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原道:中國哲學史精神》是馮友蘭的經典著作,是一本中國文化的普及讀物,它通過對中國各思想流派的考察,指出中國哲學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這不僅是的哲學智慧,也是極高的人生境界,在出世與入世之間找尋中國哲學的獨特精神內涵。全書貫穿了馮友蘭對中國哲學的認識,并闡述了新理學哲學體系在中國哲學中繼往開來的地位,也是一種對中國哲學思想的獨特表述,可以從中品味博大精深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哲學大師馮友蘭建構人生哲學體系的奠基之作解讀中國哲學的精神內涵闡發(fā)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 品讀中國文化的獨特韻味闡舊邦以輔新命 極高明而道中庸《新原道:中國哲學之精神》一書是馮友蘭建構自己的人生哲學體系的代表作,也是一部精粹的中國哲學史。通過對中國哲學主要流派的考察,指出中國哲學所追求的*境界就是“極高明而道中庸”。這不僅是“*”的哲學智慧,也是極高的人生境界。
緒論
有各種底人。對于每一種人,都有那一種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例如從事于政治工作底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是成為大政治家。從事于藝術底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是成為大藝術家。人雖有各種,但各種底人都是人。專就一個人是人說,他的最高底成就,是成為圣人。這就是說,他的最高底成就,是得到我們所謂天地境界(關于境界及人生中所可能有底四種境界,參看《新原人》第三章)。
人如欲得到天地境界,是不是必須離開社會中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或甚至必須離開“生”?這是一個問題。講到天地境界底哲學,最容易有底傾向,是說:這是必須底。如佛家說: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如柏拉圖說:肉體是靈魂的監(jiān)獄。如道家中的有些人,“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潰癰”。這都是以為,欲得到最高底境界,須脫離塵羅世網,須脫離社會中一般人所公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甚至脫離“生”,才可以得到最后底解脫。有這種主張底哲學,即普通所謂出世間底哲學。出世間底哲學,所講到底境界極高,但其境界是與社會中的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不相容底。社會中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就是中國哲學傳統中所謂人倫日用。照出世間底哲學底說法,最高底境界,與人倫日用是不相容底。這一種哲學,我們說它是“極高明而不道中庸”。
有些哲學,注重人倫日用,講政治,說道德,而不講,或講不到最高底境界。這種哲學,即普通所謂世間底哲學。這種哲學,或不真正值得稱為哲學。這種哲學,我們說它是“道中庸而不極高明”。
從世間底哲學的觀點看,出世間底哲學是太理想主義底,是無實用底,是消極底,是所謂“淪于空寂”底。從出世間底哲學的觀點看,世間底哲學是太現實主義底,是膚淺底。其所自以為是積極者,是如走錯了路底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錯得很。
有許多人說,中國哲學是世間底哲學。這話我們不能說是錯,也不能說是不錯。
從表面看中國哲學,我們不能說這話是錯。因為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無論哪一派、哪一家,都講政治、說道德。在表面上看,中國哲學所注重底,是社會,不是宇宙;是人倫日用,不是地獄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來世。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闭兆置嬷v,這句話是說,圣人是社會中的道德完全底人。在表面上看,中國哲學中的理想人格,也是世間底。中國哲學中所謂圣人與佛教中所謂佛,以及耶教中所謂圣人,是不在一個范疇中底。
不過這只是在表面上看而已,中國哲學不是可以如此簡單地了解底。專就中國哲學中主要傳統說,我們若了解它,我們不能說它是世間底,固然也不能說它是出世間底。我們可以另用一個新造底形容詞以說中國哲學。我們可以說,中國哲學是超世間底。所謂超世間的意義是即世間而出世間。
中國哲學有一個主要底傳統,有一個思想的主流。這個傳統就是求一種最高底境界。這種境界是最高底,但又是不離乎人倫日用底。這種境界,就是即世間而出世間底。這種境界以及這種哲學,我們說它是“極高明而道中庸”。
“極高明而道中庸”,是我們借用《中庸》中底一句話。我們說“借用”,因為我們此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不必與其在《中庸》中底意義相同。中國哲學所求底最高境界,是超越人倫日用而又即在人倫日用之中。它是“不離日用常行內,直到先天未畫前”。這兩句詩,前一句是表示它是世間底,后一句是表示它是出世間底。這兩句就表示即世間而出世間。即世間而出世間,就是所謂超世間。因其是世間底,所以說是“道中庸”;因其又是出世間底,所以說是“極高明”。即世間而出世間,就是所謂“極高明而道中庸”。有這種境界底人的生活,是最理想主義底,同時又是最現實主義底。它是最實用底,但是并不膚淺。它亦是積極底,但不是如走錯了路而快跑底人的積極。
在中國哲學中,無論哪一派哪一家,都自以為是講“內圣外王之道”,但并不是每一家所講底都能合乎“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標準。在中國哲學中,有些家的哲學,偏于高明;有些家的哲學,偏于中庸。這就是說,有些家的哲學,近于只是出世間底;有些家的哲學,近于只是世間底。不過在中國哲學史的演變中,始終有勢力底各家哲學,都求解決如何統一高明與中庸的問題。對于這個問題底解決,可以說是“后來居上”。我們于此可見中國哲學的進步。我們于以下十章,依歷史的順序,敘述中國哲學史中各重要學派的學說,并以“極高明而道中庸”的標準為標準,以評定各重要學派的價值。
我們的對于中國哲學底這種工作,很像《莊子·天下篇》的作者,對于先秦哲學所做底工作。我們不能斷定,誰是《天下篇》的作者,我們不知道他是誰,但他的工作,是極可贊佩底。他是中國古代的一個極好底哲學史家,亦是一個極好底哲學鑒賞家及批評家。在《天下篇》里,他提出“內圣外王之道”這個名詞。講內圣外王之道底學問,他稱為“道術”。道術是真理之全。他以為當時各家,都沒有得到道術之全,他們所得到底只是道術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所謂“道術有在于是者”。他們所得到底,只是道術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所以他們所講底只是他們的“一家之言”,不是道術,而是“方術”。
我們于此分析《天下篇》對于當時各家底批評,以見我們于以下各章,對于各派各家所作底批評,以及批評所用底標準,并不是我們的偶然底私見,而是真正接著中國哲學的傳統講底。并以見我們所謂中國哲學的精神,真是中國哲學的精神。
緒 論/ 1
章 孔 孟/ 13
第二章 楊 墨/ 35
第三章 名 家/ 53
第四章 老 莊/ 71
第五章 易 庸/ 95
第六章 漢 儒/ 123
第七章 玄 學/ 143
第八章 禪 宗/ 167
第九章 道 學/ 185
第十章 新 統/ 211
《新原道:中國哲學之精神》:
有各種底人。對于每一種人,都有那一種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例如從事于政治工作底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是成為大政治家。從事于藝術底人,所可能有底最高底成就是成為大藝術家。人雖有各種,但各種底人都是人。專就一個人是人說,他的最高底成就,是成為圣人。這就是說,他的最高底成就,是得到我們所謂天地境界(關于境界及人生中所可能有底四種境界,參看《新原人》第三章)。
人如欲得到天地境界,是不是必須離開社會中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或甚至必須離開“生”?這是一個問題。講到天地境界底哲學,最容易有底傾向,是說:這是必須底。如佛家說:生就是人生的苦痛的根源。如柏拉圖說:肉體是靈魂的監(jiān)獄。如道家中的有些人,“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瘋潰癰”。這都是以為,欲得到最高底境界,須脫離塵羅世網,須脫離社會中一般人所公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甚至脫離“生”,才可以得到最后底解脫。有這種主張底哲學,即普通所謂出世間底哲學。出世間底哲學,所講到底境界極高,但其境界是與社會中的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不相容底。社會中一般人所公共有底、所普通有底生活,就是中國哲學傳統中所謂人倫日用。照出世間底哲學底說法,最高底境界,與人倫日用是不相容底。這一種哲學,我們說它是“極高明而不道中庸”。
有些哲學,注重人倫日用,講政治,說道德,而不講,或講不到最高底境界。這種哲學,即普通所謂世間底哲學。這種哲學,或不真正值得稱為哲學。這種哲學,我們說它是“道中庸而不極高明”。
從世間底哲學的觀點看,出世間底哲學是太理想主義底,是無實用底,是消極底,是所謂“淪于空寂”底。從出世間底哲學的觀點看,世間底哲學是太現實主義底,是膚淺底。其所自以為是積極者,是如走錯了路底人的快跑,越跑得快,越錯得很。
有許多人說,中國哲學是世間底哲學。這話我們不能說是錯,也不能說是不錯。
從表面看中國哲學,我們不能說這話是錯。因為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無論哪一派、哪一家,都講政治、說道德。在表面上看,中國哲學所注重底,是社會,不是宇宙;是人倫日用,不是地獄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來世。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闭兆置嬷v,這句話是說,圣人是社會中的道德完全底人。在表面上看,中國哲學中的理想人格,也是世間底。中國哲學中所謂圣人與佛教中所謂佛,以及耶教中所謂圣人,是不在一個范疇中底。
不過這只是在表面上看而已,中國哲學不是可以如此簡單地了解底。專就中國哲學中主要傳統說,我們若了解它,我們不能說它是世間底,固然也不能說它是出世問底。我們可以另用一個新造底形容詞以說中國哲學。我們可以說,中國哲學是超世間底。所謂超世間的意義是即世間而出世間。
中國哲學有一個主要底傳統,有一個思想的主流。這個傳統就是求一種最高底境界。這種境界是最高底,但又是不離乎人倫日用底。這種境界,就是即世間而出世間底。這種境界以及這種哲學,我們說它是“極高明而道中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