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一爐香的氤氳;看,一瓶花的姿態(tài);聽,一尾琴上的琤琮;賞,一塊石的風骨……俱是水流云在,妙處難與君說。優(yōu)雅并未遠去,清韻猶有余響,在這被功利心挾裹的年代,讓我們沉下心來,領略久違的鑒賞之趣、器物之美。
近時,世人好蓄茶與墨,閑暇輒出二物校勝負,云:“茶以白為尚,墨以黑為勝!庇杓炔荒苄#瑒t以茶校墨,以墨校茶,未嘗不勝也!
——蘇軾《東坡論文房》
夫幽人韻士,屏絕聲色,其嗜好不得不鐘于山水花竹。夫山水花竹者,名之所不抂,奔競之所不至也! ——袁宏道《瓶花引》
坐雨閉窗,午睡初足,就案學書,啜茗味淡,一爐初爇,香靄馥馥撩人!
——屠隆《香》
編輯推薦“紅雨亂飛,閑花笑也;綠樹有聲,閑鳥啼也;煙嵐滅沒,閑云度也;藻荇可數,閑池靜也;風細簾清,林空月印,閑庭悄也!泵鞔∑肺募胰A淑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悠然閑適的生活圖景,而他就在這閑花、閑鳥的陪伴下,隨興抽檢,隨意摘錄,編選了一本小品文集,自謂“非經,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種閑書而已”。古代小品文短小雋永,活潑靈動,饒有情趣,富于美感。其內容自由而廣泛,可謂包羅萬象,如山水園林、花鳥蟲魚、琴棋書畫、清言妙語等,表現世俗生活的閑情逸致和平凡人生的喜怒哀樂。這里有風舞霞飛的美景,有花開鳥鳴的風情,有人與自然的和諧,更有看透塵世紛擾的安寧和恬靜。偶爾的清閑,讓我們回歸自己和內心,靜觀世間繁華,我心自安然恬淡。因為安心,所以從容;因為從容,所以優(yōu)雅。一生太短,一世太半長,奔波于塵世的我們,渴望偶爾走出喧嘩,面朝大海,看春暖花開,在自然天地問尋找迷失的自我,或許你正在旅途,那么,帶上這套《閑雅小品叢書》,且走且吟,或許你無法出行,只能在斗室中忙碌,那么,在倦意來襲時,翻翻這套《閑雅小品叢書》,領略一番紙上山水。
瓦爾登湖邊的隱士梭羅曾說過:“有時間改善自己靈魂資產的人享有真正的閑暇之樂!庇骷沂挷{則認為:“真正的閑暇并不是說什么也不做,而是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痹陉P于“閑”的問題上,中西方的哲人賢士有著驚人的共識。但在中國的古典語境里,閑情所包含的意蘊更復雜,指向更嚴肅,是一個可以自成體系的文化與人生命題。
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明代學者高濂道:"心無馳獵之勞,身無牽臂之役,避俗逃名,順時安處,世稱曰閑!遍e的對立面并非是忙,而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空虛無聊。如何在人為物役,雜務纏身的有限生命里,獲得并有價值地度過閑暇時光,是體現一位士大夫、一個真正的君子,其所有情趣、性靈、胸襟的關鍵所在。
鐘鼎卣彝,書畫法帖,窯玉古玩,文房器具、投壺博弈、花鳥蟲魚……消磨永日,使人樂而忘饑。不僅是閑暇的填補,更賦予了情趣與志向上的意義,是阻隔塵俗骯臟的屏
瓦爾登湖邊的隱士梭羅曾說過:“有時間改善自己靈魂資產的人享有真正的閑暇之樂。”英國作家蕭伯納則認為:“真正的閑暇并不是說什么也不做,而是能自由地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痹陉P于“閑”的問題上,中西方的哲人賢士有著驚人的共識。但在中國的古典語境里,閑情所包含的意蘊更復雜,指向更嚴肅,是一個可以自成體系的文化與人生命題。
孔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明代學者高濂道:"心無馳獵之勞,身無牽臂之役,避俗逃名,順時安處,世稱曰閑!遍e的對立面并非是忙,而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空虛無聊。如何在人為物役,雜務纏身的有限生命里,獲得并有價值地度過閑暇時光,是體現一位士大夫、一個真正的君子,其所有情趣、性靈、胸襟的關鍵所在。
鐘鼎卣彝,書畫法帖,窯玉古玩,文房器具、投壺博弈、花鳥蟲魚……消磨永日,使人樂而忘饑。不僅是閑暇的填補,更賦予了情趣與志向上的意義,是阻隔塵俗骯臟的屏障,個體精神力量的源泉。明代學者文震亨在《長物志》中正式提出了“長物”的概念——非為物質生活所必需的多余之物,卻是精神世界的珍寶。
閑情被賦予如此正當性、重要性,追根溯源,由自華夏古典的雅文化傳統(tǒng)。這種傳統(tǒng),除了涵蓋現代人所一般理解的審美意義,同時還是社會的、政治的,不同于流俗的高雅格調之余,亦具備有心懷天下,志向高遠的現實積極訴求。正如《詩經大雅抑》云:“訏謨定命,遠猷辰告!敝螄闹匾咭呀洈M定,將要詔告民眾。東晉名士謝安認為此句真正的有“雅人深致!焙苊黠@,腳踏木屐游山玩水,吟詩下棋只是表相,這位東山隱士骨子里所擁有的仍是治“安石不肯出,將如蒼生何!”的宏圖。而這也是一切傳統(tǒng)中國知識分子與生俱來的抱負與責任。“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連被稱作天上謫仙人的李白,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也會抱有文以載道的初心:“我志在刪述,垂輝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絕筆于獲麟。”念念終不忘政治理想。
中國雅文化傳統(tǒng)大致可說屬于儒家體系。孔子惡鄭聲之亂雅樂,討厭靡靡之音,而聽到傳說來自于舜帝時代,元聲大雅的“韶樂”,則三月而不知肉味。儒家禮樂并重,真正的雅樂,用以教化百性,提高君子自我修養(yǎng)。這種禮樂觀,推而廣之,基本上可代表后世儒家思想體系下的藝術觀——賞心樂事,無不最終體現中正平和的個人修養(yǎng),寄托著哪怕縹緲的政教目的。
不可忽視的還有道、釋思想的影響,以清玄的哲學魅力,作為補充與調劑,在士大夫階層中,漸漸形成“出世”與“入世”,這對立統(tǒng)一的人生觀,影響著他們的文學創(chuàng)作,也為中國雅文化注入飄逸瑰麗的一縷靈魄。
燕閑多清賞,雅人有深致。在這樣厚重文化土壤與高遠哲思背景下產生的清賞小品,是中國文言小品文中別樣芳姿逸態(tài)的一束鮮花,它張揚人生的閑暇,縱情游藝之樂,醉于器物之美,所反映的又非單純閑情,它實肇始于傳統(tǒng)知識分子的家國之愛,由作者的學養(yǎng)與情操蘊育,以真摯而積極的姿態(tài),在濁世中成就一個自由的精神空間。在這里,人的心靈可以高蹈、出世,亦可散淡、守拙,乃至放誕,多怪癖;人的態(tài)度,可淳樸如葛天氏之民,清冷如太虛仙人,亦可粗疏如野老村夫……
追溯大雅之始,聆聽鐘聲余響,本書在篇目選擇上,時間跨度從先秦時代直至晚清,從中我們或可窺見中國雅文化發(fā)展的些許脈絡。
遠在春秋戰(zhàn)國,樂、射、御、書、數,儒家“六藝”,圣人已不嫌其“閑”。城邑中的鼓琴之聲,孔子用以教化百姓,老莊則借之盡情展示造化神奇。琴、棋、書、畫,魏晉時期尚為“末藝”,到唐代業(yè)已成為文人必備“四藝”。玩石、品硯、金石、藏書等,亦走上大雅之堂。兩宋文風鼎盛,士大夫崇尚風雅,出現了香道、茶道、花道,出現了米芾這樣愛物成癖的癡人,出現了蘇軾、黃庭堅等集博物與才藝一身的通家。歐陽修晚年自號“六一居士”,一代大儒,與圖書、金石、琴、棋、酒偕隱,蘇軾盛贊其為“有道者”。宗室趙希鵠《洞天清錄》,開后世閑適玩好之“清賞”專著先河。
元代倪云林以其泠然世外、神骨俱冷,成為名士偶像。明代尤其到中后葉,“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思想統(tǒng)治地位受到挑戰(zhàn),知識階層開始提倡“童心”,重視“性靈”,鼓吹個性解放與心靈自由。這也是清賞小品名家輩出的時代!肮踩钡男造`活潑,徐渭的狂怪倔傲,傅山的渾樸灑脫,李日華的雍容典雅,李流芳的清麗深情,錢謙益的蘊藉渾厚,張岱的骨格清奇,見性傳神……
城市手工業(yè)、商業(yè)的發(fā)達,市民文化興起,推動本屬“雅文化”范疇的清玩清供,以各種形式走上商業(yè)舞臺,催生產業(yè)效應。附庸風雅者泛濫,但附庸風雅雖然可笑,亦不失為向“風雅”的致敬。這種情況下,出現了《長物志》、《考槃余事》等標榜風雅正宗的清賞名著,也出現了《閑情偶寄》這樣面向大眾的雅趣普及本。
明末清初,長期政治高壓氣候,改朝換代的巨變,讓眾多士人遠避朝堂,隱志向于識小,托沉痛于幽閑。清玩清供之物,是心靈后花園,也是政治避難所。而雅癖與聲色共舉,高潔與玩世并行,恰是滋養(yǎng)清賞小品的最豐厚土壤,卉集閬苑,織就仙錦云霞的文壇美景,直至清代中晚期,漸回歸于道統(tǒng)的樸素。
隨注釋與賞讀的深入,于文字之美以外,作為編寫者感受最深的,是這些閑情文字中閃現的作者個性之光,那是時代與個體的命運撞擊,所激發(fā)出的真韻、真才、真情,是濁世中的高貴,沉重肉身放飛的優(yōu)雅,像一束束穿過歷史長廊迎向我們的亙遠靈光。
因清賞小品題材涉及廣泛,內容繁雜,如何為篇目分類以更便于讀者閱讀,很費了一番踟踷?紤]到清賞小品體例,亦可看作古人關于“生活的藝術”、“生活的美學”的集中闡發(fā),它包涵的不僅是靜止的“物”,更重要的是鮮活別致的生活本身。長物誠然可貴,然人與物的關系、人的行動、人的姿態(tài),才最終成就“雅人深致”的完整清賞過程。最終嘗試著將全書分為八章。
“冰玉吾齋”,書齋是閑雅生活的精神中心領地,文房、圖書、金石,書齋中不可缺的良伴;幽人是棲,結廬在人境,居住環(huán)境的美學理想與精神訴求;幾案清華,美石、盆景、瓶花、供果……眼前手邊的把玩,雖是小物,寄托深遠;咫尺煙霞,收藏并親自創(chuàng)造書畫藝術,兩宋以來深得雅士歡心,收自然煙霞于一室,縱不能遠游,海岳之情不減;君子于嬉,雖說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然博弈游戲之事,君子行之有道,圣人不廢;求其友聲,音樂洞悉人生的秘密,聯結“自我”與“他者”心靈,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其次立言,語出《左傳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本有奚碛腥恍啵藶檠湃诵,清賞理論;韻士天成,秉天地靈秀之氣而生,千萬人中難見其一,奇情雅癖的典型人物,略擇若干,以為收篇?傊,希望圍繞著雅人清賞生活的各個重要組成部分,盡量做一個豐富立體的展現。
編書雖云不易,交稿終歸忐忑,自知才疏學淺,錯漏難免,貽笑方家事小,誤導讀者事大,還望諸君撥冗閱讀之余,不吝批評指正。
金石錄》①后序(節(jié)選)
李清照②
余建中辛巳,始歸③趙氏。時先君作禮部員外郎,丞相時作吏部侍郎,侯④年二十一,在太學作學生。趙、李族寒,素貧儉。每朔望⑤謁告出,質衣取半千錢,步入相國寺,市碑文、果實歸,相對展玩咀嚼,自謂葛天氏之民⑥也。后二年,出仕宦,便有飯蔬、衣練,窮遐方絕域⑦,盡天下古文奇字之志。日就月將,漸益堆積。丞相居政府,親舊或在館閣⑧,多有亡詩、逸史,魯壁⑨、汲冢⑩所未見之書。遂盡力傳寫,浸覺有味,不能自已。后或見古今名人書畫,三代奇器,亦復脫衣市易。嘗記崇寧間,有人持徐熙《牡丹圖》,求錢二十萬。當時雖貴家子弟,求二十萬錢,豈易得耶?留信宿,計無所出而還之。夫婦相向惋悵者數日。
后屏居鄉(xiāng)里十年,仰取俯拾,衣食有余。連守兩郡,竭其俸入,以事鉛槧。每獲一書,即同共勘校,整集簽題。得書、畫、彝、鼎,亦摩玩舒卷,指摘疵病,夜盡一燭為率。故能紙札精致,字畫完整,冠諸收書家。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后。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xiāng)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
收書既成,歸來堂起書庫大櫥,簿甲乙,置書冊。如要講讀,即請鑰上簿,關出卷帙。或少損污,必懲責揩完涂改,不復向時之坦夷也。是欲求適意而反取憀栗。余性不耐,始謀食去重肉,衣去重采,首無明珠、翡翠之飾,室無涂金、刺繡之具,遇書史百家字不刓闕、本不訛謬者,輒市之,儲作副本。自來家傳《周易》《左氏傳》,故兩家者流,文字最備。于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目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李清照集箋注》
【注釋】
①《金石錄》:宋代趙明誠撰。共三十卷。著錄其所見從上古三代至隋唐五代以來,鐘鼎彝器的銘文款識和碑銘墓志等石刻文字,考訂精核,評論獨具卓識。是中國最早的金石目錄和研究專著之一。趙明誠(1081~1129),字德甫,又作德父,密州(今山東諸城)人。宋徽宗時期宰相趙挺之的第三子。建炎元年,知江寧府。三年移知湖州,赴任途中,病歿于建康。
②李清照(1084~1155):號易安居士,山東省章丘人。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兼工詩文。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其父李格非,亦為當時文章名家。
③歸:古代稱女子出嫁為“歸”。
④侯:對士大夫的尊稱。此處指趙明誠。
⑤朔望:朔日和望日。舊歷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亦指每逢朔望朝謁之禮。
⑥葛天氏之民:葛天氏為傳說中的上古帝名,上古之治,民風淳樸。陶淵明《五柳先生傳》:“銜觴賦詩,以樂其志,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表示不慕功名,甘于淡泊閑適的隱世生活。
⑦遐方絕域:邊遠偏僻的地區(qū)。
⑧館閣:北宋有昭文館、史館、集賢院三館和秘閣、龍圖閣等閣,分掌圖書經籍和編修國史等事務,通稱“館閣”。
⑨魯壁:《〈尚書〉序》:“至魯共王好治宮室,壞孔子舊宅,以廣其居,于壁中得先人所藏古文虞、夏、商、周之書及傳、《論語》、《孝經》,皆科斗文字!焙笠浴棒敱凇敝缚鬃庸收赜泄盼慕泜鞯膲Ρ。亦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⑩汲冢:即汲冢書。晉太康二年,汲郡人不準盜發(fā)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冢)所得的數十車竹書,皆先秦科斗文字。此處借指古代文化典籍。
鉛槧:本義為古人書寫文字的工具。鉛,鉛粉筆;槧,木板片。后又引申為文章、典籍。
率:標準。
簿:本義為本子、冊簿。此處作動詞用,意為造冊登記。
憀栗:凄愴、不適貌。
刓闕:即“刓缺”,磨損殘缺。
【賞讀】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鼻迦思{蘭性德的這一闋《浣溪沙》,所用典故,便是絕代女詞人李清照與其夫婿趙明誠的閨房舊事。世已變,時已逝,而人已去,只留下孤單的那一個,對著西風殘陽,追思往事——在那生命中的春天,那賭書、潑茶的歡樂,當時只道都是尋常的事情啊!
“當時只道是尋!,這樣哀婉蒼涼的心緒,是才人納蘭性德的發(fā)揮,F在,再看看李清照自己是怎么說的。為亡夫平生的心血巨著《金石錄》作后序時,李清照已經五十二歲,離嫁入趙家,三十四個年頭了。她從頭回憶起,最初的少年夫妻,恩愛甜蜜之外,更難得志趣相投。那時丈夫還只是太學士,經濟條件不好,兩人便常常典當衣物,去購買碑文拓片、書籍文獻。另外還捎上些瓜果零食,供展玩文物典籍時“咀嚼”。這個細節(jié)很可愛,一對還愛貪個嘴的年輕人,言行中有種不拘小節(jié)的活潑與無憂無慮。果然稱得上是天真淳樸的“葛天氏之民”。
“趙、李族寒,素貧儉!壁w、李兩家其實可稱名門望族,趙明誠之父趙挺之,歷任朝廷要職,曾為當朝右相。李清照之父李格非,為著名文學家,官至禮部員外郎,歷史上有清廉之名。李清照的母親是號稱“三旨相公”的岐國公王珪之女。王珪雖被后人譏為“自執(zhí)政至宰相,凡十六年,無所建明”,然門第顯赫,富貴已極。趙、李兩家聯姻,算得上門當戶對,強強聯手,絕非尋常清寒士人之家。兩家都是士大夫家庭,對子女教育嚴格,作為大家庭里的小兩口,如無自己收入,手上可供“揮霍”的錢財,估計也確實有限。此處李清照的話,一為自謙,另外,也透露著依靠科舉起家的士大夫官僚階層,以“詩書傳家”的文化自豪感。正是家庭文化背景的深厚,熏陶出這一對風流俊雅的才子佳人。
然后是漸入中年,夫妻倆“屏居鄉(xiāng)里”的十年,及趙明誠兩次出任地方官的時光。在李清照的回憶中,這些已非新婚燕爾的歲月,反而更加爆發(fā)出生命的光彩,沉淀下愛情的深厚。金石書畫中的把玩與沉醉,為共同的志趣工作著,在詩酒茶香中的默契相伴……賭書潑茶,笑得仍然像少年時代一樣開心。歲月靜好如斯,怎不叫人“甘心老是鄉(xiāng)矣”!
要注意的是,那也是趙李兩家在政壇上先后失意的時間段。李格非因元祐黨禍而受牽連被罷官。趙挺之,本與蔡京勾結,升到右相,不料轉遭蔡京排擠也失了勢。趙挺之去世后,被追奪贈官,家人受株連。趙明誠夫婦只得搬到青州鄉(xiāng)下,一住十三年。失去了長輩的庇佑,這對老天的寵兒,成熟起來,走入了他們人生的豐盈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