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化的進程,離散文化理論已成為21世紀的主要批評理論之一。離散一詞在文學和文化研究中包括文化的跨民族性、文化翻譯、文化遷徙、文化混合等內(nèi)涵。該書理論闡述與文本討論并舉,目的在于通過對離散批評理論的闡釋,和用此理論具體分析文本的實踐,達到獲得一種離散批評視角的目的、所選論文作者的文化背景十分多元,有亞裔美國人,非洲裔英國人,南亞裔加拿大人,印度裔南非人,日本裔巴西人、華裔加拿大人等等。這些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離散群體,用他們細膩而生動的個體經(jīng)歷展示出離散群體的關注、困惑和訴求,其中一些問題和主旨是許多其他文學批評理論尚不曾涉及的。該書為高校相關課程和研究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族裔文學批評讀本,也為21世紀的族裔文學提供了跨民族研究的新視野。
徐穎果,天津理工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國務院特貼專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通訊鑒定專家,天津市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學會理事,天津理工大學美國華裔文學研究所所長。近年來主要從事當代美國文學的教學與研究,成果多為美國族裔文學研究、文化研究和美國女性文學研究;發(fā)表論文60余篇,出版學術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省部級項目6項,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獲省部級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
緒論
第一部分
離散與文化記憶
美國是后殖民主義嗎:跨國主義、移民及種族離散理論的歷史與前瞻
去國家化之再探:理論十字路口的亞美文化批評
語言問題
離散時代的種族特征
后殖民主義問題再思考
離散文化視角下的美國文學及其發(fā)展趨勢
第二部分
乘巴士漂零異鄉(xiāng)——雷金納德·麥克奈特、后現(xiàn)代主義與回歸主體
從南亞到南非:后殖民時代的其他離散
族群研究
舊離散、新跨國以及全球華裔英語文學
雙重否定的修辭格——加拿大華裔離散文學
邁向南北視角:凱倫·山下跨國地理中的日裔遷徙
《唉咿!亞裔美國作家選讀》序言
《大唉咿!亞裔美國作家文選》序言
重讀《唉咿!》:寫在修訂版之前
華裔和日裔美國文學簡介
后記
離散建基于異質(zhì)的歷史與文化特性,以及為性屬、階級、性取向、代際差異、語言渠道、歷史經(jīng)驗與地理位置所區(qū)分的、論爭的場所。離散是流動的、隨著歷史變化的,不是固定的或前給定的。
研究離散的學者已經(jīng)用材料證明,文化記憶是怎樣能被商定的、索取的與發(fā)明的。離散作家、詩人與藝術家,已經(jīng)使用集體記憶,來記錄其社群與團體的傳統(tǒng)、儀式與歷史。這種記憶對于邊緣化團體來說尤為重要,比如說在加拿大有被征服歷史的中國、南亞、加勒比黑人、厄立特里亞、“穆斯林”等的婦女。在這一卷接下來的章節(jié)中,我們能聽到離散學者的聲音,其歡樂與悲哀使我們從他們的視角了解其家庭、社群與社會。這些敘述展示了過去與現(xiàn)在、個人與集體、權力與無權、懷舊與創(chuàng)傷、意識與無意識、恐懼與欲望之間動態(tài)的協(xié)商。作家們追憶所遺忘、被壓抑的事情,為他們的過去作證;它們是反記憶,是對社會正義的追求。
通過追憶與為記憶提供材料的活動,一些離散婦女已經(jīng)能夠反抗對其個人與歷史作為“他者”(Others)的定義。這一卷中所收錄的婦女的批評性回憶,展示了邊緣化的、族裔的、種族化的社群是如何定義他們自己的,以及記憶是怎樣作為催化劑,實現(xiàn)自我恢復與社群建設的。他們的敘述指出了解過去并向它學習的新方法,展示了記憶是怎樣幫助收回被征服團體的審美遺產(chǎn),并使其集體反抗性別歧視、階級歧視、種族主義與異性戀主義的記憶保持鮮活的。然而,記憶并不是簡單地記錄過去,而是促使我們擁有新的發(fā)音方式,從而將我們從過去中解放出來,因為它已為現(xiàn)在與未來所知。
如果用某物來為記憶、移位以及保羅·吉爾羅伊所謂的離散跨國社群的“根與路”作喻,那就會是銀杏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