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爾福克教育心理學》是目前國際教育心理學領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教材,也是使用范圍最廣、最為暢銷的心理學教材之一。在美國,這部教材被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也是美國教師資格考試的主要參考教材。同時,它還被加拿大、澳大利亞、英國等國家的高校普遍采用,并被德國、挪威、克羅地亞、韓國等多國翻譯出版,其國際影響力在同類教材中獨領風騷。尤其在2013年的第12版中,作者對章節(jié)結(jié)構、新近理論和前沿研究的調(diào)整和補充,使本書進一步臻于完善。
《伍爾�?私逃睦韺W(第12版)》內(nèi)容涵蓋全面,涉及教育心理學的所有重要領域和核心主題。全書的編排和語言充分體現(xiàn)了教育心理學的原理,且極具心理學的特色。本書以開放的學術態(tài)度,高度重視理論和實踐的緊密結(jié)合,從書中可以了解到,如何將教育心理學研究中獲取的信息和理念運用于解決日常的教學問題。全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案例、課堂片段、個案研究和實踐指南,甚至歸納了那些有經(jīng)驗的教師自己總結(jié)的教學法寶。本書完全可以作為國內(nèi)教師資格考試的參考用書,也可以為熱愛教學和熱愛學習的讀者提供重要的思想和知識來源。
國際教育心理學領域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教材
歷經(jīng)30余年考驗的經(jīng)典之作
被加州大學、斯坦福大學、伊利諾伊大學等近2000所高校采用
國內(nèi)六大師范院校教育心理學權威專家聯(lián)袂推薦
教師資格證考試必備參考用書
安妮塔.伍爾福克(Anita Woolfolk),美國著名教育心理學家。曾擔任美國心理學會(APA)教育心理學分會主席、美國教育研究協(xié)會(AERA)教學與教師教育分會副主席,兼任多個學術期刊的顧問編委。她撰寫的《教育心理學》是目前國際教育心理學領域中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教材,也是使用范圍最廣、最為暢銷的心理學教材之一。
伍新春,心理學博士。現(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教育與學校心理學、咨詢與健康心理學等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兼任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心理學會學校心理專業(yè)委員會副主任和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等職。
張軍,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碩士,在讀教育博士�,F(xiàn)任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副教授、教育學院副院長,兼任中國教育學會學校教育心理學分會理事。
季嬌,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碩士畢業(yè),現(xiàn)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BC)教育學院攻讀博士學位。
第1章 學習、教學與教育心理學
第一節(jié) 當今的學習與教學
第二節(jié) 什么是優(yōu)質(zhì)教學?
第三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作用
第四節(jié) 教育心理學的研究
第五節(jié) 教學理論與學習促進
第一部分 學生
第2章 認知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發(fā)展的概念
第二節(jié) 腦與認知發(fā)展
第三節(jié) 皮亞杰的認知發(fā)展理論
第四節(jié) 維果斯基的社會文化觀
第五節(jié) 皮亞杰和維果斯基的理論對教師的啟示
第3章 自我、社會性與道德發(fā)展
第一節(jié) 生理發(fā)展
第二節(jié) 發(fā)展的社會背景
第三節(jié) 同一性與自我概念
第四節(jié) 理解他人和道德發(fā)展
第五節(jié) 個性與社會性發(fā)展對教師的啟示
第4章 學習者差異與學習需要
第一節(jié) 智力
第二節(jié) 學習風格
第三節(jié) 個體差異與法律
第四節(jié) 學習上面臨挑戰(zhàn)的學生
第五節(jié) 超常和天才學生
第5章 語言發(fā)展、語言多樣性與移民教育
第一節(jié) 語言發(fā)展
第二節(jié) 語言發(fā)展的多樣性
第三節(jié) 班級中的方言差異
第四節(jié) 移民學生和英語學習者的教學
第五節(jié) 特殊的挑戰(zhàn):有障礙和特殊天賦的英語學習者
第6章 文化與多元化
第一節(jié) 當今的多元化課堂
第二節(jié) 經(jīng)濟和社會階層的差異
第三節(jié) 教學中的民族和種族問題
第四節(jié) 教學中的性別問題
第五節(jié) 多元文化教育:創(chuàng)建文化融合的課堂
第二部分 學習與動機
第7章 學習的行為主義觀點
第一節(jié) 科學地理解學習
第二節(jié) 早期對學習的解釋:鄰近和經(jīng)典性條件作用
第三節(jié) 操作性條件作用:嘗試新的反應
第四節(jié) 應用行為分析
第五節(jié) 綜合運用:教學和管理中的行為方案
第六節(jié) 挑戰(zhàn)、警告與批判
第8章 學習的認知觀點
第一節(jié) 認知觀的構成要素
第二節(jié) 記憶的認知觀
第三節(jié) 長時記憶
第四節(jié) 成為有知識的人:一些基本原則
第9章 復雜認知過程
第一節(jié) 元認知
第二節(jié) 學習策略
第三節(jié) 問題解決
第四節(jié) 創(chuàng)造性
第五節(jié) 批判性思維與論證
第六節(jié) 為遷移而教
第10章 學習科學和建構主義
第一節(jié) 學習科學
第二節(jié) 認知和社會建構主義
第三節(jié) 建構主義取向的教與學
第四節(jié) 服務性學習
第五節(jié) 數(shù)字世界中的學習
第11章 學習與動機的社會認知觀
第一節(jié) 社會認知理論
第二節(jié) 示范:通過觀察他人進行學習
第三節(jié) 自我效能與主體性
第四節(jié) 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
第五節(jié) 自我效能和自我調(diào)節(jié)學習的教學
第六節(jié) 學習理論的整合
第12章 學習動機與教學
第一節(jié) 動機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jié) 需要
第三節(jié) 目標定向
第四節(jié) 信念與自我圖式
第五節(jié) 興趣、好奇與情緒
第六節(jié) 學校中的學習動機:TARGET模型
第三部分 教學與評估
第13章 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第一節(jié) 課堂組織的必要性
第二節(jié) 創(chuàng)設積極的學習環(huán)境
第三節(jié) 維持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第四節(jié) 處理紀律問題
第五節(jié) 溝通的必要性
第六節(jié) 多樣性:文化回應管理
第14章 為每個學生而教
第一節(jié) 關于教學的研究
第二節(jié) 教學計劃
第三節(jié) 教學方法
第四節(jié) 差異化教學
第五節(jié) 教師的期望
第15章 教學評估與測驗
第一節(jié) 教學評估的基本含義
第二節(jié) 課堂測驗評估
第三節(jié) 真實課堂評估
第四節(jié) 評分
第五節(jié) 標準化測驗
附錄:本書與美國教師資格考試的關聯(lián)
專業(yè)詞匯表
參考文獻
Diane Baumrind(1991, 1996)基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教養(yǎng)方式(parenting styles)理論。她早期主要從事一個以100名學前兒童(主要來自歐裔美國中產(chǎn)階級家庭)為對象的縱向研究。通過對兒童、父母的觀察以及對父母的訪談,Baumrind及其同事發(fā)現(xiàn),根據(jù)父母在溫暖和控制兩個維度上的高低水平不同,可以劃分出四種不同的教養(yǎng)方式:
(1)權威型(高溫暖,高控制)給兒童設定明確的界限,要求兒童遵守規(guī)則,期望兒童有成熟的行為。但與此同時,父母能給予兒童很多的溫暖。他們能傾聽子女講他們關心的事情,告訴兒童遵守規(guī)則的原因,給予兒童更多的民主選擇權。這種類型的父母較少懲罰兒童,更多地給予指導,并幫助兒童學會認真思考自己的行為會導致什么結(jié)果(Hoffman, 2001)。
�。�2)專制型(低溫暖,高控制)在與兒童相處時看起來很冷酷情,而且控制欲很強。這種類型的父母總是期望兒童能很快成熟起來,并且按父母的話辦事,“我怎么說,你就得怎么做!”父母與兒童之間沒有太多的情感交流。父母對兒童的懲罰很嚴厲,但不會濫用懲罰。他們很愛兒童,只是沒有表達出來。
(3)放縱型(高溫暖,低控制)給兒童溫暖并且養(yǎng)育兒童,但他們很少制訂規(guī)則或者告訴兒童行為的后果,對兒童能做出成熟的行為不抱太大的希望,因為“他們只是孩子”。
�。�4)拒絕型/忽視型/不作為型(低溫暖,低控制)對兒童漠不關心,也不會費心控制兒童的行為、與兒童溝通或教育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