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長林先生是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他自1946年2月起向閩派琴家、父親陳琴趣和表姨吳子美學琴,并于1951、1956年先后加入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會,向吳景略、張子謙、查阜西、溥雪齋、管平湖等多位名家學習,在閩派基礎上兼學各家之長。陳先生同時利用大量時間進行琴曲打譜,至今已經公開發(fā)表的打譜曲目有74首(還有幾首待陸續(xù)公開)。陳長林先生喜愛古琴,把古琴作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不僅彈奏古琴,而且研究琴學理論,在古琴音律、琴史、琴曲研究等方面卓有成就。
今年正值
陳長林先生與古琴結緣70周年,文化藝術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陳長林琴學文集》的基礎上,出版了《陳長林琴學文集》(增訂版)。本次出版共增加文章12篇,增訂附錄4篇,篇幅由初版的392頁增至615頁,書后還附贈《琴律漫談》教學DVD!蛾愰L林琴學文集(增訂版)》 的出版,不僅為古琴愛好者、古琴家提供了一套文字和影像結合的學習研究資料,也為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提供了一份珍貴的琴學資料。
陳長林(曾用名陳長齡、陳長令)
1932年7月生,福建福州人。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
古琴方面:
1946年向閩派琴家父親陳琴趣和表姨吳子美學琴。1951年、1956年先后加入今虞琴社和北京古琴研究會,又向吳景略、張子謙、查阜西等名家學習,在閩派基礎上兼學各家之長。1958年開始打譜,到2016年已打譜有《胡笳十八拍》等74首琴曲,發(fā)表有二十多篇琴學文章。曾多次應邀出席海內外古琴會議及其他活動。例如1959年在北京舉行的胡笳十八拍音樂會;1963年、1985年、2001年全國第一、三、四屆古琴打譜會;1990年第13屆亞洲藝術節(jié)古琴名家匯香江音樂會;1996年臺北傳統(tǒng)藝術季古琴音樂會;1999年美國的兩個古琴音樂會;2002年、2003年香港古琴演奏會及講座;2010年泰山北斗映藍天·古琴大師專場和高山流水古琴名家大師音樂會等;2013年在恭王府舉辦紀念古琴申遺十周年的兩場古琴音樂會;2013年應邀赴臺灣輔仁大學舉辦演奏會及教學;2015年的兩場琴韻流觴陳長林師生古琴音樂會及講座;2016年的兩場憶往思來陳長林習琴七十年古琴音樂會及講座等。1996年雨果公司出版有陳長林古琴專輯《閩江琴韻》。2012年、2013年出版有《陳長林琴學文集》、《陳長林古琴專輯》(100曲8張CD)和《陳長林古琴譜集》(88曲)。2016年出版《陳長林古琴專輯》(修訂版,104曲8張CD)。曾指導音樂學院研究生取得碩士學位。多年來一直從事古琴教學工作。1982年開始進行用電腦處理古琴譜的研究。2002年在香港城市大學進行古琴電腦相結合的研究。
2008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古琴藝術代表性傳承人。陳長林 1946年2月正式開始學習古琴,2016年2月已習琴七十年。
計算機方面:
1956年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è)后,一直在中科院計算所從事電子計算機研究工作。曾參加中國第一臺電子計算機103機的研制。任中國第一臺自己設計的大型電子計算機119機外圍設備技術負責人,該機于1964年獲全國工業(yè)新產品一等獎。此后又多次擔任國家重點科技項目分課題負責人,多次獲獎。由于在發(fā)展我國科技事業(yè)中的貢獻,1992年起獲政府特殊津貼。19811983年在美國進行電腦研究,帶過多名研究生,發(fā)表過多篇電腦方面的學術論文,并取得兩項發(fā)明專利。1986年晉升為研究員。1993年7月退休。
目錄
第一部分
打譜移植
談談古琴曲《龍翔操》和《龍朔操》
改編《春江花月夜》的幾點想法
對《神奇秘譜》無射泛的一點看法
《龍朔操》、《大胡笳》打譜雜記之一
《十一弦館琴譜》簡介
古琴打譜與琴樂再創(chuàng)作
東皋琴譜初探(之一)
東皋琴譜的《漁樵問答》及其源流
《琴學叢書》中幾則重要的記敘與論述
《碣石調·幽蘭》琴譜的打譜說明
關于故宮《秋鴻》圖譜若干問題的思考
從《神人暢》想到的一些問題
第二部分
琴律漫談
第一章 了解和研究一些琴律問題
第二章 三分損益法的十二律是怎樣產生的
第三章 古琴的三分損益律
第四章 三分損益律徽位計算
第五章 琴律音系網及有關問題
第六章 純律一徽位計算
第七章 純律二徽位計算
第八章 純律三徽位計算
第九章 純律四徽位計算
第十章 三五調合律及其徽位計算
第十一章 有關朱熹琴律說問題
第十二章 關于律制合用問題的討論
第十三章 從琴(鐘)律探討《黃帝內經》五音二十五音的音高
第十四章 結束語
附錄1 部分琴曲律制表
附錄2 幾篇參考文章目錄
附錄3 音像資料
附錄4 三首典型琴曲的對照譜
第三部分
琴樂與科技
古琴琴弦直徑(密度)概算
再談古琴琴弦直徑(密度)概算問題
電腦在古琴音樂研究中的初步應用
古琴譜的電腦識別演奏與MIDI古琴
用數碼科技藝術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繼承
電腦在古琴研究中的應用
第四部分
記敘回憶
查阜西先生對現代琴學的貢獻
紀念琴家謝孝蘋先生
回憶琴家顧梅羹先生
憶往思來
記今虞琴社的一些活動
您的利于世精神永遠引導著我們前進
在紀念查阜西老師誕辰一百二十周年時寫給他的一封信
憶往思來音樂會節(jié)目自我介紹
陳長林習琴七十年古琴音樂會(第一場)節(jié)目介紹
憶往思來音樂會節(jié)目自我介紹
陳長林習琴七十年古琴音樂會(第二場)節(jié)目介紹
閩韻古琴教學簡介
舉辦音樂會時答友人問
少兒學琴 兼談家傳
短清孤館憶學琴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xù)一)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xù)二)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xù)三)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xù)四)
短清孤館憶學琴(續(xù)五)
父親陳琴趣的兩首詩
第五部分
信件交流/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一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二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三及回文體《普庵咒》
與馬來西亞琴友陳松憲交流《花宮梵韻》之四
與香港琴友謝俊仁交流音律問題之一
第六部分
附錄
附錄一 陳長林簡歷/
附錄二 陳長林琴學經歷大事記
附錄三 陳長林講座一覽表
附錄四 音像及有關介紹報道
附錄五 《陳長林古琴專輯》、《陳長林古琴譜集》目錄
附錄六 有關介紹文章
后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