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羅森博士為抑郁的個體、其家人和治療師們提供了通過創(chuàng)造力治愈心靈的持續(xù)一生的課程。這是一本關于把抑郁轉(zhuǎn)化為有意義的選擇的書,對于自殺行為也有強大的對抗力。在《心靈花園·沙盤游戲與藝術心理治療叢書·轉(zhuǎn)化抑郁:用創(chuàng)造力治愈心靈》一書中,羅森把榮格的積極想象方法應用到了抑郁和自殺傾向患者的治療當中,清楚地闡明,當人們學會直面從痛苦掙扎中涌現(xiàn)的豐富意象和象征之時,他們就能把絕望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造性能量之源泉。羅森詳細講述了四位患者的治愈之旅,他們的繪畫、詩歌、陶藝和舞蹈等創(chuàng)造性工作,與心理治療相結合,引導他們走出抑郁,過上了更加有意義的生活。
戴維.H.羅森,精神病學家和榮格心理分析師,美國唯一一位教授榮格分析心理學的全職教授,目前在得克薩斯農(nóng)工大學工作,同時還是精神病學和行為科學方向的教授,以及醫(yī)學人文方向的教授。有多本著作出版,包括《榮格之道:整合之路》(The Tao of Jung: The Way of Integrity)、《作為人類經(jīng)驗之醫(yī)學》[Medicine as Human Experience,與戴維.賴澤(David Reiser)合著]、《心靈之演化》[Evolution of the Psyche,與邁克爾.魯伯特(Michael Luebbert)合著],以及《貓王之道》(The Tao of Elvis)。
第一部分 背景與語境
第一章 理解抑郁癥:對意義的追尋
第二章 認識自殺及其創(chuàng)造性潛能
第三章 識別與治療抑郁和自殺傾向的人
第二部分 治愈抑郁的創(chuàng)新方法
第四章 自我死亡與轉(zhuǎn)化:一種新的治療方法
第五章 治愈意象:轉(zhuǎn)化的象征
第三部分 四次轉(zhuǎn)化的旅程
第六章 麗貝卡:穿越靈魂之暗夜
第七章 加里:龍之舞
第八章 莎倫:內(nèi)在女巫的死亡和創(chuàng)造性自我的誕生
第九章 保羅:自我死亡與佛
第四部分 改變之螺旋:象征性死亡與新生
第十章 危機點:自我死亡如何才能起作用
后記
注釋
參考文獻
在本書中,我采用榮格的心理學視角?.榮格重點關注個人在建構其自我同一性的時候(自我是意識的中心),心靈結構中那些被壓抑或意識的主要方面。榮格將這些方面界定為:男性的阿尼瑪(anima,男性的女性原則)或女性的阿尼姆斯(animus,女性的男性原則)、人格面具(persona,人們所戴的面具,與社會角色聯(lián)系在一起)、陰影(個體心靈中陰暗的、不為人知的、意識的方面)和自性(個人存在的核心和整體)。在榮格的范式中,如果一個人想要走上自性化的道路,在其人生的后半階段,必須將這些方面帶入意識層面。從根本上來說,自性化主要是指獲得心靈的健康完滿的過程,該過程涉及之前占主導的自我的象征性死亡,以及新構建的自我—自性同一性的涌現(xiàn)。
正是榮格關于心理死亡和重生的動態(tài)理論,貫穿在我所提出的自我死亡的概念當中。在榮格的理論中暗含著一種強烈的精神因素,它與我在探究跳海自殺幸存者的心理死亡和重生時發(fā)現(xiàn)的精神因素是相似的。弗洛伊德認為生活的精神層面是神經(jīng)質(zhì)的或是虛幻的,而與弗洛伊德不同的是,榮格認為精神與治愈和成為完整的人有內(nèi)在的關系。
榮格認為,個人在精神上超越并轉(zhuǎn)化有限的自我同一的途徑,就是更深入地探究心靈,能夠超越個人的意識,而深入探索集體意識。榮格提出,正如每一個人類的胚胎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復制著人類物種身體的和生物的演化,每一個個體的心靈也反映出人類這一物種全部的心智和心理的經(jīng)驗。他在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中找到了集體意識的證據(jù),在完全不同的人類文化中普遍存在著相同的象征、神話和母題。榮格稱這些象征、神話和母題為原型的顯現(xiàn)。榮格認為,以恢復個體心靈健康為宗旨的任何治療過程,必須把原型的范疇納入考慮的范圍內(nèi),這是極為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