拓本 嘉道十字本 同光十字本 清末民初十字本
(三) 瑯琊臺刻石
刻石之縱裂紋 三胞胎題跋
(四) 魯孝王刻石
(五) 漢三老碑
界欄線 釋達受跋本
(六) 太室石闕銘
(七) 石門頌
“高”字“口”部 拓片邊角 點畫多寡
(八) 乙瑛碑
(九) 李孟初碑
(一〇) 禮器碑
(一一) 劉平國摩崖
施補華監(jiān)拓本 張曜監(jiān)拓本
(一二) 鄭固碑
(一三) 封龍山碑
缺角問題 劉恭冕跋本
(一四) 張壽殘碑
(一五) 郭有道碑
(一六) 史晨碑
榖字本 家字本 行字?jǐn)?shù)
(一七) 郙閣頌
(一八) 楊淮表記
(一九) 魯峻碑
(二〇) 韓仁銘
(二一) 尹宙碑
(二二) 孔褒碑
(二三) 曹全碑
(二四) 張遷碑
二 魏晉篇
(一) 受禪表
(二) 上尊號碑
都字本 朵云軒藏本
(三) 孔羨碑
(四) 黃初殘石
(五) 正始石經(jīng)
(六) 天發(fā)神讖碑
(七) 爨寶子碑
三 南北朝篇
(一) 爨龍顏碑
(二) 瘞鶴銘
水前與水后拓本 真假水前本
(三) 始平公造像記
(四) 龍門二十品
龍門二十品傳拓簡史 龍門二十品早期拓本的一大特征(孫秋生造像 北海王元祥造像 鄭長猷造像 比丘惠感造像 比丘法生造像)
(五) 元顯儁墓志
(六) 司馬昞妻孟敬訓(xùn)墓志
(七) 刁遵墓志
(八) 崔敬邕墓志
(九) 高植墓志
(一〇) 張猛龍碑
(一一) 朱岱林墓志
四 隋代篇
(一) 龍藏寺碑
“釋迦文” “九門張公禮” 貌似翻刻本
(二) 董美人墓志
原刻與翻刻 傳拓手法的差異
(三) 青州勝福寺舍利塔銘
(四) 尉富娘墓志
(五) 元智墓志
五 唐代篇
(一) 化度寺邕禪師舍利塔銘
百年聚訟 羅振玉的鑒定結(jié)論 吳湖帆的涂描痕跡
(二) 九成宮醴泉銘
刻石面貌變化軌跡 翻刻本 關(guān)于“歐”字 駱駝肉之謎
(三) 孟法師碑
(四) 皇甫誕碑
北宋拓本的鑒定標(biāo)準(zhǔn) 裂紋線 明清善拓的評判標(biāo)準(zhǔn)
(五) 雁塔三藏圣教序
明拓本 善拓鑒別標(biāo)準(zhǔn)
(六) 王居士磚塔銘
關(guān)于“初拓本”的鑒定 關(guān)于“早期拓本”的界定 乾嘉以后拓本的區(qū)分
(七) 同州三藏圣教序
(八) 道因法師碑
李宗瀚藏本 界格線與字體大小
(九) 集王圣教序
北宋拓本與南宋拓本之分界線 裂紋線 鑒定標(biāo)準(zhǔn)的修訂 北宋拓本的先后次序 原石拓本的鑒別依據(jù)
(一〇) 順陵碑
碑石高寬的推測 《順陵全碑》是否宋拓孤本
(一一) 信行禪師碑
(一二) 葉有道碑
(一三) 李思訓(xùn)碑
(一四) 多寶塔碑
傳世善本的分界線 林則徐手拓本
(一五) 麻姑山仙壇記
(一六) 顏真卿書李玄靖碑
(一七) 玄秘塔碑
最早拓本 明清拓本梳理
(一八) 圭峰定慧禪師碑
六 叢帖篇
(一) 淳化閣帖
版本流傳概況 版本研究之謎 《淳化閣帖》宋拓本的再研究 傳世其他宋拓本 泉州本 肅府本概況 肅府本的初拓標(biāo)準(zhǔn) 對《淳化閣帖》溧陽本的幾點認識
(二) 絳帖
(三) 汝帖
(四) 鼎帖
(五) 真賞齋帖
(六) 戲鴻堂法帖
七 單帖篇
(一) 十七帖
吳繼仕跋本引發(fā)的思考 揭開文征明朱釋本的真面目
(二) 蘭亭序
張澂摹勒本 陳緝熙刻本 定武本和神龍本 國學(xué)本 定武發(fā)絲本 定武鼎帖本 定武鼎帖斷本 玉枕蘭亭
(三) 黃庭經(jīng)
版本概況 詹景鳳藏修太平本 李宗瀚藏修太平本 宗源瀚藏心太平本
(四) 黃蘭帖
陳景陶藏本 張廷濟藏本
(五) 曹娥碑
(六) 玉版十三行
甘翰臣藏本 謝伯鼎藏本
(七) 柳跋十三行
劉世珩藏本 翁同龢藏本
(八) 智永真草千字文
(九) 小字麻姑仙壇記
南城本 玉蘭堂本
(一〇) 藏真律公帖
(一一) 圣母帖
附錄一 《漢文古籍特藏藏品定級》第5部分:碑帖拓本
附錄二 古今裂痕——2020年10月接受澎湃《上海書評》鄭詩亮專訪
配圖說明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