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經濟課》廣大讀者朋友可以直接聆聽現任哈佛明星教授的觀點箴言,親歷他們在金融危機前后的政策觀點的變化,體味他們的心路歷程,包括從明星教授薩默斯有趣的傳奇生涯,到耳熟能詳的曼昆教授的趣味經濟學觀點,再到巴羅、庫鉑的犀利言詞,《哈佛經濟課》將展示大多數哈佛經濟學教授們的觀點,多角度、多方面地呈現了哈佛經濟學家的個人及學術風采。
第一章 為什么哈佛經濟學者“官員”多
第一節(jié) 哈佛教授那些俗事:跳槽、變性和吃飯俱樂部
第二節(jié) 哈佛的學生很青睞政府嗎
第三節(jié) 經濟學界也有“羅斯柴爾德家族”嗎
第四節(jié) 為什么哈佛不直接招官員當教授
第五節(jié) 美國精英的第一大本營
第二章 曼昆的教科書為什么如此流行
第一節(jié) 為什么曼昆的經濟學如此流行
第二節(jié) 薩繆爾森的最大成就:是不是就一本《經濟學》
第三節(jié) 最短的教科書和最長的教科書誰會占上風
第四節(jié) 為什么最牛的雜志“哈佛”沒有冠名權
第五節(jié) 哈佛黃金一代是怎么煉出來的
第三章 九個經濟學家十種經濟學建議
第一節(jié) “九個經濟學家十種意見”是錯的嗎
第二節(jié) 為什么美國人不喜歡最早的“市場經濟”
第三節(jié) 為什么巴羅和薩默斯的課聽起來都不怎么樣
第四節(jié) “占領華爾街”是歡迎斯蒂格利茨還是趕走曼昆
第五節(jié) 最偉大預言家的五大預言:這可不是玩笑
第四章 前蘇聯教授的陰謀是讓美國科學家變懶嗎
第一節(jié) 前蘇聯教授的最大長處是讓美國科學家變懶嗎
第二節(jié) 為什么加州盛產美酒還要進口法國葡萄酒
第三節(jié) 為什么市場上“美國制造”占據90%份額
第四節(jié) 禁止密西西比河東西的貿易往來,會讓美國人的生活更美好嗎
第五節(jié) 為什么中國制造只能換好萊塢大片的生意
第五章 為什么街角咖啡店總有賣不完的面包圈
第一節(jié) 什么成就了宜家的世界家具帝國
第二節(jié) 為什么街角咖啡店總有賣不完的面包圈
第三節(jié) 誰決定一棵圣誕樹的價格
第四節(jié) 湯姆·克魯斯為什么不去推銷汽車保險
第五節(jié) 除了錢之外,還有別的東西在掌控世界嗎
第六章 猩猩如何當選為最好的經濟學家
第一節(jié) 為什么猩猩比專家做得還好
第二節(jié) 為了三塊錢的代金券花五塊錢很舒服
第三節(jié) 人們?yōu)槭裁磁抨牭却龎浩?
第四節(jié) “看得見的商品”就值得信賴嗎
第五節(jié) 魯濱遜經濟世界的現實會成真嗎
第七章 為什么蘋果手機比其他手機更暢銷
第一節(jié) 為什么音樂能影響美酒的銷量
第二節(jié) 不按常理出牌的怪家伙是怎么賺錢的
第三節(jié) 中國人和美國人都依賴廉價嗎
第四節(jié) 墨西哥的毒品戰(zhàn)爭為什么殃及美國
第五節(jié) 為什么糧店拼命打折也不能吸引顧客
第八章 為什么美國孩子輸在起跑線,卻贏在終點
第一節(jié) 收入上的大贏家為什么是幸福上的小贏家
第二節(jié) 為什么輸在起跑線,照樣可以贏在終點
第三節(jié) 美國人一年生產多少財富
第四節(jié) 老年人優(yōu)惠為什么如此多此一舉
第五節(jié) “看不見的手”真的存在嗎
第九章 自由女神像的燈塔誰來看管
第一節(jié) 鄰里守望是讓美國人互相監(jiān)視嗎
第二節(jié) 靠公開信息解決污染問題可能嗎
第三節(jié) 美國海軍每年操縱密西西比河的洪水嗎
第四節(jié) 讓犯罪組織竊喜的手機(簽約)規(guī)定
第五節(jié) 拆分和政府管制造就更多的反公有資源嗎
第十章 全球變暖是陰謀,能源危機是幌子嗎
第一節(jié) 哥本哈根會議為什么必然失敗
第二節(jié) 低碳經濟是美國經濟突圍的秘道嗎
第三節(jié) 防止地球氣溫變暖成了低碳經濟唯一的旗號嗎
第四節(jié) 中美兩國為什么聯合抵制歐洲的碳交易航空制度
第五節(jié) 為什么經濟學家對哈佛低碳運動冷眼旁觀
第十一章 社會保障是美國的頑疾嗎
第一節(jié) 美國的福利基金制度是小而不能倒嗎
第二節(jié) 慈善幫了美國窮人的倒忙嗎
第三節(jié) 美國中產為什么也在高喊“誰來拯救我”
第四節(jié) 被保險公司敲詐和反敲詐的時代
第五節(jié) 向美國醫(yī)療衛(wèi)生業(yè)開刀嗎
第十二章 星巴克咖啡為什么賣得這么貴
第一節(jié) 一杯星巴克咖啡的成本是多少
第二節(jié) 彩色照片為什么比黑白照片的成本低
第三節(jié) 誰敗壞了美國家庭農場的名聲
第四節(jié) 買超市的廉價蔬菜,還是買農場的有機蔬菜
第五節(jié) 比爾·蓋茨退學引發(fā)怎樣的經濟學思考
第十三章 百事和可口可樂該如何競爭
第一節(jié) 刺向競爭兩方的雙刃劍——價格競爭
第二節(jié) 為什么亞馬遜不敢擴張到中國
第三節(jié) 為什么他們要逮捕哈佛的“羅賓漢”研究員
第四節(jié) 從黑箱到半透明:企業(yè)在哈佛的心路歷程
第五節(jié) 加州電力行業(yè)結構的差別是如何形成的
第十四章 美國人需要兩只獅子,還是一只狼
第一節(jié) 為什么大家都喜歡拿壟斷公司開涮
第二節(jié) 產業(yè)組織經濟學能幫你什么
第三節(jié) 你能從自來水公司那兒討回公道嗎
第四節(jié) 阿巴·勒納的奇特人生:不在哈佛的哈佛經濟學家
第五節(jié) 斷折的曲線和人生:最偉大的主流經濟學背叛者斯威齊
第十五章 為什么耐克的工廠要設在泰國
第一節(jié) 為什么哈佛給教授“背黑鍋”
第二節(jié) 哈佛教授的工資和畢業(yè)生薪酬的小秘密
第三節(jié) 哈佛在金融危機中到底損失了多少
第四節(jié) 企業(yè)是誰的:奧利佛·哈特和剩余所有權
第十六章 為什么AA制是美國情人們的慣例
第一節(jié) 你的消費習慣是長的還是圓的
第二節(jié) “偏好說法”你喜歡哪一種
第三節(jié) 主婦和銀行柜員誰說得對,花錢和存錢到底啥關系
第四節(jié) 花錢多少是個底線
第五節(jié) 為什么不要向你的約會伴侶提錢
《哈佛經濟課》:
2011年10月中文版的《哈佛商業(yè)評論》刊出一篇文章《關于跳槽的四個謬論》,作者是西班牙企業(yè)學院的管理學教授莫妮卡·哈默利。莫妮卡是一位長期關注世界大企業(yè)機構薪酬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學者,在這篇文章里她指出:“換個東家就能更快地升至高層職位嗎?根據我的研究。答案是否定的。事實上,我在研究中發(fā)現了關于經理人職業(yè)發(fā)展的四大謬論,‘跳槽族更容易高升’便是其中之一!倍宜進一步指出,在職場當中“大魚不去小池塘”也是經不起實際檢驗的說法之一,非但“大魚可能進小池塘”,而且離開知名公司(這里“知名公司”是指被《財富》雜志評為“最受推崇的企業(yè)”或上了類似排行榜的企業(yè))的經理人中,64%會去那些不在榜單上的公司。
“跳槽”,對于身處企業(yè)職位激烈競爭的年輕人,當然不是什么稀奇事情。抱怨職場天花板,腳底板抹油,炒老板的魷魚還是某些人的談資之一。反過來,人們都很羨慕像教授、公務員、社會工作者這些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身份。
有些人直言不諱地聲稱:跳槽只是競爭性企業(yè)才有的。言外之意,跳槽事件應該很少會發(fā)生在相對穩(wěn)定的職業(yè)身份上,特別是教授,加上某種神圣的文化光環(huán),教授跳槽,幾乎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象牙塔尖的神靈們怎么會做俗人的事情呢?真實的一面是,象牙塔尖相對穩(wěn)定的一批神靈們,哪怕是身處世界學術最高殿堂的哈佛教授,跳槽實際也是家常便飯。就跳槽的頻率和總數來說,教授們作為跳槽族更加活躍,甚至名氣越大,學校越好,跳槽的功夫也越高。而且他們和俗人一樣,面臨著種種跳槽的壓力和競爭,甚至在工資和報酬的問題上,煩惱多過普通人。
現在哈佛大學的經濟系班底,還是前任校長薩默斯的底子。據說,薩默斯最突出的貢獻是在“執(zhí)政”的幾年里,從本校的老師中提了兩個人做了榮譽教授。榮譽教授是最高的學銜,屬于可以“拿錢不做事”的鐵飯碗。哈佛這樣的頂級大學,吃這種鐵桿糧食的人,也屈指可數。其他的教授,比如終身教授、講習教授、副教授之類的人都得自食其力,拿項目,爭地位,還要不斷和三個問題糾纏。這三個問題,其實和普通人的職場問題沒有本質的區(qū)別:第一,接下來假如高升一步,變成榮譽教授,跟所有的競爭者說再見,憑資格吃飯,如果不能,那么是不是考慮到一個小點的地方找飯吃;第二,如果不能成為榮譽教授,那么馬上可能有經費縮減難題,講習教授和研究型的教授,如果沒有了項目費,申請不到課題,沒客戶支持,第二年就沒法繼續(xù),連工資都發(fā)不出來,只能另謀高就或者下海;第三,勉強保住現有地位,怎么頂住外來的和尚們競爭。薩默斯以前的老傳統證明,榮譽教授的校內升遷率異常地低,靠苦挨是不會有出路的?纯垂鸾洕惮F任教授們的履歷,雖然哈佛畢業(yè)的不少,可是有對面的麻省理工學院經歷的更多。麻省理工的經濟學如今可是美國的頭號招牌,任何一位哈佛經濟系教授對于潛在的競爭者都不敢掉以輕心。
在哈佛的榮譽教授里,阿羅肯定算得上佼佼者。
不過一般人不知道,他也是斯坦福大學的榮譽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斯坦福崛起的時候,哈佛起初沒有讓他做榮譽教授,結果阿羅跳槽到了財大氣粗的斯坦福大學。很快哈佛校方后悔了,斯坦福商學院這個對手的崛起,讓沃頓商學院十分頭疼,為了挽回損失,哈佛又開出高價,將阿羅請回哈佛。這件事可算得上大教授們跳槽的一個經典案例。薩繆爾森得諾貝爾獎比阿羅還早,卻沒能留在哈佛,原因是哈佛當時并不打算給他終身教授一職,一來二去,薩繆爾森只得在哈佛對面的麻省理工安營扎寨了。有些根本沒有機會角逐哈佛的人,則只好遠走他鄉(xiāng),跑到一些更加偏遠的學校甚至第三世界國家的大學任教。中國經濟學界的周恒甫教授自嘲是“三五流經濟學家’’的說法,很大程度上也是與當年的任教情況有關。
其實,即使在哈佛經濟學者們自己的認識里,這也不是什么難堪的事情。經濟學的基礎是理性,理性人都是自私的,教授也是人,自然不能免俗。有些教授認為,學術能力和工資待遇是存在某種等價關系的。學術本身無價,但做學術還是有價格的,同樣存在一個學術界市場,開價高的雇傭方,往往也就能吸引最優(yōu)秀的人才;反過來,學術能力強的也會開出高的要價,證明自己的學術能力。
自從芝加哥學派的斯蒂格勒的《知識分子與市場》一書出版,這就是一種學術界的共識。只因信息不對稱,大眾還沒有獲得普遍的認識而已,即使在美國,人們也很少對大學教授們這一特點有多少清楚的認識(當然,有些學生最后走出學術界,跑到世界銀行或者政府或者華爾街工作,那是另一回事情了)。
教授們在工資問題上不能免俗,斤斤計較是常事,碰到某些強大的傳統阻力,有些人不得不付出身體改良的代價,甚至還要建立社交圈子保護自己的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