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梳理了俄羅斯文學中的兩類典型主題:莫斯科題材作品、彼得堡題材作品的研究學術史發(fā)展,描述了在20世紀西方文論領域出現形式主義、結構主義“語言學轉向”的背景下,俄羅斯城市文學研究從“題材”范式向“文本—超文本”范式轉變的清晰脈絡。“莫斯科文本”與“彼得堡文本”聚集著極為豐富的文化記憶、重大社會歷史變遷、倫理和價值觀更迭,二者共同繪制了一幅俄羅斯現代化進程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再到大都市的文學全景圖。它們揭示著俄羅斯城市文學中“文本化”了的俄羅斯人與城市之間多元紛呈的性格沖突、命運悲劇、信仰碰撞等,呈現的是俄羅斯自彼得大帝“全面西化式”改革以來兩百多年激進現代化進程的歷史縮影與文化寫照。本書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傅星寰,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遼寧師范大學3級特聘教授。兼任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外國文學專業(yè)委員會常務理事、中國外國文學學會俄羅斯文學研究分會理事、遼寧省外國文學學會副會長。研究領域為俄羅斯文學與文化。專著有《現代性視閾下俄羅斯思想的藝術闡釋——俄羅斯文學五大題材研究》《20世紀俄羅斯文學發(fā)展進程——梳理與解讀》等。
目 錄
緒 論
第一節(jié) 莫斯科與彼得堡的歷史來路 / 001
第二節(jié) 俄羅斯歷史文化中“莫斯科與彼得堡”問題的世界性回響 / 008
第三節(jié) 本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 016
第一章 彼得堡文本及其代碼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彼得堡文本的形成與發(fā)展 / 022
第二節(jié) 彼得堡文本的代碼系統(tǒng) / 032
第二章 莫斯科文本及其代碼系統(tǒng)
第一節(jié) 莫斯科文本的形成與發(fā)展 / 060
第二節(jié) 莫斯科文本的代碼系統(tǒng) / 081
第三章 俄羅斯作家筆下的“彼得堡書寫”概覽
第一節(jié) 普希金筆下的彼得堡城市空間 / 112
第二節(jié) 陀思妥耶夫斯基筆下的彼得堡城市意象 / 122
第三節(jié) 都市文明與田園理想的對話——岡察洛夫《奧勃洛摩夫》雙時空體結構的文化解讀 / 133
第四節(jié) 鋪排在“雙層語義”結構中的對立主題——А.別雷的《彼得堡》解析 / 146
第五節(jié) “沙化之城”何以自救?——К.瓦基諾夫的《山羊之歌》解析 / 157
第六節(jié) 透過М.維列爾的列寧格勒“棱鏡”——以《涅瓦大街的傳說》為例 / 167
第四章 俄羅斯作家筆下的“莫斯科書寫”概覽
第一節(jié) 格里鮑耶多夫的“莫斯科”——以《聰明誤》為例 / 176
第二節(jié) 普希金的“莫斯科書寫”——以《棺材店老板》為例 / 186
第三節(jié) 別雷的長篇系列小說《莫斯科》中的“莫斯科書寫” / 194
第四節(jié) 索爾仁尼琴《第一圈》中的三個政治空間 / 204
第五節(jié) 特里豐諾夫《交換》中的“莫斯科書寫” / 212
第六節(jié) 量子意識視域下的《夏伯陽與虛空》中的空間敘事 / 220
第五章 彼得堡時空的人物形象類型
第一節(jié) 男性人物形象類型 / 230
第二節(jié) 女性人物形象類型 / 247
第六章 莫斯科時空的人物形象類型
第一節(jié) 女性人物形象類型 / 253
第二節(jié) 男性人物形象類型 / 261
第七章 莫斯科文本與彼得堡文本的“現代性”詩學
第一節(jié) 全景式文學繪圖:從鄉(xiāng)村到城市再到大都市 / 279
第二節(jié) 結構模式與空間敘事類型 / 296
結 語 兩個“超級文本”系統(tǒng)的協(xié)同機制 / 322
第一節(jié) 兩個“超級文本”系統(tǒng)的相互關聯 / 322
第二節(jié) 兩個“超級文本”系統(tǒng)的“臨界漲落”與“對稱打破” / 332
參考文獻 / 352
主要人名索引 / 385
后 記 / 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