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蘭克(AnneFrank,1929年一1945年),生于德國法蘭克福的猶太女孩,一顆編號為5535的小行星以她命名為“5535Annefrank”。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推行排猶法律。為了逃避迫害,安妮隨著父母躲進(jìn)了一間秘室。安妮一家人在這里藏了25個月,期間安妮將這里生活的點(diǎn)滴都記錄在一本日記里——這是她十三歲的生日禮物。她寫下在這個特殊環(huán)境里成長的困惑,對愛的期待,對戰(zhàn)爭與迫害的恐懼,但更多的是她對生活的熱情和希望,字里行間都是她的勇氣與驚人的毅力。
《安妮日記(彩色全譯)》成為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納粹德國滅絕猶太人的見證,安妮一家被捕后,日記被梅普·吉斯發(fā)現(xiàn)并保存下來,1952年再次出版為《安妮日記》,有多種語言的翻譯版本,并改編成眾多戲劇和電影。
《安妮日記(彩色全譯)》詳細(xì)記錄了日記主人公安妮·弗蘭克的生活。安妮用她十幾歲小女孩的眼光看待這個世界:對父母和鄰居吵架的不滿,對親人感情的變化,對愛情的懵懂,對陪伴的渴望,對未來的希望,以及她美好的夢想……殘酷的環(huán)境讓她和家人們的生活日益艱難,但是她從不絕望。面對黑暗,她始終堅(jiān)強(qiáng)、勇敢,面對青春期羞澀而又悸動,既表現(xiàn)了一個樂觀的猶太人面對危難的心理,又展示了一位少女變?yōu)槌扇说倪^程。這本“小女孩的日記”也被譽(yù)為能夠代表六百萬猶太人心聲的作品。
安妮·弗蘭克(1929—1945),于1929年6月12日生于德國法蘭克福一個猶太人家庭。后來,由于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舉家搬至荷蘭阿姆斯特丹。
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后,德國攻占阿姆斯特丹,加劇了對猶太人的迫害。1942年,安妮一家和另外四名猶太朋友為逃避納粹迫害,藏匿在了父親——奧托·弗蘭克工作的食品工廠里的“秘密小屋”里,在這里度過了長達(dá)兩年的生活。但是。1944年8月4日他們被發(fā)現(xiàn),被押送到了德國奧斯維辛集中營。1945年3月被送往貝爾根-貝爾森強(qiáng)制收容所,安妮死于傷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