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原校長、原黨委書記李文海教授,是我國著名馬克思主義史學家與教育家。他對中國歷史學的發(fā)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是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史研究的重要開拓者,是新時期中國災荒史研究的奠基者,是新中國清史纂修工程的主要倡導者和推動者。他長期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的主要領導,對當代中國高等教育和人文社會科學的發(fā)展也有突出的貢獻。
王瑤先生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學科的開創(chuàng)者,其為學、從教與現(xiàn)代中國學術的發(fā)展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 《王瑤與現(xiàn)代中國學術》由王瑤先生弟子陳平原編集而成,匯集了王瑤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前后諸多研究論文和回憶文章,觸摸種種歷史的細節(jié),梳理了一個學者與一個學科、與現(xiàn)代中國學術的關聯(lián)和互動,對于我們理清現(xiàn)代中國學術史有很大幫助
《湯一介與<儒藏>》收錄的紀念文章,旨在緬懷《儒藏》項目首席專家湯一介先生,湯先生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都傾注在《儒藏》的編纂與研究工作上,湯先生不辭辛苦培養(yǎng)古籍編纂與研究人才,為《儒藏》的出版事業(yè)辛勞奔波,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先生去世后,學界紛紛寫文章紀念湯先生,此書收錄分為兩部分,上編為湯一介先生在各種會
在人們的印象中,蔡元培作為北京大學校長是無法替代和復制的。本書通過對蔡元培自身、北大師生與社會輿論等不同層面的考察,聚焦于辭職、退隱和紀念等關鍵性事件,以抽絲剝繭的方式呈現(xiàn)北大校長蔡元培形象的動態(tài)變化過程。書中蔡元培并不是一位可以力挽狂瀾的英雄,而是一位處處遭掣肘、進退兩難的悲劇人物。他自擔任北大校長之后內心的掙扎與痛
李鶴林傳
中國古代優(yōu)伶史是一部表演藝術創(chuàng)造的輝煌史,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人生活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梨花帶雨:生旦凈末丑的乾坤》以“人”為綱,選取自先秦至晚清具有代表性的二十名演員為個案,對其生平和藝術創(chuàng)作詳加描述,同時也以點帶面地介紹了優(yōu)伶及其相關文化藝術的諸多方面。
《美人》是一本專門研究中國古代的美人文化的學術普及讀物。 《美人》首先討論了中國古代關于美人的定義和概念,探討了美人的條件、品評標準、品藻的語匯、美人的道德特質等。本書從先秦時代的美人開始講起,一直到唐代為止。以姜莊、西施、李夫人、卓文君、甄妃、綠珠、王昭君、班婕妤、西施、楊貴妃作為個案進行詳細討論。 本書對于美女
任鴻雋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任鴻雋在民國年間是中國教育界、科學界一位有著重大影響的人物。本書的創(chuàng)新之處,一是以時間以軸,比較完整全面地梳理了任鴻雋一生的重要活動;二是探討了近代中國科學救國思潮的興起,以及任鴻雋在這一重大思潮形成過程中的作用。作者認為任鴻雋對這一思潮的形成起到了發(fā)起人和組織者的作用,并在此基礎
本書運用多學科理論,將貴州彝族土司余氏家族作為重點考察對象,詳論該家族的源流、聯(lián)姻、境遇、家學淵源、文學創(chuàng)作、文化轉型與文化傳承等問題,進而剖析了“大屯文化現(xiàn)象”,并擇要述及北方文化圈與南方文化圈其他幾個少數(shù)民族杰出文學家族。
作者從學習到工作,將近半個世紀的光陰都是在與科研、科技工作者打交道。期間有幸接觸到許許多多我國頂尖的科學大師、新中國自然科學和技術研究的開國元勛,有機會親耳聆聽他們在課堂上從基礎到專業(yè)課程嚴謹?shù)、深入淺出的知識傳授;親歷親聞他們在各種場合以不同方式所作的精彩絕論的科學演講、學術討論和展望分析;切身體驗他們無時無刻不在的
40年來,我院先后涌現(xiàn)了一大批政治合格、學術領先、學風優(yōu)良的知名專家學者。他們中有一批年高德劭、造詣精深的專家學者,堪為學科史乃至學術史上的一面面旗幟。通過對他們的深度學術訪談和人生訪談,記錄下他們孜孜矻矻、上下求索的治學歷程,記錄下他們探賾索隱、鉤深致遠的深邃思索,也記錄下他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
本書以我國著名的機械與運載工程專家,中國水聲科技的主要開拓人之一,全國第一批博士生導師,第一批國家特殊津貼獲得者楊士莪院士所經歷歷史為背景,以其人生經歷、教書育人、科學研究和學術活動為主線,以其獻身祖國的教育、科學事業(yè)為重點,真實、生動地再現(xiàn)了一位矢志報國、成就卓越科學家的不凡一生。
歷史上真實的“羋月”什么樣?虛構人物“霓凰”的歷史原型有怎樣的人生?孝莊太后確曾下嫁多爾袞嗎?珍妃算是愛國嬪妃嗎?如懿真的是乾隆深愛的皇后嗎?《告訴你真實的后宮女性》對此類問題進行了嚴肅的討論,嚴謹?shù)那笞C,以史料為依據(jù)還原熱播影視劇中羋月等19位后宮女性的歷史原貌,以幽默的文筆講述她們真實的人生故事,并對影視劇中影響較
本書分三部分,包括:楊鐘健院士紀念圖片選集、楊鐘健院士年譜新編、楊鐘健院士科學論著選目。
本書以我國著名實驗診斷學家叢玉隆教授從事檢驗醫(yī)學五十四年的人生歷程和學術人生遺跡為尋覓方向,以半個世紀以來我國檢驗醫(yī)學發(fā)展歷程為主線,在呈現(xiàn)叢玉隆教授其人生奮斗歷程、夢想、追求和學術人生的同時,展現(xiàn)其臨床科研思維方式、臨床醫(yī)教研成果、學術交流活動、學術理念創(chuàng)新,以及在推動學科/學術發(fā)展、人才隊伍培養(yǎng)方面的貢獻。
本書對目前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敘事中遮蔽,或者說忽略的九位女作家。即陳衡哲、蘇雪林石評梅、凌叔華、謝冰瑩、沉櫻、趙清閣、蘇青、關露進行了研究。主要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對作家一生當中影響甚大的某些細節(jié)的解讀;二是是建立在文本細讀基礎之上的對作品的評價,以及文學史的評價。
《郭沫若研究》作為郭沫若研究會的會刊,是以郭沫若及其著作為研究對象的學術專刊。本書是《郭沫若研究》停刊后復刊的首期。全書分為八個專欄,涉及文學史、史學史、學術史,乃至近代史研究的多個領域,展現(xiàn)了郭沫若研究的新成果。通過本書,讀者可以了解郭沫若研究領域的新學術成果,可以讀到一些以前未曾讀過的郭沫若的文章,還可以了解國外漢
本書主要探討了康成、石美玉兩位現(xiàn)代中國杰出女性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數(shù)十年間的行醫(yī)濟世生涯。
該書以大量新出土石刻文獻為新材料的基礎,與傳世文獻互證,從士族文學研究的角度,考察南北朝門閥士族到唐代科舉家族這一歷史轉型期中具有代表性的唐代文學家族,主要是透過以墓志為主的石刻文獻探討這些文學家族傳承千年的家風、學風與文風,進而揭示唐代文學生態(tài)的多面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