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倡信仰習俗研究》中,以具有典型意義的梓潼文昌習俗為切入點,文獻研究與田野調(diào)查相結(jié)合,從整合歷史習俗與當今社會習俗、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視角觀察并記錄民眾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含義,并對搜集的資料進行比較、歸納和研究。主要從以下四方面著手:
第一,文昌習俗的性質(zhì)及其發(fā)展歷程、基本特征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研究。文昌習俗源于民間信仰,發(fā)展為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儒、釋、道三家的糅雜結(jié)合,并將其生活化,成為文昌信仰習俗,其內(nèi)涵和外延不斷擴大!段某叛隽曀籽芯俊吩趯ξ牟叛隽曀椎奈墨I資料進行研讀的基礎(chǔ)上,獲取其發(fā)展的歷史性概貌并與現(xiàn)今狀況作比較,縱向研究文昌習俗。同時在此基礎(chǔ)上探尋其基本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
第二,梓潼文昌習俗的傳承環(huán)境和傳承群體及其社會影響研究。以梓潼為典型個案,對其社會組織結(jié)構(gòu)進行調(diào)查、記錄和分析。尋找與社會整合相關(guān)的數(shù)據(jù)。對梓潼文昌習俗傳承群體如文昌神信奉者,包括農(nóng)民、個體工商戶、部分干部、工人、城鎮(zhèn)居民等,進行訪問,將這群文昌習俗的創(chuàng)造者和享用者的敘述和研究者的觀察記敘下來,研究與解釋他們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特別關(guān)注傳承群體中產(chǎn)生
序
前言
上編 文昌信仰習俗的歷史演變
第一章 文昌信仰的緣起
第一節(jié) 梓潼神與文昌星辰崇拜
第二節(jié) 梓潼神與文昌神的合流
第二章 文昌崇拜的國家性質(zhì)
第一節(jié) 歷代王朝對文昌神的封敕與祭禮
第二節(jié) 文昌神的官方職能
第三章 道教的文昌神與文昌信仰善書
第一節(jié) 道教對梓潼神的吸納與提升
第二節(jié) 文昌善書的出現(xiàn)與流傳。
第四章 文昌信仰的影響
第一節(jié) 文昌信仰的性質(zhì)
第二節(jié) 文昌信仰對社會意的識影響
第三節(jié) 文昌信仰中的各項社會文化活動
第五章 梓潼的文昌信仰習俗
第一節(jié) 梓潼民間傳說中的張亞子
第二節(jié) 梓潼縣的文昌信仰習俗與民間文化活動
第六章 文昌信仰的傳播
第一節(jié) 文昌信仰在港臺以及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的傳播
第二節(jié) 文昌信仰在海外的傳播
下編 文昌信仰習俗在當代的發(fā)展
第七章 20世紀50~70年代梓潼文昌信仰習俗狀況簡述
第一節(jié) 20世紀50年代的中國社會
第二節(jié) 梓潼的移風易俗活動與文昌信仰
第八章 文昌信仰習俗的昌明
第一節(jié) 文昌信仰習俗的重新繁榮
第二節(jié) 梓潼大廟的建置沿革
第九章 石牛鎮(zhèn)的文昌信仰習俗
第
上編 文昌信仰習俗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jié) 梓潼神與文昌神的合流
梓潼神與文昌神的合流始于宋代,與科舉制度的變化緊密相連。
科舉制度雖始于隋唐,但在宋代有了重大變化。宋代的選官制度決定除了科舉一途外,別無其他仕進之途,要入朝做官,必須博取科名。因此宋人極重科舉,士人通過科舉進入仕途,人官治民,中舉之人能得到顯赫的社會地位,“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臺”。南宋人項安世曾作《擬對學士院試策》,對科舉在宋代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如是評價:“科舉之法,此今日不可如何之法也。自太平興國以來,科名日重,實用日輕,以至于今。二百余年,舉天下之人才一限于科目之內(nèi),入是科者,雖禱杌、饕餮必官之,出是科者,雖周公、孔子必棄之。習之既久,上不以為疑,下不以為怨,一出其外,而有所取舍,則上蓄縮而不安,下睥睨而不服。共知其弊,而甘心守之,不敢復論矣!
功名與利祿緊緊相連的制度使學子對功名有一種執(zhí)著,但日益嚴密和完善的科舉制度與激烈的競爭使功名的獲取異常艱難。宋代也對科舉的錄取程序作了重大變革,普遍實施糊名制、謄錄制。糊名制開始于宋太宗時,太宗根