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世界的十天(蘇聯(lián)誕生的親歷實錄 十月革命的經(jīng)典史詩)
定 價:48 元
叢書名:鐵血文庫
- 作者:(美)里德 著,李娜 等譯
- 出版時間:2015/1/1
- ISBN:9787538745573
- 出 版 社:時代文藝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H31
- 頁碼:393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1
- 開本:16開
《震撼世界的十天》是美國著名記者約翰·里德在親歷十月革命之后寫成的紀實作品,由于取材的嚴謹、立場的客觀,被譽為不可多得的研究十月革命的經(jīng)典文本。從革命前夜的準備,到突發(fā)的起義;從蘇維埃政府的宣告成立,到舊勢力的敵對狀態(tài);從頒布重要的蘇維埃法令,到最后撲滅反革命武裝的垂死反攻;從不為一般市民理解與接受,到獲得工、農(nóng)、兵大聯(lián)盟的徹底支持……書中詳細地描述了革命進程中種種微妙的變化?陀^而非意識形態(tài),感性而非教條式,被譽為“二十世紀影響深厚、最重要的報告文學”。
● 蘇聯(lián)誕生的親歷實錄 十月革命的經(jīng)典讀本 ● 了解蘇共建立政權(quán)的最權(quán)威最真實的紀錄檔案 ● 歷史上最重要事件的見證,曾被斯大林列為禁書 ● 新聞評論與紀實文學相融合的典范
約翰·里德,美國著名的詩人、記者。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里德從美國到了歐洲,游歷多國,最終到達俄國,并親歷了十月革命全過程。1919年,被指控犯有煽動罪,重返蘇聯(lián)。1920年逝世之后,被葬于紅場。
譯者序
內(nèi)容導讀
自序
解釋與說明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風暴來臨
第三章 前夜
第四章 臨時政府倒臺
第五章 一往無前
第六章 救國革命委員會
第七章 革命前線
第八章 反革命
第九章 勝利
第十章 莫斯科
第十一章 奪取政權(quán) 譯者序
內(nèi)容導讀
自序
解釋與說明
第一章 背景
第二章 風暴來臨
第三章 前夜
第四章 臨時政府倒臺
第五章 一往無前
第六章 救國革命委員會
第七章 革命前線
第八章 反革命
第九章 勝利
第十章 莫斯科
第十一章 奪取政權(quán)
第十二章 農(nóng)民代表大會
附 錄
內(nèi)容導讀
1917年,一件撼動整個世界的大事發(fā)生了。
它就是俄國的十月革命。無論評說如何,它都已經(jīng)也將繼續(xù)給這個世界留下深深的印記。為什么要讀歷史?不是害怕忘記,而是不能失憶。或許,有一句話其實我們應該這樣說:我憶故我在。失憶的人也一同失去了自我,一個人能夠記憶多少他的自我才有多少。如果我們對當下之前的一切一無所知,那么所謂“思考”只是一種想象的存在。現(xiàn)在,美國記者和社會主義者約翰里德,親歷并記下了這開辟人類新紀元的十天,為后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第一手歷史資料。
偉大的時刻成就了偉大的書。這是一部史詩般的報告文學。閱讀它,能夠讓你走進歷史的縱深,直面那一幕幕觸動內(nèi)心的生活場景。它能夠為你還原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重現(xiàn)那波詭云譎的社會畫面!斑@是世界上第一本詳盡記述十月革命的歷史性文獻”。它是一件歷史標本,也可以說是歷史的腳本。它是創(chuàng)世紀,也可以說是啟示錄。它能讓你感受到,歷史并不遙遠。
所以,本書所述永遠都是一部鮮活的歷史。所謂革命,也許一直都在發(fā)生。但是,還很少有人像里德這樣生動地記載過。是的,一顆詩人的心靈,一雙記者的眼睛,它會為你講述什么呢?歷史,就是讓有心人去看見滄桑,就是從過往看見它的來世。這一點里德做到了。
1919年第一版的時候,它就成為暢銷書。它曾經(jīng)為列寧所推薦,被愛森斯坦改編為同名電影。它已經(jīng)成為歷史閱讀中不可遺漏的經(jīng)典。歷史是怎么形成的?社會是如何變化的?人與人類的命運又是怎么一回事?這本書都能夠帶給你深刻的認識。這本書還能夠帶給你俄國人的感知,美國人的視角,最后是中國人的況味。
這是一本名副其實的長銷書,時至今日仍然不斷再版,將來也必會如此。十月革命震撼了世界,而且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歷史進程。了解那場革命,這可以說是最好的一本書,或者說是首選的書!
自序
這本書是劇變歷史的一塊切片。那也是一段我親眼見證的歷史。它不是要刻意塑造什么,而是要詳細記敘那一場十月革命。布爾什維克走在工人士兵的最前列,奪取了俄羅斯的國家政權(quán),把它放在了蘇維埃的手中。
自然,書的大部分都與“紅色彼得格勒”有關。這是國家的首都,又是起義的中心。讀者必須認識到,彼得格勒發(fā)生的事幾乎全俄羅斯到處都在重復。只不過激烈的程度或大或小,或者發(fā)生于不同的時間間隔。
我正在寫作幾本書,這是第一本。對于這本書,我必須嚴格限制為事件的“記錄”。我必須親眼看到,親身經(jīng)歷。它們必須有可靠的證據(jù)支撐。書的前兩章,大體勾畫了十月革命的背景和原因。我知道,這兩章讀起來索然無味。不過,對于接下去的內(nèi)容理解它們必不可少。
許多問題自己就會出現(xiàn)在讀者的腦海。什么是布爾什維克主義?布爾什維克建立的政體是怎樣的?如果說布爾什維克在十月革命前擁護立憲會議,那么為什么他們后來又武力解散了它?還有,直到布爾什維克成為顯然的危險,資產(chǎn)階級都是反對立憲會議的。但是,為什么他們后來又擁護它?
在這里,上述以及其他許多問題都無從回答。《從科爾尼洛夫到布列斯特和約》是我的另一本書。那本書中,我探究這場革命的脈絡,一直到蘇德議和的過程。在那里,我解釋革命組織的起源與功能、民心民意的演變、立憲會議的解散、蘇維埃的國家政體,以及布列斯特談判的過程和結(jié)局。
思考布爾什維克興起的時候,我們有必要了解俄國的經(jīng)濟生活和國家軍隊。它們的瓦解不是在1917年11月7日,而是在好幾個月之前。這是一系列社會進程的必然結(jié)果。它遠在1915年的時候就開始了。在沙皇宮廷的操縱下,腐朽反動分子對俄羅斯進行蓄意破壞,以求單獨與德國謀和。前線武器匱乏,導致了1915年夏天的大撤退。于是,軍隊和大城市食品短缺。到1916年的時候,制造和運輸業(yè)已經(jīng)崩潰。現(xiàn)在我們知道,所有這些都是大肆破壞的一部分。它們都被二月革命及時制止了。
新政權(quán)的最初幾月,盡管大革命之中世事紛亂,但是當世界上最受壓迫的一億六千萬人民突然間實現(xiàn)自由,實際上無論是國內(nèi)局勢,還是軍隊的戰(zhàn)斗力都得到了改善。
不過“蜜月”短暫。有產(chǎn)階級想要的只是一場政治革命。政權(quán)從沙皇手里拿來,然后交給他們。像法國或美國那樣,他們想讓俄羅斯組建為一個憲政共和國。或者像英國那樣,俄國應成為君主立憲制國家。另一邊,人民大眾想的是真正的工農(nóng)民主政治。
《俄羅斯來信》是威廉?英格利希?沃林的一本書,記述1905年的那場俄國革命。他極好地描述了俄國工人的思想狀態(tài)。后來,他們幾乎一致支持布爾什維克。他寫道:
他們(勞動人民)認為,即使是在自由政體之下,如果政權(quán)落入其他社會階級之手,那么他們?nèi)匀豢赡芾^續(xù)忍饑挨餓。
俄國工人滿懷革命熱情與精神。不過,他們既不狂熱教條,也不缺乏謀略。他們時刻準備戰(zhàn)斗,但是又不忘進行研究。在全世界的工人當中,只有他們從實際經(jīng)驗中學到了這些。他們準備就緒,愿意與壓迫者戰(zhàn)斗到底。壓迫者,也就是資產(chǎn)階級。不過,他們并沒有忽視其他階級的存在。在即將到來的激烈斗爭中,他們只是要問,其他階級是站在這一方還是那一方。
他們(工人)完全同意,我們(美國)的政治制度比他們的優(yōu)越。但是,他們并不急著要把一個暴君換成另一個暴君(指資產(chǎn)階級)。
在莫斯科、里加和敖德薩,俄羅斯工人被大批地槍斃、處決。俄羅斯每一所監(jiān)獄關押的更是不計其數(shù)。他們還被流放到荒原和北極。他們付出這樣的代價,不是為了換取那可疑的恩惠,就像高菲特和克里布溪的金礦工人。
俄羅斯社會就這樣前進著。在俄國對外戰(zhàn)爭期間,社會革命緊接政治革命而到來。社會革命又以布爾什維克的勝利為頂峰。
AJ沙克先生是俄羅斯新聞社在美國的主管。他反對蘇維埃政權(quán),還撰寫了《俄羅斯民主的誕生》一書。他在書中這樣說:
布爾什維克組建他們自己的內(nèi)閣。尼古拉斯?列寧任總理,里昂?托洛茨基做外交部長。二月革命之后,他們的上臺已經(jīng)不可避免。這幾乎立即就成為一件顯然的事。經(jīng)過那次革命,布爾什維克的歷史就是他們穩(wěn)步壯大的歷史。
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經(jīng)常強調(diào)俄羅斯工人的“愚昧無知”。確實,他們?nèi)鄙傥鞣矫褡宓恼谓?jīng)驗。不過,他們自發(fā)組織的鍛煉非常充分。在1917年,俄羅斯消費者合作社的成員就超過一千兩百萬。蘇維埃本身就是他們組織天才的絕佳證明。而且,在社會主義理論與實用方面,他們受到的教育是如此良好。也許,世界上還沒有哪一個民族能夠像這樣。
所以,威廉?英格利希?沃林這樣描述他們:
俄羅斯勞動人民大部分都能讀能寫。多年以來,這個國家的局勢如此動蕩不安,結(jié)果,他們獲得了領導能力的優(yōu)勢。他們中間不僅個人有才有智,而且大多數(shù)是同樣革命的受教育階層。他們懷抱復興俄羅斯政治與社會的理想,轉(zhuǎn)向了勞動人民。
很多作家都這樣辯解他們對蘇維埃政權(quán)的敵意。他們說,俄國革命的最后階段,不過是“正派”人士在反抗布爾什維克的野蠻攻擊。然而,正是那些有產(chǎn)階級,當意識到人民革命組織力量壯大時,他們進行破壞和清掃,想阻止這場革命。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有產(chǎn)階級最后使出了不顧一切的手段。為了瓦解克倫斯基內(nèi)閣和蘇維埃,交通運輸被擾亂,國內(nèi)紛爭被挑起。為了破壞工企委員會,廠房被關閉設備被停轉(zhuǎn),燃料和原料遭到搬移。為了破壞前線的陸軍委員會,死刑被恢復,軍事失敗受到縱容。
這一切無異于是布爾什維克之火的絕佳燃料。通過階級斗爭的宣揚、蘇維埃至上的維護,布爾什維克對有產(chǎn)階級進行了反擊。
布爾什維克與有產(chǎn)階級是兩個極端。其他派系全心全意或半冷不熱地支持他們。他們之間就是所謂的“溫和派”社會主義者,即孟什維克、社會革命黨和幾個小黨派。這些群體也遭到有產(chǎn)階級的攻擊。但是,他們的反抗力量被自己的理論綁住了手腳。
大體上,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認為,俄國在經(jīng)濟上還不到社會革命的成熟階段,只有政治之外的革命才有可能。根據(jù)他們的闡釋,俄國大眾所受的教育不足以接管政權(quán)。任何這樣的嘗試都會不可避免地導致反動。某些無情的機會分子可能借以復辟舊政權(quán)。后來,“溫和派”社會主義者的結(jié)果就是這樣。當他們被推上臺,卻害怕使用手中執(zhí)掌的權(quán)力。
他們相信,俄羅斯必須經(jīng)過為西歐所熟知的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階段,最后才能同世界其他國家一道,建立完全成熟的社會主義。所以,他們自然贊成有產(chǎn)階級的觀念,俄羅斯必須首先成為一個議會制國家——雖然帶著西方民主政治的某些改良。結(jié)果,他們堅持要與有產(chǎn)階級進行政權(quán)上的合作。
從這一點出發(fā),他們擁護資產(chǎn)階級只是一步之差的事!皽睾团伞鄙鐣髁x者需要資產(chǎn)階級,但是,資產(chǎn)階級并不需要“溫和派”社會主義者。所以結(jié)果就是,當有產(chǎn)階級變得越來越堅持,社會黨人的部長們便不得不讓步,一點一點地放棄他們的整個綱領。
最后,當布爾什維克推倒這完全虛妄的妥協(xié)時,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才發(fā)現(xiàn)自己是在為有產(chǎn)階級那一方而戰(zhàn)。當今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國家都能看到同樣的現(xiàn)象。
在我看來,布爾什維克不是一股破壞性力量,而是俄羅斯唯一一個政黨,擁有自己的建設性綱領,并有力量讓它在這個國家付諸實現(xiàn)。如果他們當時沒有接手政權(quán),那么我毫不懷疑,德意志帝國的軍隊12月份就會出現(xiàn)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沙皇又會再一次騎在俄羅斯人民的頭上。
蘇維埃執(zhí)政整整一年后,流行的說法仍然把布爾什維克起義視為是“冒險”。那的確是一場冒險,是到目前為止人類最了不起的冒險之一。他們引領勞苦大眾傲然走進歷史,把一切都傾注在普遍而簡單的社會要求之上。機構(gòu)已經(jīng)建立,大莊園的土地將在農(nóng)民中進行分配。工會和工企委員會,正在那里著手讓工人來支配工業(yè)。每一個村、鎮(zhèn)、市、區(qū)和省,都有工人、士兵和農(nóng)民代表蘇維埃,準備著承擔地方上的行政事務。
無論怎么看待布爾什維克,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俄國革命是人類歷史的偉大事件。布爾什維克的興起是具有世界意義的現(xiàn)象。歷史學家搜尋巴黎公社的事件記錄,不放過最微小的細節(jié)。正像那樣,他們也會想著去知道1917年11月的彼得格勒發(fā)生了什么,想知道驅(qū)動人們的那種精神,想知道領導者的容貌、言談和舉止。正是帶著這個想法,我寫下了這本書。
在這場斗爭中,我的同情心是有所偏向的。不過,講到那些偉大的日子,我努力用職業(yè)記者的眼睛去觀察那些事件。我關注的是對真相的記錄。
約翰里德
1919年1月1日于紐約
第一章背景
1917年,時近9月末,一位社會學外籍教授在俄羅斯訪問,于是來彼得格勒看我。他從商人和知識分子那里聽說,革命正在平息。教授為此寫了一篇文章,然后在這個國家四處周游,參觀工業(yè)市鎮(zhèn)和農(nóng)民社區(qū)。令他驚訝的是,革命似乎正如火如荼。在勞工和農(nóng)民階層當中,常常能聽到這樣的言談,“所有土地歸農(nóng)民,所有工廠歸工人。”如果教授還到過前線,他會聽到整個軍隊正在談論“和平”。
教授感到迷惑,不過他實在是不必如此驚奇,兩種觀察都是正確的。有產(chǎn)階級變得越來越保守,人民大眾卻更加激進。
商人和知識階層存在一種普遍感覺,革命已經(jīng)走得夠遠了,再也不能這樣下去,該是安定的時候了。占主流的“溫和派”社會主義黨團同樣有這種情緒,“護國派”孟什維克和社會革命黨人也是如此,他們支持克倫斯基的臨時政府。
10月14日,“溫和派”社會主義者的機關報稱:
革命的戲劇共有兩幕:推翻舊政權(quán),然后建立新政權(quán)。第一幕已經(jīng)拖得夠長了,現(xiàn)在到了上演第二幕的時刻。這一幕是來得越快越好。正如一位偉大革命家所說,“抓緊吧,朋友,讓我們結(jié)束這場革命。時間拖得太久,革命的果實也不會到手”。
然而,在工人、士兵和農(nóng)民中間,“第一出戲”還沒有謝幕的感受揮之不去。在前線,軍官習慣于不把部下當人看,陸軍委員會一直與他們沖突不斷。在后方,農(nóng)民選出了土地委員會,但是他們被扔進了監(jiān)獄,因為他們試圖執(zhí)行政府的土地規(guī)定。工廠里的工人,則正在與黑名單和閉廠停工做斗爭。更有甚者,政治流亡者想要回到祖國,卻被當作“不良”公民關在國門之外。某些人從國外回到了家鄉(xiāng),但又面臨著告發(fā)。接著,他們因為1905年的革命行為遭到監(jiān)禁。
面對人們的各種不滿,“溫和派”社會主義者只有一個答復:等到12月份召開立憲會議再說。人民群眾對此自然還是不滿意。立憲會議的確是好,但無論有沒有立憲會議,某些事都必須確切落實下來。為了這些事,俄國革命爆發(fā),為了這些事,革命烈士埋骨于戰(zhàn)神廣場荒涼的同志墓。這些事就是:和平、土地和工人的產(chǎn)業(yè)支配權(quán)。立憲會議已經(jīng)延期又延期,還可能再次延期。他們要挨到人民大眾充分平靜,也許連要求都改變了!不管怎么說,那場革命已經(jīng)過去8個月,但還是看不到多大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