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觀身份與意義:清江流域土家族“打喜”儀式研究》以清江流域土家族為慶生祈福而舉辦的誕生禮——“打喜”儀式為研究對象,描述和分析儀式過程的展演、時間空間的擇定以及行為與語言的藝術,立足于“人觀”的立場,將“打喜”儀式還原到清江土家人的生活世界中進行考察和理解,探究“打喜”儀式中社會關系建構和成員身份確立的動力機制和運行
本書收入康德宗教哲學全部相關著述,含《純?nèi)焕硇越缦迌?nèi)的宗教》、《證明上帝存在的惟一可能的證據(jù)》、《一位視靈者的夢》等著作和《論神義論中一切哲學嘗試的失敗》、《哲學學科與神學學科的爭執(zhí)》等文章、論著摘編,書中所收入的著作、文章均由譯者增譯了《科學院版編者導言》和科學院版編者注,并在必要的地方加了少量的譯者注。
在湯因比的歷史觀中,宗教占據(jù)著特殊的地位。他認為宗教對于認識人類本性、糾正人類的自我中心是必不可少的。本書是湯因比論宗教與社會關系的著作,可以說集中囊括了他全部的宗教思想。全書分兩部分,分別是“高級宗教的萌芽”和“宗教在西方化的世界”,從文化的角度揭示了宗教在世界歷史及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探討了宗教的起源、本質及其與其
《宗教學是什么》以通俗淺顯的語言介紹了宗教學這門新興的、交叉性或綜合性的人文學科。為了捕捉宗教學這門年輕學科特有的“少年思想氣象”,作者沒有面面俱到,而是別有新意地濃筆重書“幾個理論分支”和“一個核心問題”!皫讉理論分支”:宗教人類學、宗教社會學、宗教心理學、宗教語言學和宗教文化學;“一個核心問題”:宗教的本質是什么
《宗教形態(tài)的心理學:宗教傳統(tǒng)和研究的心理學智慧》探討和論述心理學和宗教學中關于宗教心理行為的解說與干預。宗教形態(tài)的心理學有兩種不同的含義。一是科學的含義,即科學傳統(tǒng)中的宗教心理學,是科學家運用科學的理論、方法和技術對宗教心理的研究。這是科學心理學的一個分支。二是宗教的含義,即宗教傳統(tǒng)中的宗教心理學,是宗教家按照宗教的方
本成果從漢代宗教信仰的角度出發(fā),以多學科交叉的研究方法探討了漢墓中的時空隱喻要素以及見諸漢畫的神?o與仙譜,重新解讀了"孔子見老子"圖、濟南無影山彩繪陶器、長沙馬王堆墓帛畫、長沙金盆嶺晉墓等諸多墓葬考古材料。尤其是通過大量考古材料與文獻對應,論證了漢晉時期一個占支配地位的原始道教修仙思想--"太陰煉形",并通過原始道教
本書第一版就宗教儀式如何適應社區(qū)并從生態(tài)上規(guī)范社區(qū)這一主題,以其嚴謹?shù)膶嵶C研究、對系統(tǒng)理論的創(chuàng)新性運用,以及富于解釋與啟發(fā)性的論證,成為生態(tài)人類學的一塊里程碑。該第二版重印本增加了作者對此書第一版評論的回應,試圖發(fā)展其方法中涉及到的認識論問題。拉帕波特作為第一代受到斯圖爾德影響的人類學家,他從人口、種群、經(jīng)濟、生計等方
《背棄圣約》是一部具有重要影響的社會學著作。本書討論了美國社會的宗教維度,剖析了美國人的思想和行為所建基于上的各種神話,指出其缺陷,認為美國社會正在背離其起初對于社會公正的誓約。貝拉在書中還對現(xiàn)代美國優(yōu)先論提出了嚴厲批評。2000年,美國總統(tǒng)授予貝拉國家人文科學獎章,以表彰他為闡釋美國社會團體的重要性做出的努力。作為一
本書在廣義上使用宗教哲學一詞,由此出發(fā),介紹了西方學術傳統(tǒng)視域下的宗教哲學、中國傳統(tǒng)宗教的特點和西方基督教與中國儒教、道教、佛教和民間宗教的相遇、沖突和相融,突出了宗教間的對話,展現(xiàn)了一種對話的宗教哲學。
國家十二五規(guī)劃重點圖書《唐代女性與宗教》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09年)的成果之一。全書分佛教卷和道教卷兩部分,以墓志資料為主,補之以傳世文獻、造像記和敦煌卷子,運用女性學的多種研究手法,對唐代女性與佛教和道教信仰問題做了系統(tǒng)而細致的研究,到目前為止,這是一部全面研究唐代女性與宗教關糸的學術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