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思維:批判與創(chuàng)造》第一版出版于2020年7月,讀者反響熱烈,三年來多次加印。2024年5月面世的第二版是全新增訂版,新增四章內容,使之更具時代性、前沿性、指導性和可操作性。
作者圍繞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fā)展這一核心理念,強調思維導向的通識教育對于人才成長的核心奠基作用,突出全面而多樣的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建立超限思維的基礎性作用和對于每個人健全而個性化發(fā)展的重要性,指出超越知識點的思維教育、跨越消融學科邊界的超學科發(fā)展、傳統育人模式的人工智能化再造和創(chuàng)新,正成為當下和未來發(fā)展的主旋律。AI時代人們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焦慮,對此,作者強調:借助于AI的大規(guī)模個性化英才教育和成長過程的個性化多樣性評價已成為可能,與AI互動,有利于增強大學生的提問與解答能力、鍛煉大學生對AI的適應和駕馭能力,進而提升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作者聚焦專門性、普適性、通俗性三者兼具的高級思維,綱要性地探究以批判性思維與創(chuàng)造性思維為代表的大學思維,重點透過量子思維的概念、邏輯和方法,介紹多元、多維、多角度和多層面的思維模式;基于格局、跨界、超限等概念,介紹老子思維的大制無割、三生萬物、不言之教的思維模式;面向AI的快速發(fā)展,介紹聰明、智慧、綠色、永續(xù)等思維模式及其差異。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服務于大學通識博雅教育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超學科思維訓練綱要,嘗試通過超限思維走向超限教育,以促進全社會將思維的教育、訓練和提升納入學習和成長的每天日程,讓大學生保有超越自我、超越知識、超越人工智能的信心和能力,從而在大學校園里就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在此基礎上,作者提出了人才、產業(yè)、社會、大學1.0、2.0、3.0、4.0的層次概念,指出重思維、超學科、智能化是從低層次向高層次進化或者躍遷的關鍵,強調以超限理念引領育人創(chuàng)新:思維導向的通識教育、前沿導向的專業(yè)教育、研究導向的教師教育、英才導向的智能教育。
本書可作為通識教育、思維教育、超限教育的入門向導。
AI時代超越知識點的思維教育
聚焦超限思維、超限教育
以超限理念引領教育創(chuàng)新
通識教育、思維教育、超限教育的入門向導
超限思維、超限教育
探索并推進新的學術研究模式、新的教書育人模式,以及推進這兩模式的融合,一直是我心中的夢。夢的核心是,如何超越人為的學科、專業(yè)、行業(yè)分割和限制,服務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社會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近年來,筆者以研究、育人兩條互補的工作鏈條,采取并行、交替、融合、分工的方式探索前行。
在研究方面,針對研發(fā)與制造在高效性、精準性、安全性、生態(tài)性方面的諸多瓶頸,我們于2018年提出了超限制造概念,目的在于推動學科交叉研究,推動跨越學科的融合,服務于產業(yè)行業(yè)的融合,發(fā)展前沿的工程科學和制造技術。同年超限制造項目獲得項目經費支持并得以實施。2019年超限制造通過驗證、論證后,成為上海市級重大科技專項,我們采用校企合作研究開發(fā)的方式加以推進。在此期間,2019、2020年也分別發(fā)起并推動有關老子思維量子思維方面的跨學科研究。
在育人方面,針對我國大學的通識教育普遍存在的定位不清、名不副實和嚴重的水課問題,2018年筆者強調在經典閱讀中,創(chuàng)立包含必不可少的四本經典及其蘊藏的思維方式,改變現有通行的通識教育。在2020年年初的疫情封控期,筆者寫作了本書第一版《大學思維批判與創(chuàng)造》,并修訂增補《改變思維》;在這兩本書中,均提出了超限思維。2020年7月7日,筆者提出并推動設立涵蓋了20多個學科的短學時的人類思維與學科史論課程群,以建立新的思維導向的通識教育體系,切實落實 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2021年推動卓越育人,強調超越學科、思維導向。
2021年10月,為慶祝華東師大建校70周年,上述研究和育人實踐等信息都以中英文同時公開,如以新聞方式發(fā)布在《科學》增刊上。隨后,我們注意到,2022年5月第三屆世界高等教育大會發(fā)布了《超限重塑高等教育的新路徑》,強調采取量子躍遷的方式 對高等教育進行顛覆性的變革。2023年4月26日,筆者應邀在教育強國戰(zhàn)略咨詢會上做專家報告《超限:建設引領育人創(chuàng)新的世界一流綜合性研究型大學》,重點介紹了有關超限思維、超限教育、超限模式的探索及愿景;6月14日的《文匯報》微信公眾號以華東師大校長錢旭紅:未來的大學,必將是走向卓越、超限、多態(tài)疊加的大學4.0狀態(tài)為題,7月25日的《光明日報》用以超限理念回應時代之需 為題均報道了筆者的這一報告。
筆者注意到,一方面,2021年,來自中美俄印四方的一個合作研究成果認為,中國大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下降,學術技能在退化。盡管這可能是一面之詞,但確實是我們必須要警惕、重視的問題。另一方面,在2022、2023年,美國知名學者出版專著,充滿溢美之詞地宣稱中國大學將可能在學術上引領世界,成為新的思想帝國。這同樣也是一面之詞。老子早就告訴我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中國缺的是原創(chuàng)!。
從2020年7月本書第一版出版以來,筆者和同事們積累近四年的實踐探索,有了一系列經驗、收獲和教訓,所以有必要對重在理念闡述的本書第一版做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訂增補,形成新版,以貢獻社會。
筆者有時吃驚地發(fā)現自己對教育、育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等有如此大的并且越來越大的熱情,筆耕不輟、持續(xù)探索,這出乎所有人,包括我自己的認知。筆者1978年進入大學,學的是工科,隨后長期從事研究開發(fā),按理說沒有多少時間系統思考和實踐探索教育方面的宏大或者關鍵細節(jié)。之所以筆者會對這些主題如此情有獨鐘,想來有如下可能的原因。
筆者從小生活在小學校園里,因父母是教師而且住校,所以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爺爺是老區(qū) 根據地教師,筆者小時候聽外公講得最多的是私塾的故事和理念。筆者舅舅是外交人員,后來也做了教師。周邊的潛移默化,使得筆者從小就對教育有了深厚的感情。筆者從事大學管理領導經歷貫穿近30到40年,其間多次在全職領導和全職教授崗位交替,深知領導和師生的各種煩惱或者無奈。筆者曾經在國內外不同類型的大學工作和學習,第一次擔任校長已是近20年前的事了。教育 部舉辦過四屆中外大學校長論壇,筆者參與了后三屆(2004年、2006年、2010年),國內外有關大學治理方面的經驗、理念、體驗方面的深入交流切磋,也讓筆者對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熱愛。
筆者思來想去,覺得自己幾乎一輩子與校園關聯,所以機緣巧合,對教育、育人、思維、信仰、使命、人的發(fā)展、幸福感悟能力和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力,有了諸多體驗和思考,很想與青年朋友、學生家長、校園師生、社會各界交流,故寫下這些文字,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新版增加了排在最前面的四章(大學之問與青年困惑、大學規(guī)矩與新民至善、未來的人類與未來的大學、以超限理念引領育人創(chuàng)新),并對原有的六個章節(jié)均做了微小修改,但保留了跨越學科專業(yè)、超越學科專業(yè)介紹論述大學校園里常會涉及的主要思維模式及其特點。全文定會有不少錯誤,以及自說自話,敬請讀者海涵。
錢旭紅
錢旭紅,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師范大學校長、華東理工大學原校長、英國女王大學名譽博士、大連理工大學教育 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開大學楊石先講座教授、德國洪堡基金中國學術大使、英國巴斯大學名譽教授等。
第二版序言 超限思維、超限教育/1
第一版序言 思維晉級是最好的學習和成長/1
第一章 大學之問與青年困惑/1
1.1理想大學是什么模樣?/3
1.2這像一所大學嗎?/11
1.3我像一個大學生嗎?/22
1.4什么是我的大學? /29
第二章 大學規(guī)矩與新民至善/35
2.1大學的特征和通常布局/37
2.2大學的普遍規(guī)則/41
2.3格局、使命與大道/43
2.4自由與全面/工具與目的/48
2.5通識與專業(yè)及跨界/55
第三章 未來的人類與未來的大學/61
3.1未來的人類和社會及產業(yè)/63
3.2智能和合成時代的超級人類/69
3.3未來的大學與未來的人才/76
3.4跨越知識點的教育和超限思維/78
3.5超限教育和未來大學4.0/90
第四章 以超限理念引領育人創(chuàng)新/101
4.1以超限理念回應時代之需/103
4.2知識傳授必須堅持思維導向/106
4.3人類思維與學科史論課程群/108
4.4經典閱讀課程群/116
4.5三大模塊課程/118
第五章 格局和假設/121
5.1思維定義和思維元論/123
5.2小學思維、中學思維、大學思維/133
5.3分解還原思維: 加法/139
5.4整體關聯思維: 乘法/144
5.5因果思維與邏輯: 串聯/151
5.6同時性思維與變易: 并聯/154
5.7信仰思維與批判和創(chuàng)造/158
第六章 批判和創(chuàng)造/165
6.1批判性思維: 去粗取精、去偽存真/167
6.2創(chuàng)造性思維: 大膽幻想、謹慎求證/176
6.3創(chuàng)新性思維: 知識變現與黃金圈/182
6.4知識煉就思維: 體系/186
6.5第一原理思維: 顛覆性原創(chuàng)/190
6.6類比邏輯和比較思維: 我優(yōu)/194
6.7歸納與演繹思維: 新規(guī)律新器具/197
第七章 原理和世界/203
7.1平面幾何與幾何思維/205
7.2牛頓力學與經典思維/207
7.3量子力學與量子思維/214
7.4量子邏輯與概率: 波性粒子與智能/223
7.5對稱性與對稱性思維: 延展與預測/226
7.6元素周期思維: 不可細分的終點/229
7.7生物與基因演化: 保守與創(chuàng)新/232
7.8表觀遺傳與菌落: 內外合體/235
7.9干細胞與功能細胞: 時空可逆/239
第八章 永續(xù)和無為/243
8.1大制無割的永續(xù)思維: 自然/245
8.2最小能量思維: 化難為易/252
8.3原子經濟性與綠色發(fā)展/255
8.4計算思維: 與理論和實驗并列/259
8.5工程思維與工程放大效應/262
8.6局部與全局的最優(yōu)化思維/267
第九章 跨界和融合/271
9.1真善美: 三位一體與四種品位/273
9.2新形象思維: 科學幻想/276
9.3跨文化跨文明思維/281
9.4跨學科跨專業(yè)思維/288
9.5跨感官思維/296
9.6音樂美術與數學幾何/300
9.7語言形象與藝術抽象思維/306
9.8藝術化學與感受識別/309
9.9設計思維與人生: 科學藝術融合/313
第十章 思維和訓練/319
10.1學習與記憶曲線及思維工具/321
10.2可視化思維工具: 因果、八卦、導圖/323
10.3動手的思維工具: 魔術和拓撲折紙/326
10.4動腦的思維工具: 冥想和圍棋/329
10.5思維實驗: 于悖論中看懂世界/334
10.6探索思考的疆界: 九九思維組與AI/336
附錄1超限制造、超限思維、超限教育/341
附錄2人類思維與學科史論課程群與經典閱讀
課程群/347
參考文獻/383
第一版后記/391
第二版后記/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